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

鎖定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位於京西門頭溝區澗溝村北,距北京城區45公里。在海拔1,000 米的峯頂,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娘娘廟。始建於明末,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以後,香火逐漸興旺。
中文名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
地理位置
京西門頭溝區澗溝村北
景點級別
無等級
門票價格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發展歷史

始建於與明朝的娘娘廟久負盛名,雄居於羣峯之間,仰視狀如蓮花,故亦稱蓮花金頂妙峯山,抗日期間廟毀,廟會遂衰。主要景點有仰山棲隱寺、如駱駝石、金山寺、瓜打石滴水巖、末代皇帝傅儀的外籍教師莊士敦別墅、紅櫻桃山莊、玫瑰仙、人工瀑布及靜樂垂釣園。
妙峯山馳名海內外,正殿娘娘廟即靈感宮供奉以天仙聖母碧霞元君為首的五位娘娘,即子孫娘娘、送生娘娘、斑疹娘娘、眼光娘娘。碧霞元君娘娘又稱泰山娘娘,是中國民間歷史最久、影響地域最廣、信眾最多的神明之一。娘娘廟正殿後為山巔巨石與古松,其北為白衣大士殿五間,殿內供奉着送子觀音,名叫訶利帝母。
供奉道、佛、儒、民間俗神等各路尊神,有人甚至説:明清兩代的政治中心是北京城,而宗教中心就是妙峯山。宗教聖地驅使人們不遠百里,步行跋涉,前往朝聖,是因為妙峯山頂有一突起的巨石,陽光照射呈金黃色,即有名的蓮花金頂。始建於明朝的“娘娘廟”,就坐落在這山勢峭然獨立的絕頂之巔。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2張)
因山勢雄峻,五峯並舉,妙高為其一,故亦稱妙高峯。山上林木葱蘢,風景優美,古多廟宇,以創建於明末的“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廟”著名。
廟踞金頂,清至民國間,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五舉行盛大廟會,山因以著名。抗日期間廟毀,廟會遂衰。今仍以自然風光之美著稱,尤以山南櫻桃溝景色為佳。附近澗溝多玫瑰花。現為全市重點綠化區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旅遊信息

公交車線路:892公交車
自駕車線路:阜石路(蓮石路、長安街西線)—門頭溝中心區—石擔路—妙峯山景區。 [1]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地理環境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位於門頭溝區的北端、永定河左側,門頭溝區與昌平縣界山。舊名仰山,距市中心60千米,最高峯海拔1291米,妙峯山屬於太行山餘脈,火山岩結構,山勢陡峭,花草清麗。有日出、晚霞、霧凇、山市等時令景觀。是以宗教民俗為主,集觀光旅遊、娛樂、避暑休閒於一體的旅遊勝地。有戴“華北一絕”之桂冠的千畝玫瑰園、有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朝聖廟會、是北京周邊最具文化底藴的風景名勝區之一。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自然資源

妙峯山奇松傲站峭壁,皆以形賦意,令人稱絕,有迎客松、攜手鬆、勝利松、鳳凰展翅松;怪石靈幻奇巧,與奇松巧妙結合,猿人石、狀元石、茶壺山,惟妙惟肖,若靜若動,幻海沉浮;登頂遠眺,猶如置身天庭,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妙峯山自然風景區景觀秀麗,羣山疊翠,滿山奇松古柏,怪石高聳,有華北地區最大的一片天然檀木林。這裏有木本植物600餘種,是個天然的植物園。有千畝玫瑰花、丁香、 杜鵑、茉莉、金針此開彼落,形成“四面有山皆如畫,一年無日不看花”的特有景緻。這裏主要土特產品有玫瑰醬、紅果、核桃、京白梨、大蓋柿等。妙峯山峯底天闊,空氣清新,灌木羣英,生機盎然,木本植物570餘種,優質藥材20多類,各種奇花異卉四季常開,山桃花、野丁香、野茉莉、杜鵑花、麥杆菊、千畝玫瑰花、千畝梨花此開彼落,形成了“四面有山皆如畫,一年無日不看花”的特有景緻。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周邊景觀

妙峯山東面的澗溝是北京著名的玫瑰谷,這裏的玫瑰花已有四百多年的栽培歷史,每年5—6月間,盛開的玫瑰花匯成一片花海,香彌滿谷,經月不散。這兒的玫瑰花朵大,繁衍快,花型大,顏色深,出油率高。據説此花塗於手上,步行四十里路餘香猶存,遠近聞名。而且若將它們移植別處,不是不開花,就是花小量少,香味弱。在國際市場上,它奇貨可居,有“金頂妙峯山玫瑰花”的美稱。玫瑰花不但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經濟價值也很高,可作食物添加劑、製藥、釀酒等。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廟會活動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5張)
妙峯山廟會始於1630年,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八,數十萬香客、幾百檔民間花會匯聚妙峯山,形成了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朝聖廟會。每逢廟會,沿途茶棚林立,入夜,燈火如繁星。善男信女們不辭勞苦,直登山頂,頂禮膜拜。入山時,有的背繫馬鞍、有的自帶鐐銬,表示自變犬馬或以罪人身份前來贖罪。最難的是“懸燈”,即兩手腕纏皮掛燈,腰間結兩杆以支持燈籠。朝山之後,在山上購買各種手工藝品,如桃木手杖、絨制蝠兒或紙人回家,桃音同逃,可使災難逃走;蝠音同福,可禍去福來;紙人是招財童子,可招財進寶。朝山時以民間藝人最為活躍,有五虎少林棍、打腰鼓、耍獅子、玩石鎖。翻槓子、跑旱船、唱太平歌等等,不一而足。民間藝人們的精湛演出,往往招來香客們的陣陣喝彩。妙峯山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民俗文化的搖籃。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 妙峯山自然風景區
朝山香客的虔誠是驚人的,據載1900年陰曆四月初八,由於天降大雪,在北安河到妙峯山之一路竟凍死香客62人,但朝山路上仍然是熙熙攘攘,絡繹不絕。 朝頂進香,獻藝酬山,施粥布茶,場面之壯觀,信眾之虔誠實屬罕見。清代富察敦崇著《燕京歲時記》載:“妙峯山每屬四月,自初一開廟半月,香火極盛,人煙幅輳,車馬喧鬧,夜間燈火之繁燦如列宿,香火實可甲於天下矣。”清代北京人口不多,可半月間就有數十萬人朝山,可見妙峯山頗有宗教聖地的威望。1925年,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對妙峯山廟會進行了專門調查,出版了妙峯山進香專號,此次調查開創了我國民俗學田野調查的先河,妙峯山因此成為中國民俗文化的發祥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