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女郎山廟會

鎖定
女郎山廟會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 屬於山東省濟南市最早的廟會之一。
據清康熙三十年《章丘縣誌》載:南北朝時,尚佛風日盛,女郎山一帶大興廟宇,遊人、香客紛至沓來,後漸有商販加入。廟會開始時,鼓樂齊鳴,儀仗前導,僧道奏樂,誦經接駕,迎神至廟。此時,漫山遍野佈滿商賈遊人,日達數萬。趕會者遠有青州、濰縣、惠民、泰安、萊蕪等商賈墨客;近有北至黃河,南至齊長城小販遊人。酒肆茶坊,攤販貨棚,飛簾遠眺,若蜂屯蟻聚,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中文名
女郎山廟會
所屬地區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
申報日期
2006年
遺產類別
民俗
遺產級別
遺產編號
Ⅹ-40

女郎山廟會民俗簡介

女郎山廟會是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一帶最為熱鬧的廟會,在鼎盛時期可謂盛況非凡。
據清康熙三十年《章丘縣誌》載:南北朝時,佛教傳播日盛,城北山一帶大興廟宇,香火不斷。遊人紛至沓來、香客輻凌於市,後漸有商販而入,遂成祭神、貿易和遊樂之盛大廟會。
廟會之始,先要祭神。鼓樂齊鳴,儀仗前導,僧道奏樂,誦經接駕,迎神至後,眾人捧香舉行“朝山”儀式。各大村莊多有神社抬槓,杆長十來米,二人抬其兩端,中有鐵桿圈樑,上立一女,身穿戲衣,扮演古戲人物,行動起來,飄飄然若仙女下凡,民間俗稱“走社”,也就是現在的“扛芯子”。
祭神之後,貿易遊樂活動便自由展開。此時,漫山遍野佈滿商賈遊人,日達數萬。趕會者有青州、濰縣、惠民、泰安、萊蕪等遠來商賈。近者,北至黃河,南至齊長城之域。方圓百里,前來趕會。
廟會期間,民間藝人的表演更為熱鬧精采。據《章丘鄉土志》載:廟會有耍刀槍的、變戲法的、耍猴戲的、説大鼓書的、跑馬戲的等等。趕會的人爭相圍觀,每演一個或幾個節目,藝人即繞場募錢。還有“拉洋片”的,顧客坐在板凳上,俯首於景箱的“眼”上觀看,藝人立於箱前,邊操縱畫片輪轉,邊以唱詞作解説。箱內且懸一套鑼鼓,以機線相連,拉動機線即可為藝人的演唱伴奏。“哎——看了上篇,你再看下篇呀!下篇的光景更比上篇玄哪——咯卟隆咯鏘,鏘鏘鏘……”説説唱唱,局外人不知道箱中所演何劇,只是急得心癢癢。
在民國初期,廟會最盛。解放後,廟會便漸漸停止。如今的女郎山,已經沒有了當年成羣的廟宇,也沒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羣,只是靜靜地卧在車輛如織的高速公路一旁,看着眼前的世事變化。 [1] 
女郎山有樹7000餘株,形似一卧牛。自漢經歷代王朝、據今1730多年的歷史。
女郎山地處濟南市章丘區繡惠街道中心地帶,總面積2.7平方公里,分前山後山。海拔116.7公尺,前山東西有1公里左右,後山南北長1公里有餘,從地圖上看,從北京到此無一山嶺丘地,有天安門迎碑之説。前山西高東低像一頭牛,傳説明朝朱洪武小時在此放牛,後來他把牛殺後,將頭埋在西山頭,牛尾埋在東山頭,當拉牛尾巴時,發出“哞哞”的叫聲,又稱為“金牛山”。
據明清縣誌《三齊記》文,西漢太守章亥有三女,溺死後葬於此山,而得女郎山之名。在東山峯下有一丘為章亥女墓,並有女郎祠,章丘“章女之墓丘也”。清嘉慶4年(1799年)山上有松千餘株,又稱萬松山。女郎山不大而清秀,峯不高而壯觀。山上有三陽洞,相傳是金葆光子學道之處。三陽洞分有東西二洞穴,傳説東穴可通東海,西為玉皇閣,三清殿。金代縣令劉思温曾於山上建“甘澍亭”;明萬曆年間,知縣王振熙在三陽洞東建大觀樓;民國初建灶君廟、魯班廟、戲樓。山下有真武廟、山神廟、八臘廟、關帝廟、歷邑壇、社稷壇等,古樓名剎,綠樹參天,山光林影,煙柳溪橋,遠近映帶,如若畫中,堪稱女郎山之大觀。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來此登山喜臨,探奇攬勝,借景抒情,為女郎山留下美好篇章。明代著名文學家、戲曲家李開先被罷官後住章丘城常登此山,曾寫五律《遊女郎山》一詩,頭兩句:“平野千餘里,南來首此山。”抒發憂國憂民、報國無門的心情。清康熙三十五年(1690年),年已57歲的蒲松嶺先生曾先後兩次遊女郎山,寫下七律兩首,其中一首曰:“當年曾此葬雙環,騷客憑臨淚色斑,遠翠飄搖青郭外,小墳雜沓亂雲間,秋郊羅襪迷榛梗,月夜霜風冷佩環,舊跡不知何處去,於今空説女郎山。”表現出作者命運多舛的憂憤。民國時期,軍閥混亂,張鳴九禍章丘,山上名勝古蹟慘遭破壞,成為荒山土嶺。

女郎山廟會特色

女郎山廟會更以其繞山設市、攤點錯落有致而獨具特色。從舊章丘城北穿北關街至山頂,攤棚林立,遊販穿行叫賣於遊客之中。山上有戲台數座,三清殿、娘娘宮、玉皇閣。前面建有大觀樓乃明朝萬曆年間知縣王振熙所建,內山牆上有一小石碣,上刻雪蓑題李開先詩:“平野千餘里,南來首此山”。西側為木貨市,出售建築木材。還有農具市,銷售鋤、鐮、鍁、钁、杈把、掃帚、木耙、揚鍁、草腰子等麥收農具用品。向北是布匹市、京廣貨市、皮貨市、鐵貨市、山果市等,俗有“八大棚”之説。山下真武廟園內是花市,專門銷售花卉、盆景,稱之謂“花園”。
除山貨之外,飲食和玩具市場更是熱鬧非常。如賣茶湯的,開水衝炒麪成糊,上面撒上紅糖,食而甘香。冰糖葫蘆、歡喜團兒、豇米糕、脆蘿蔔、地瓜片兒等,尤為兒童喜食。玩具市場最為花哨。賣“鬼臉兒”的,賣竹木刀槍的,賣棒朗鼓兒的,賣把不倒的,賣化石猴兒的,應有盡有。木玩具中的“嘩啦棒”最受兒童喜歡。

女郎山廟會民間表演

娛樂雜耍為山廟會添彩助興。山頂戲樓聘請劇團演出戲劇,空場平地為民間藝人表演。有變戲法的,有耍刀槍的,有耍猴、跑馬戲的,有説大鼓書、練氣功的。每演幾個節目,藝人即繞場募錢。只有“拉洋片”的是按座收錢。每場3座、4座不等。藝人立於箱前,邊操縱畫片輪轉,邊以唱詞解説:“往裏瞧來,往裏觀,花花世界在裏邊……”箱頂懸一套鑼鼓,以機線相連,拉動機線即可為藝人伴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女郎山廟會每年舉行一次,從農曆三月二十八日開始,會期一般七天。到1928年後,逐漸蕭條。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