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如意娘

(武則天詩作)

鎖定
《如意娘》是武周女皇帝武則天感業寺出家時創作的一首情詩。此詩前兩句寫抒情主人公因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精神恍惚,身體衰弱;後兩句寫自己淚濕衣裙,有箱中石榴裙為證。全詩極盡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樂府風格於一體,明朗又含蓄,絢麗又清新。
作品名稱
如意娘
作    者
武則天
創作年代
初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題    材
情詩

如意娘作品原文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1] 

如意娘註釋譯文

如意娘詞句註釋

⑴如意娘:商調曲名。
⑵“看朱”句:從神、形兩個層次描寫女子的相思之苦。朱,紅色。碧,青綠色。思紛紛,思緒紛亂。
⑶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支離:形容面容憔悴,精神散漫,身體衰弱。
⑷比來:近來。
⑸石榴裙:唐代年輕女子極為青睞的一種服飾,這種裙子色如石榴之紅,不染其他顏色,往往使穿着的女子俏麗動人。此句意在表明讓男子驗證石榴裙上的淚跡。 [2] 

如意娘白話譯文

相思過度,魂不守舍,恍惚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面容如此憔悴,都是因為思念您啊。
如果您不相信我近來因思念您而流淚,那就開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2] 

如意娘創作背景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為才人,唐太宗李世民賜號武媚。唐太宗駕崩之後,她和其他嬪妃被送入感業寺當了尼姑。在此期間,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有了曖昧關係。感業寺中的四年,是武則天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在這種情況下,武則天寫下了《如意娘》這首詩。 [2] 

如意娘作品鑑賞

如意娘整體賞析

《如意娘》一詩描寫了一位痴情女子對情郎的期盼,極寫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傳達出多層次多方位的複雜情緒。
首句“看朱成碧思紛紛”賦比興兼具,有多重含意。一來明寫抒情主人公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諸賓》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為此句所本。正是心亂眼花使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來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見花紅褪盡,枝頭只剩下綠葉。三來借喻自己隻身獨處,花紅葉綠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紅顏薄命,由昔日歡聚的幸福墜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朱”“碧”兩種反差極大的顏色,構成了強烈的感情的冷暖對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綠觸目傷懷,引起思慮萬千。“憔悴支離為憶君”一句直抒胸臆,從外表寫入內心,盡言思婦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這兩句詩輾轉寫的是悽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緒的流向較為單一。
後兩句,詩人筆鋒一轉,打破前兩句的和絃,以全新的節奏和韻律再現詩的主題:“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兩句是全詩的高潮,它豐富了詩歌的情緒構成。“不信”句訴説着“斷腸”的相思,也隱含着相思的無可奈何,相思的難以喻説。但詩人最終找到了相思的可寄託之物——石榴裙。石榴裙是女性的裝束,更是血淚的象徵。這個一往情深的思婦,出神地想象着她的意中人,以為意中人會從衣裙的斑斑淚痕中體會她的刻骨思念之情,來回報她的忠誠。於此,痛苦、惆悵淡化了,她獲得了精神上暫時的舒展和自由,她的等待不是無望的。詩中分明顯示了她的一絲快慰和滿足。“開箱”句用想象和虛擬的動作,生動地展示了思婦的完整形象,也昭示了情緒的豐富可能,勾勒出條有起伏、有落差、若隱若現的情感曲線。這個結句韻味雋永。詩人將滿蘸淚水的石榴裙藏於箱中,不但展示了女子的害羞心態,而且暗示了她所珍藏的乃是一份永存心田的愛意,一縷永不褪色的真情。一個墮入情網、痴念情人的執著、決然、不掩飾、不造作的獨特女子形象躍然紙上。
《如意娘》結構細針密縫,絲絲入扣,讓人深味出這確是出於女子的纖手。“思紛紛既補足“看朱成碧”的緣由,又摹寫思緒如麻的神態;“為憶君”既交代“憔悴支離”的原因,也點出紛紛之“思”的核心。首句狀煩躁不安、失魂落魄之神,為次句寫形伏筆,次句寫面容憔悴、瘦骨嶙峋之形,為三四句淚濕衣裙鋪墊。同時以鮮明的“朱”“碧”(再加後二句的”石榴裙”)與枯槁的容顏相互映襯,相反相成,更顯“憔悴支離”之態,可謂心貌兼得,神形俱現。
此詩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較好地融合南北朝樂府風格於一體,明朗又含蓄,絢麗又清新。就連詩仙李白讀了這首情詩,都感慨其創作水準之高,自嘆弗如。據清代宋長白柳亭詩話》載,李白因其古樂府《長相思》“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的結句而自鳴得意誇示於夫人時,夫人卻不以為然,大潑冷水道:“君不聞武后詩乎?‘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李白聽後不禁“爽然若失”。於此可見此詩的魅力。 [3-4] 

如意娘名家點評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老狐媚甚,不媚不惡。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楊慎列為神品。周明傑曰:恐可憶者不少,那得許多憔悴!
清代周容春酒堂詩話》:“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此必非武后詩,好事者醜而擬之。武后何許人,乃肯擬《楊白花》耶?況較之《楊白花》又俚鄙甚。友人曰:“君欲作梁公耶?奚煩為之湔洗!” [5] 

如意娘作者簡介

武則天像
武則天像(2張)
武則天(624—705) ,唐高宗後,武周皇帝。名曌,幷州文水(今屬山西)人。武士彠之女。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賜號武媚。太宗死後為尼。高宗時,復召為昭儀,進號宸妃。永徽六年(655)立為皇后, 參決朝政,號為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弘道元年(683)臨朝稱制。載初元年(690)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 史稱武周。神龍元年(705)中宗復位,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是年冬卒,諡則天大聖皇后。《全唐詩》存其詩四十六首,《全唐詩續補》補詩三首,詩序一首。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
  • 2.    劉冬穎.中國古代才女詩詞[M].北京:中華書局,2014:59-60
  • 3.    周懋昌.“如意娘”的魅力——武則天《如意娘》賞讀[J].閲讀與寫作,2000(12):12-13
  • 4.    吳雪伶. 女詩人:女性話語的自發者——唐代宮怨詩創作主體考察之一[J]. 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27(6):37-40
  • 5.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9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