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妖木

鎖定
《妖木》是蒲松齡所作的故事,出自於《聊齋志異》。
中文名
妖木
作    者
蒲松齡
出    自
聊齋志異
作者生年
1640~1715

妖木作品原文

於公者,少任俠,喜拳勇,力能持高壺,作旋風舞。崇禎間,殿試在都,僕疫不起,患之。會市上有善卜者,能決人生死,將代問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問僕病乎。”公駭應之。曰:“病者無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當死。”公驚詫良久。卜者從容曰:“鄙人有小術,報我十金,當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術豈能解;不應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費,勿悔勿悔。”愛公者皆為公懼,勸罄橐以哀之。公不聽。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靜以覘之,終日無恙。至夜,闔户挑燈,倚劍危坐。一漏向盡,更無死法,意欲就枕,忽聞窗隙有聲。急視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則高如人。公捉劍起,急擊之,飄忽未中。遂遽小,復尋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應手而倒。燭之,則紙人,已腰斷矣。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時,一物穿窗入,怪獰如鬼。才及地,急擊之,斷而為兩,皆蠕動。恐其復起,又連擊之,劍劍皆中,其聲不耍。審視,則土偶,片片已碎。於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聞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欞,房壁震搖,其勢欲傾。公懼覆壓,計不如出而鬥之,遂剃然脱扃,奔而出。見一巨鬼,高與檐齊;昏月中,見其面黑如煤,眼閃爍有黃光;上無衣,下無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駭,鬼則彎矣。公以劍撥矢,矢墮。欲擊之,則又彎矣。公急躍避,矢貫於壁,戰戰有聲。鬼怒甚,拔佩刀,揮如風,望公力劈。公猱進,刀中庭石,石立斷。公出其股間,削鬼中踝,鏗然有聲。鬼益怒,吼如雷,轉身復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斷公裙。公已及脅下,猛斫之,亦鏗然有聲,鬼僕而僵。公亂擊之,聲硬如柝。燭之,則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纏腰際,刻畫猙獰;劍擊處,皆有血出。公因秉燭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於死,以神其術也。次日,遍告交知,與共詣卜所。卜人遙見公,瞥不可見。或曰:“此翳形術也,犬血可破。”公如言,戒備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處,但見卜人頭面,皆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執付有司而殺之。
異史氏曰:“嘗謂買卜為一痴。世之講此道而不爽於生死者幾人,卜之而爽,猶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將復如何。況有借人命以神其術者,其可畏尤甚耶。” [1] 

妖木作品譯文

於公這個人,年輕仗義,喜好武功,力能舉起高大的石壺,像旋風一樣舞動。崇禎年間,在都城參加廷試,僕人感染瘟疫病倒,於公很擔憂。恰好市上有個善於占卜的,能判斷人的生死,於公要替僕人請他算卦。到那裏以後,還沒有説話,賣卜人就説:“您不是要問僕人的病嗎。”於公吃驚地應“是”。賣卜人説:“病人無妨,您倒危險。”於公就為自己算卦。賣卜人起了卦,顯出驚愕的樣子説:“您三天內將死。”於公驚訝詫異了很久。賣卜人從容不迫地説:“我有小小的法術,如果酬謝我十兩銀子,我就替您禳解災難。”於公自己尋思,生死既已確定,法術怎能消災;沒有答應就站起身來,要出去。賣卜人説:“吝惜這小小的花費,別後悔別後悔。”愛護於公的人都為於公擔心,勸於公掏光錢袋去央求賣卜人相助。於公沒有聽從。很快就到了第三天,於公端端正正坐在旅舍裏,靜靜地觀察着,一整天也沒有什麼災病。到夜裏,關好門點上燈,貼身放着劍而端坐。一更將盡,還沒有個死法。心想躺下睡覺,忽然聽見窗縫唰唰有聲。急忙看過去,有個小人兒扛着戈擠進來;到地面上,就和人一樣高了。於公握劍而起,趕緊向他刺去,但他移動輕快沒有被擊中。他突然縮小,又尋找窗縫,想要逃走。於公急速砍過去,應手而倒。用蠟燭一照,原來是紙人,腰已經斷了。於公不敢躺下,又坐着等待。過了一會兒,一個東西穿過窗子進來,樣子怪異兇惡像個鬼。剛一落地,於公就趕緊砍,那東西斷為兩截,兩截都在蠕動。怕他再起來,又接連地砍,劍劍都擊中了,聲響並不柔軟。仔細一看,原來是泥人,已成碎片。於是於公挪到窗下坐着,眼睛注視窗縫。過了很久,聽見窗外有聲如同牛喘,有個東西在推窗欞,屋牆都震動和搖晃了,勢將倒塌。於公怕被壓在裏面,盤算不如出去跟這東西決鬥,就嘩啦一聲打開門,跑出屋子。看到一個大鬼,和房檐一樣高;在昏暗的月光裏,只見他臉黑如煤,眼裏黃光閃爍;上身不穿衣,腳下沒有鞋,手裏執弓而腰間插箭。於公正在驚怕的時候,鬼已經拉弓射箭了。於公用劍撥箭,箭落到地上。正要擊刺那鬼,鬼又放箭了。於公趕緊跳躍躲避,箭穿進了牆,抖動有聲。鬼極為惱怒,撥出佩刀,揮舞如風,對着於公用力劈砍。於公像猿猴一般跳蹦進前,刀砍在庭院裏的石頭上,石頭立即折斷。於公出現於鬼腿中間,砍鬼而中踝子骨,發出咯噔的響聲。鬼更加憤怒,吼叫如同雷鳴,轉身再剁於公。於公又伏身鑽入鬼腿間;鬼刀落下來,剁斷了於公的裙子。於公已挨近鬼的肋下,猛然砍鬼,也咯噔出響,鬼倒在地上不動了。於公亂砍那鬼,聲音鈍硬如敲梆子。用蠟燭一照,原來是個木偶,高大如人。弓箭還纏在腰裏,刻畫得很兇惡;劍砍的地方,都有血流出來。於公於是點着燈燭等候天亮,才悟出鬼物都是賣卜人打發來的,想把人弄死,以顯示他卜術的神奇。
第二天,於公把這事告訴給所有的朋友,大家和於公一起來到館。賣卜人從遠處看見於公,一晃之間別人就看不見他了。有人説:“這是隱身法兒,狗血可以破除。”於公按他的話作了,有所警戒和準備而來到卜館。賣卜人又如前次一樣隱身。於公等趕快用狗血澆賣卜人站立的地方,只見卜師頭臉,都被狗血弄得模糊一片,兩眼還發着光像個鬼站在那裏。於是把他捉起來交由官吏殺掉了。異史氏説:“我曾認為花錢問卜是一種呆傻。社會上講論占卜之道並且能準確預言生死之限的竟有幾個人呢。占卜而不準確,仍和不占卜一樣。況且即使明明白白告訴我死期到來,又將怎麼辦。何況還有借用別人的生命來顯示卜術神奇的,這種人就尤為可怕了。” [1] 

妖木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2]  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説文體,通過談狐説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三部、雜著5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