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妙應寺白塔

鎖定
妙應寺白塔,又稱“釋迦舍利靈通之塔”,也稱“靈通萬壽寶塔”、“釋迦舍利靈通寶塔”,因通體白色,故俗稱“白塔”,元時有“金城玉塔”之美譽。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城門內大街路北的妙應寺內。始建於元至元八年(1271年),由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勘察選址,元朝國師亦憐真與尼波羅國(今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分別負責裝藏和建造事宜,並迎釋迦佛舍利藏於塔中。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 [1-5] 
妙應寺白塔是元大都遺存下來的重要標誌,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喇嘛塔。是北京最早的藏傳佛教佛塔,也被認為是北京最古老的標誌性建築。是後世研究元代佛教及其建築藝術的重要史蹟,是漢、蒙、藏民族團結和中-尼兩國友好往來的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價值。 [1]  [3]  [5-6] 
1961年3月4日,妙應寺白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中文名
妙應寺白塔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阜城門內大街路北的妙應寺內
建造時間
元至元八年到至元十六年(1271年-1279年)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單位
國務院
文物編號
1-74-3-27

妙應寺白塔歷史沿革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始建於元至元八年(1271年),由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勘察選址,元朝國師亦憐真與尼波羅國(今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分別負責裝藏和建造事宜,並迎釋迦佛舍利藏於塔中。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 [1-4]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六月三十日,大聖壽萬安寺在雷雨中遭受雷火襲擊,僅白塔、東西二影堂等建築倖免。
宣德八年(1433年),寺廟修復,改稱妙應寺。
康熙乾隆年間幾經修葺,現僅白塔為元代遺物。 [1]  [3] 

妙應寺白塔建築特色

妙應寺白塔綜述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形制是依據古印度的窣堵坡式佛塔式樣,採用尼泊爾特有的覆缽式喇嘛塔的造型建塔。 [3-4] 
妙應寺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剎3部分組成,為磚石結構。下有三層台基,台基上覆蓮託位平面圓形塔身,再往上為塔脖、十三天、青銅寶蓋和寶頂。白塔比例勻稱,高50.9米,狀如覆缽,其制如蓋,通體雪白。如同一個巨大的寶葫蘆矗立在密集的北京民居之間。 [1-2]  [4] 

妙應寺白塔塔基

塔基是用大城磚壘起,呈T形的高台,高出地面2米,面積為1422平方米。在塔基的中心,築成多折角方形塔座,面積為810平方米,疊高9米,共三層,下層為護牆,二、三層為須彌座,每層四面各左右對稱內收兩個折角,因此擁疊出許多角石和立面。須彌座束腰部分,每塊立面都被兩邊角柱及上下梟枋所襯托。
塔基上砌基座,將塔身、基座連接在一起。蓮座上又有5條環帶,承託塔身。 [1] 

妙應寺白塔塔身

塔身俗稱“寶瓶”,形似復缽,上安7條鐵箍,頂端為一直徑9.7米的華蓋,華蓋以厚木作底,上置銅板瓦並做成40條放射形的筒脊,華蓋四周懸掛着36副銅質透雕的流蘇和風鈴,微風吹動,鈴聲悦耳。華蓋中心處,還有一座高約5米的鎏金寶頂,以8條粗壯的鐵鏈將寶頂固定在銅盤之上。 [1] 

妙應寺白塔塔剎

妙應寺白塔的剎座呈須彌座式,座上豎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輪,即所謂的:“十三天”。 [4]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文物遺存

1978年,文物部門維修白塔寺時發現存留在高塔頂部鎏金小境內的大藏經、木雕觀世音像、補花袈裟、五佛冠、乾隆帝手書《波羅蜜多心經》、藏文《尊勝咒》、銅三世佛像、赤金舍利長壽佛等佛教文物,其中的赤金舍利長壽佛、五佛冠等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4]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歷史文化

妙應寺白塔藝文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3張)
《長安客話》對妙應寺白塔風鈴有過這樣的描繪:“珍鐸迎風而韻響,金盤向日而生輝。”頗有一番詩情畫意。 [6] 
據《燕京訪古錄》記載:“明季白塔失修,中裂一縫。內府招燕京各大木廠往葺之,皆不能應……”惟獨久在白塔寺前勝友軒食宿的一位補缸匠,自告奮勇,前往修葺。一夜間,只見“塔果有七箍,非鐵非銅,灼灼耀目,而某自是亦渺焉去矣。” [6] 
《長安客話》一書中記載雲:“角垂玉杆,階布石欄。檐掛華篁,身絡珠網。珍鐸迎風而韻音,金盤向而光輝。亭亭岌岌,遙映紫客。”其規制之巧,建築技術之奇,古所罕見。 [1] 

妙應寺白塔相關人物

阿尼哥雕像
阿尼哥雕像(3張)
據史料記載,阿尼哥1244年生於尼泊爾古城帕坦,自幼學習梵文和工藝製造技術,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和重用,在元入仕40餘年,元至元八年(1271年),阿尼哥採用尼泊爾特有的覆缽式喇嘛塔的造型開始建塔,歷時8年建成,白塔是其輝煌的作品。 [3]  [8] 

妙應寺白塔傳説軼事

無影塔
據説妙應寺白塔無論在日光或月光下都沒有影子,即“無影白塔塔無影”。還有人説,“白塔寺是沒有影子的,它的影子在西藏”。
妙應寺白塔示意圖 妙應寺白塔示意圖
從科學的角度講,有光照的情況下完全無影是不可能的。塔無影可能是因為塔身高大且又呈圓錐形,加之周邊都是狹窄的衚衕,塔的影子往往隱沒於衚衕兩側牆壁的投影之中,所以無論在日光下還是月光下,無論從任何角度,都不可能看到白塔的完整影子。
至於説影子在西藏,更應該是民間的訛傳,大概跟它是一座藏式佛塔有關。 [9] 
白塔寺
妙應寺又稱白塔寺,位於北京阜城門內大街路北,始建於遼代壽昌二年(1096年),原名永安寺。元至元八年(1271年)重建,更名大聖壽萬安寺,成為藏傳佛教寺院。明代天順元年(1457年)再次重建,改名妙應寺。因遼時寺內即建有一白色釋迦舍利之塔,故又稱白塔寺。元代重修白塔,白塔寺之名亦沿用下來,成為歷代通稱。 [5] 

妙應寺白塔民情風俗

二十世紀初,航拍妙應寺白塔 二十世紀初,航拍妙應寺白塔
明清時期該寺轉塔活動在北京具有較大影響。據明代成書的《帝京景物略》記載:“歲元旦,士女繞塔,履屣相躡,至燈市盛乃歇”。説明自新年正月初一日人們即開始到白塔寺轉塔,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才逐漸結束。此俗延續到清代,《光緒順天府志》在介紹新年風俗時提到,“旦至三日,男女於白塔寺繞塔”。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宮和白塔寺內同時舉行3000人蔘加的“千叟宴”,這是清朝皇帝為獎賞國家有功長者而舉行的大型宴會。乾隆皇帝為此御筆《妙應寺八韻》一首,並立碑紀念。相傳,在舉行“千叟宴”時,塔頂輪下忽現一幅哈達,時人驚異非人力所能也。 [5] 
到清代中後期,妙應寺逐漸演變為北京城的著名廟會之一,每到逢年過節,這裏就熱鬧非凡,以至在北京民間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習俗。

妙應寺白塔出版書籍

出版圖書《白塔寺資料彙編》。 [4] 

妙應寺白塔文物價值

妙應寺白塔是元大都遺存下來的重要文物,白塔比例勻稱,氣勢磅礴,是藏傳佛教喇嘛塔的代表作,也是中尼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妙應寺白塔是後世研究元代佛教及其建築藝術的重要史蹟,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價值。 [2-4]  [8]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文物保護

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
1961年3月4日,妙應寺白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1978年,文物部門對白塔進行維修加固。 [4] 
1980年,白塔寺文物保管所對外開放。 [4] 
2013年5月,妙應寺白塔因潮濕掉皮修繕工程正式啓動。2015年12月完成。 [10-11] 
2019年6月,妙應寺白塔因文物建築修繕及彩畫保護工程,閉館2年。 [12] 

妙應寺白塔旅遊信息

妙應寺白塔地理位置

妙應寺白塔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171號。 [13] 

妙應寺白塔開放時間

9:00-16:30(週一休息)開放。

妙應寺白塔門票價格

20元。

妙應寺白塔交通信息

北京市乘坐地鐵2號線到阜成門站(B東北口出)下車,步行450米到達。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