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她們

(閻連科著散文集)

鎖定
《她們》是閻連科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0年5月。 [2] 
該書主要講述作者家族中女性的故事。該書將目光投向了被文學、被社會所遺忘的鄉土中國的女性世界,閻連科以看似模糊泛化的第三人稱複數代詞“她們”來指代,實則頗為清晰地指向和定義了這一鄉村女性羣體,試圖為她們尋找到一個共名。 [3] 
作品名稱
她們
作    者
閻連科
文學體裁
散文集
字    數
182千字
首版時間
2020年5月

她們內容簡介

該書包含閻連科的母輩——母親、姑姑們,同輩——姐姐、嫂子們的人生故事,以及他與孫女輩相處的生活故事,描繪了一方土地上不同女性的命運,窺見東方女性在上百年的歷史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如何過活,也展示了在當代社會背景下,鄉土女性命運發展的諸種可能性。 [2-3] 

她們作品目錄

自序 十年的等待
第一章 她們
第二章 大姐、二姐和嫂子
第三章 姑姑們
第四章 娘嬸們
第五章 母親
第六章 第三性——女性之他性
第七章 她們
尾聲 孫女 [2] 

她們作品鑑賞

《她們》將目光投向了被文學、被社會所遺忘的鄉土中國的女性世界,閻連科以看似模糊泛化的第三人稱複數代詞“她們”來指代,實則頗為清晰地指向和定義了這一鄉村女性羣體,試圖為她們尋找到一個共名。他以這樣的指稱來飽含深情地書寫自己生命中遇到過的若干位女性,相親對象、妻子、姐姐、嫂子、母親、嬸嬸和姑姑們、消失了背影的表姐妹們……這些女性都曾與他的某段生命歷程產生過某種聯繫,有的只是匆匆過客,有的卻彼此依存,從未分離,但緣起緣滅,他也未必就在有限的觀察和接觸中全然瞭解她們的悲歡好惡,所思所想。出於某種對於緣分的珍惜和不可解,他開始忠實地追憶和懸想這些自己生命中女性的故事,並將之一一訴諸筆端。
某種意義上,正是“她們”才承擔起了鄉土中國、血緣中國的延續與傳承,將鄉村的婚姻、道德、權力、人性等等,以真實的方式完整地呈現出來。她們的命運看似偶然,實為必然,從一出生就被這片土地所限定。她們畢生的努力和掙扎,都以土地為基礎,最後又還諸土地。她們具有地母一般寬厚的胸懷、堅忍的性格、善良的心地與任勞任怨的強大生命力,同時她們又是土地的女兒,依此而生,最終歸於土地。這些“她們”才是鮮活也無名、卑下也偉大的羣體,但在當代文學典型人物敍事的機制下,“她們”完全被文學敍事所忽略和遺忘了。“她們”羣體之中那些容貌、性情和言行迥異的個體,“她們”在這片土地上的悲歡、艱辛與無奈,通過《她們》得到了一定的彌補和呈現。當然,《她們》只是寫閻連科家族中或身邊的女性,但近取諸身,從“她們”的身世經歷之中,當然折射出了鄉土中國龐大的底層的女性羣體,所以閻連科才説,“寫她們哭,寫她們笑,寫她們的沉默和瘋狂,寫她們的隱忍和醒悟。寫她們在這一端哭哭笑笑時,另一端的哪兒會有哭笑、顫抖和舞蹈”。
閻連科在鄉村女性故事之外,特別設計了具有補充詮釋性質的“聊言”加以穿插。這種有效的內部“亞文類”區隔寫法,使得敍事性回憶和議論性段落兩下分明,既易於讀者辨認,又幫助讀者理解,較好地傳達了作者的情感立場與理論反思。對於閻連科來説,這些家族女性的命運,與其説是偶然,不如説是必須,出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女性,從出生開始,她們的命運其實就已經確定。“人們所有的活着、行走與努力,都不是在偶然中去尋找必然的,而是為了在必然中去相遇偶然的。當相信偶然決定必然、並是決定人生與命運的關鍵之鍵後,那麼許多事情我們都可以釋然了,放下了,去坦然面對了。”這是“她們”的人生,也是閻連科自己的無奈嘆息。 [3] 

她們作品影響

入選榜單
該書入選2020年6月文藝聯合書單。 [1] 

她們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她們》
2020年5月
河南文藝出版社
978-7-5559-0953-8 [2] 

她們作者簡介

閻連科,1958年出生於河南嵩縣,1978年應徵入伍,1985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政教系,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79年開始寫作,代表作有長篇小説《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風雅頌》《炸裂志》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