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始作俑者

(漢語成語)

鎖定
始作俑者(拼音:shǐ zuò yǒng zhě)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1] 
“始作俑者”的原義是 開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的創始人;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含貶義。 [1] 
中文名
始作俑者
拼    音
shǐ zuò yǒng zhě
近義詞
罪魁禍首
注音字母
ㄕˇ ㄗㄨㄛˋ ㄩㄥˇ ㄓㄜˇ
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含貶義

始作俑者成語出處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1]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始作俑者”。 [1] 

始作俑者成語典故

梁惠王,即歷史上的魏惠王。在位期間,他以公叔痤 [4]  為相,一度攻破秦孝公於櫟陽,秦退回雍城。魏惠王六年他把都城從安邑遷至大梁,因此在《孟子》一書中又稱為梁惠王。魏惠王十年開通鴻溝。公叔痤去世前,勸魏惠王殺商鞅,不要讓他逃走,魏惠王不聽。 [3] 
梁惠王在位後期信任太子申、龐涓。周顯王十五年發生桂陵之戰,周顯王二十七年發生馬陵之戰,二度為齊軍孫臏所敗,國勢衰退。楚威王六年,魏惠王在徐州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也承認魏惠王的王號,史稱“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故而改元重新紀年。這標誌着楚國的霸主地位喪失。楚威王對此憤怒不已,“寢不寐,食不飽”,於次年率領大軍伐齊,趙、燕兩國乘機出兵攻齊。魏惠王曾經問政於孟子。 [3] 
有一次孟子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呢?” [3] 
梁惠王回答説:“沒有什麼不同的。” [3]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3] 
梁惠王説:“也沒有什麼不同。” [3] 
孟子接着説:“如今大王的廚房裏有的是肥肉,馬廄裏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飢色,野外躺着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着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麼當權者帶着野獸來吃人,怎麼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説過,首先開始用俑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3] 

始作俑者成語寓意

孟子引用孔子説這句話,反對的絕不是普通的平民,更不是製作俑的工匠,而是當時的統治者,是王侯公卿等貴族階級,只有他們才會講究葬禮的規模。孔子所説的不是一般的市井謾罵,而是一個政治問題。作俑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孔子從中看到了不仁與不恤,進而預言其日後的衰落。一個殘忍而又不恤下民的貴族統治者,必然會引起天怒人怨,於國則國破,於家則家亡,他的後續發展是很難維持下去的。不論是好的風氣,還是壞的習慣,它在一開始出現的時候並不為大眾所關注,但它一旦出現成長以後,對後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好多人都在絞盡腦汁做第一個這,第一個那。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這“第一個”對以後會有利還是弊呢? [2-3] 

始作俑者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始作俑者”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含貶義,比喻首先做壞事的人。 [1] 
  • 運用示例
清·張潮《虞初新志·姜貞毅先生傳》:“北鎮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 ” [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九回》:“當日不知那個始作俑者,忽然用個‘託’字,初學不知,往往弄成大病,實實可恨!” [1] 
參考資料
  • 1.    始作俑者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29]
  • 2.    德予編著. 你應該知道的100個儒家典故[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2015.08:234-235
  • 3.    李波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下[M].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10.08:148
  • 4.    戰國策·魏一·魏公叔痤病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