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女性參政

鎖定
女性參政是指婦女羣體對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參與管理。女性參政表現與權力參與和民主參與兩個層面。所謂權力參與,是指女性進入國家政府權力機構管理公共事務,擔任領導幹部,參與決策。所謂民主參與,是指女性享有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即女性通過選舉,遊説,建議等方式向權力機構反映自己的主張和聲音,影響公共政策的決策,女性的民主參與是女性參政的基礎層面。這是兩個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要素,前者要以後者為依託,充分體現女性羣體的意願和需求,後者要以前者為途徑,使決策切實維護女性的利益和權利。
中文名
女性參政
規定文件
《中國婦女發展綱要》
作    用
促進民主制度的完善
表現方式
權利參與和民主參與

女性參政意義

我國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為在更大範圍和更大程度上推進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及決策,中國政府制定實施了《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及培養選拔女幹部規劃。
中國女性參政變化
中國女性參政變化(7張)
促進社會民主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女性參政能夠保證黨和政府制定出符合民意的方針和政策。通過參政,女性把她們所關注的諸如和平與安定,福利與社會保障,人工流產與生育,兒童保護等一系列問題帶到政治領域。這些問題進一步拓寬了政治範圍,豐富了政治的內容,使黨和政府各層領導更廣泛地聯繫羣眾,更好地代表羣眾的利益。女性參政能影響黨和政府的決策,使領導在決策時能充分考慮婦女的特殊利益,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從而制定出全面的、正確的、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方針政策,得到人民(包括婦女羣眾)的擁護。
幫助政府改進工作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當和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領導的通知》説:“廣大職工、青年、女性需要通過各自的組織表達和維護自己的具體利益,黨和政府也需要工會、共青團、婦聯經常反應羣眾的意見和要求,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
利於增強公民整體參政意識
一個國家民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民的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我國公民政治參與意識從整體來看還不是很強。特別是女性,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和雙重壓力的重負,參政意識比男性更為淡薄,許多女性缺乏參政的熱情。政治參與意識必須在政治時間中培養,女性只有不斷地參與社會政治生活,才能跳出狹小的生活圈子以及封閉的自我,強化自身的政治參與意識,從而促進民主制度的深化和發展,使政治參與不斷髮展。
在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有8位女性。國務院27個組成部門中有3位女部長。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1位女省長,5位女政協主席。
第十一屆(2008——2012年)全國人大代表中女性為637人,佔代表總數的21.33%,比上屆高1.09個百分點。其中女常委26人佔常委總數的16.15%,比上屆高近3個百分點。全國人大常委會有3位女副委員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女性有395人,佔委員總數的17.7%,比上屆高1個百分點。其中女常委30人佔常委總數的10.4%。政協副主席中有4位女性。
截止2007年底,全國國有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共有2313.2萬人,其中女性1077.2萬人,佔46.6%。全國共有女黨員1511.6萬人,佔黨員總數的20.4%。

女性參政婦女組織

近年來,中國婦女參政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婦女組織合力推進性別平等進入決策。如果説,傳統的婦女組織更多體現的自上而下的橋樑作用,而現代的婦女組織則關注到上下結合,在深刻地反省傳統的性別結構的同時,也在逐步影響政策立法的走向和導向。
1999年中國婦女研究會成立,它集結了全國上百家的婦女研究組織,掛靠全國婦聯,其組織方式非常具有中國特色。它的宗旨不僅僅從事理論研究,還力圖增進公共政策的性別敏感。婦女組織的人員構成:有從事文化教育的專家學者,有活躍在媒體的新聞記者,還有婦聯工作者,也有執政議政的人民代表。知識女性是民主參與的主體。婦女組織影響決策的主要路徑是:從關注社會現實及國家政策入手,發現性別不平等的問題,由婦女學者進行理論分析形成政策建議,通過人大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遞交給有關立法及決策部門,調整現行的政策文本。婦女組織民主參與推進政策調整涉及到勞動就業、文化教育、經濟財產、家庭生活等政策領域。將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正在成為21世紀中國婦女組織的戰略和行動。

女性參政教育領域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的幾位女教師深刻地揭示了現行教育教材和課堂教學中以顯性和隱性形式表現出的性別偏見和性別刻板定型。該研究形成政策建議,通過全國婦聯提交給國務院,通過國務院轉交給教育部,要求教育部重新修改中小學教材,提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教材的編寫者要用性別平等的原則指導和編寫教材,增加性別意識,推進相應的教學改革。2002年7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表示:教材修訂要考慮調整性別刻板定型,傳播性別平等的理念。在農業領域,婦女組織和專家向國務院提交政策建議:在土地承包的分配中,要注意維護農村婦女土地權益。該建議引起政府對此問題的重視,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01頒佈了《關於切實維護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的通知》,提出一系列具體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女性參政家庭領域

各地婦女組織呼籲、遊説人大、司法關注防治家庭暴力,第一次將家庭暴力作為法律問題,引起司法部門的關注。使家庭問題首先轉化為社會問題,進而又將社會問題轉化為政策問題。迄今為止,全國有16個省(區、市)出台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規,90餘個地(市)制定了相關政策。在2000年修改的《婚姻法》將反家庭暴力首次列入法律之中。此外,在婦女組織的不斷促進下,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已經納入《婦女權益保障法》,成為我國五大國策之一。

女性參政中國現狀

中國女性權力的邊緣化和比例過低,從1995-2005年公務員中的女性負責人一直在8%左右徘徊,婦女的民主參與主要表現為非權力的外圍參與,決策機構中女性的缺損以及邊緣化,導致女性的利益不能在決策層有效地表達和融入政策之中,而對於政策和立法的走向影響甚微。 [1] 
高層女性參政現狀
在我國的高層決策機構,女性尖端缺損,在國家主要決策核心例如中央政治局根本沒有女性。在決策層90%左右是男性主導。全國人大女常委佔13.2%。
中層女性參政現狀
在我國的高層決策機構,女性尖端缺損,在國家主要決策核心例如中央政治局根本沒有女性,因此難以保障女性性別利益的要求形成由上而下的政策影響力;女性正職部長佔3.4%,2002年668個城市中,女正副市長佔8.8%,正職女市長不到1%。 [2] 
基層女性參政現狀
中國農村村委會主任女性只佔1%。此外,從權力分層來看,更多女性領導處於較低的權力階位,從2002年各級女性領導幹部比例(包括享有待遇的非領導職務)來看,在部級幹部中女性為8.3%,在地廳級幹部中女性為11.7%,在縣處級幹部中女性為16.1%。
可以説,在決策層和領導層,女性居於高層的、重要領導崗位的比例非常低,絕大多數女性居於基層、非決策和輔助性的崗位,如工會、青年團、婦聯。2002年全國工會基層單位會員女性比例達到34.8%,婦聯女幹部達到90%以上。
這些都屬於羣團組織,沒有決策權,只能向政府和立法機構提供建議。即便是國務院婦兒工委應當屬於政府機構,但也沒有賦予決策權,而是各個部委的協調機構。由此可見,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即便是在權力層和決策層,女性依然處於權力的邊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