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好大喜功

鎖定
好大喜功(拼音:hào dà xǐ gō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新唐書·太宗本紀》。 [1] 
該成語一般比喻一切脱離實際,一心只想做大事、貪大求功的浮誇作風。在句子中多作謂語、定語、賓語或分句,多含貶義。 [2]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好大喜功
外文名
crave for greatness and success
拼    音
hào dà xǐ gōng
近義詞
好高騖遠沽名釣譽
反義詞
穩紮穩打腳踏實地老成持重
出    處
新唐書·太宗本紀》
成文用法
作謂語、定語、分句
注音字母
ㄏㄠˋ ㄉㄚˋ ㄒㄧˇ ㄍㄨㄥ
語法結構
聯合式

好大喜功成語出處

贊曰:“至其牽於多愛,復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於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太宗本紀》) [2]  ,成語"好大喜功"就提取於此。

好大喜功成語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的第二代君王,當年他跟隨父親李淵趁隋末之亂起兵,南征北戰,打了無數勝仗,為平定中原,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淵起兵反隋後,即揮師從太原向都城咸陽進發,經過霍邑時,遇到了隋朝大將宋老生的頑強抵抗。而且老天也不幫忙,連日陰雨,大軍的糧食也快吃完了,李淵就打算退回太原。李世民説:“我們已經昭告天下,起義反抗暴隋,就應該一直打到咸陽,奪取天下。如果退回去據守太原,那就是反賊了。”李淵不聽,仍傳令撤軍。李世民見部隊開始後撤,忍不住號啕大哭,李淵很吃驚,就問他為什麼。李世民説:“撤兵,士氣自然會低落,敵人則會從背後趁機追殺,不要多久我們就會被殺死了,所以我傷心啊!”
好大喜功 好大喜功
李淵一聽,頓時醒悟,立即派李世民去追回了大部隊。不久,雨停了,李世民一馬當先,領着將士們英勇奮戰,終於攻下了霍邑,掃清了西進咸陽的障礙。
李淵建立唐王朝後,就立大兒子李建成為太子。但是李建成的才幹和功勞遠遠比不上李世民,他擔心終有一天李淵會讓李世民來取代他,就密謀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知道後,先下手為強,殺了李建成。李淵見木已成舟,只好讓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當了皇帝后,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發展生產,還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國家很快興旺發達起來。
李世民對歷代帝王功成業就後誅殺功臣的做法感觸很深,為了提醒自己別忘了功臣們的業績,他讓人畫了二十四個功臣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在李世民統治下,國家興旺,政治清明,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新唐書》的作者把李世民比做古代周武王那樣的聖明君王。但也指出他晚年好大喜功,為了擴大唐朝勢力,領兵親征遼東,為後人留下了話柄。 [4] 

好大喜功成語寓意

李世民幾乎是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卻因為好大喜功,一心想揚威異域,居然以一次敗仗結束了自己的戎馬生涯,不能不説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寓意一個人長期身居要職,在聽到謳歌與頌揚聲的同時,要學會理性對待,儉樸自持並謙虛地聽取逆耳的忠言。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5] 

好大喜功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含貶義。多指一心想幹大事,貪大功,亦形容鋪張浮誇的作風。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2] 
  • 運用示例
宋· 朱熹《鄭公藝圃折衷》:“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欲無 夷 狄,是皆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之過。”
明·梁辰魚浣紗記·第六齣》:“離間其左右,既侈其好大喜功之念,又發其毆賢用佞之心。”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你在人前誇大嘴,説我怎樣的好大喜功。 [3] 
參考資料
  • 1.    巴城.中華成語典故 2.北京:線裝書局,2017.12:第383頁
  • 2.    新編成語十二用詞典.趙振鈞.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05:第129頁
  • 3.    好大喜功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10-01]
  • 4.    李瀚之.成語故事 你應該讀的中專國曆史經典故事 新世紀普及版.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14.11:第172-173頁
  • 5.    水中魚,袁鈺編著.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0.09:第1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