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女幾山

鎖定
女幾山又名花果山,距宜陽縣城50公里,距十三朝古都洛陽90公里,是吳承恩西遊記》中花果山的創作原型。總面積180平方公里,主峯海拔1831.8米,森林覆蓋率77.4%,1991年起成為國家森林公園,2000年被評為洛陽市十佳風景區之一,2001年被評為三A級旅遊景區,自晉唐以來就是中原地區的旅遊勝地。
中文名
女幾山
景點級別
三A級旅遊景區
佔地面積
180 km²
別    名
花果山

目錄

女幾山簡介

女幾山 女幾山
這裏歷史悠久,聞名遐邇,是吳承恩筆下《西遊記》中所描繪的地方,在古代史書中,這時與江西廬山,湖北武當山等並稱為“七十二福地”。清乾隆15年重修廟宇碑記:“斯山也,即西遊記所稱齊天孫佛成聖處。”歷代達官顯貴,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文采飛揚的題詠之作和種種逸聞趣事。
花果山屬冰川期地貌,羣峯點點,林濤起伏,重巖疊嶂,山石奇特,目前中國最大的飛來石即在此地。主要景區有北部、南部、石院牆、七峪溝、大里溝、嶽頂山等,景點以天然石猴、水簾洞唐僧石、摞摞石、寒心石、登雲梯、玉皇頂等較為出名。
女幾山 女幾山
花果山,又名女幾山、姑瑤山、石雞山等,傳説是《西遊記》中孫悟空成聖之處,被古人喻為仙山。古地理書中將它與江西廬山、湖北武當山、河南嵩山並稱為七十二福地,歷史悠久,素負盛名。花果山奇峯林立、雄奇險峻;異石密佈,生動神韻;飛瀑高懸,流水鳴琴;煙雲浩渺、氣象萬千。山光水色,風景秀麗,藴藏着豐富的風景資源,古時就是一個遊覽勝地,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韓愈劉禹錫裴度李賀,宋朝司馬光,金末元好問,明人唐伯虎等歷代文人墨客為她題詩作畫,留傳至今。就連風流皇帝唐玄宗也曾為花果山俏麗自然風光所傾倒,揮毫寫下千古絕唱。花果山人稱“雄峻賽五嶽,奇秀冠中原”,是中原地帶不可多得的天然森林公園。
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遊記》所描述的“孫大聖的老家”而著稱於世,主要景點136處,和《西遊記》密切相關的景點很多。孫悟空的出生地——媧遺石、惟妙惟肖的猴石、八戒石、沙僧石、栩栩如生的唐僧崖,以及七十二洞、定海神針、仙硯、枴杖柏、曬經台、團圓宮等,特別是水簾洞更是名聞遐邇。 [1] 
歷代名人詩詞選
送梁判官歸女幾舊廬
(唐)岑 參
女幾知君憶,春雲相逐歸。草堂開藥裹,苔壁取荷衣。
老竹移時小,新花舊處飛。可憐真傲吏,塵事到山稀。
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
(唐)劉禹錫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三鄉陌上望仙山,
歸作霓裳羽衣曲。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女幾祠
(宋)邵雍
西南有高山,山在杳冥間。神仙不可見,滿目空雲間。
千年女幾祠,門臨洛水邊。但聞霓裳曲,世人猶或傳。
雲中不見女幾山
(宋)蔡襄
宜陽南路是仙山,雪擁雲埋杳靄間。,
洗眼來看無處覓,不知可否在塵寰?
遊女幾山
(明)魏雲霄
諸天古剎半山中,此際同遊上界通。疊嶂層雲濃待雨,清流遠水勢連空。
法論靜轉乾坤大,慧鏡明開日月同。竹映禪林春正普,好將仙酒醉東風。
謁女幾祠
(明)顧 達
女幾山
女幾山(5張)
宜陽城西九十里,一山巍然名女幾。上有窈窕之神祠,服靚粧淡淡如洗。
其説昔當永嘉時,彭娥促此逃亂離。偶因出沒此山下,道逢羣寇將污義。
娥因憤呼向天號,寧死義不受其辱。奔騰忽得迓山陽,以首便效共工觸。
皇天赫怒山為摧,岩石中分如鑿開。娥既脱身趨以入,山即複合真怪哉。
如何強奴未解理,猶自逐之勢不已。跳跟躑躅知幾人,一一投身甘磔死。
當時汲器真有靈,化為巨石猶像形。至今樵克或時見,欲往從之應未能。
我來觀風持憲節,幾度經過曾造謁。慨想高風不可追,為作長歌頌貞烈。
山路松聲
(明)唐 寅
女幾山前野路橫,松聲偏解合泉聲。
試從靜裏閒傾耳,便覺衝然道氣生。
春遊女幾山
(明)唐 寅
女幾山頭春雪消,路旁仙杏發柔條
心期此日同遊賞,載酒攜琴過野橋。

女幾山主要景區

花果山森林公園面積較大,景觀豐富,主要景素各有特色,可以開展多日遊,旅遊項目根據不同特色分為5個景區:
1.花山覓聖區
位於公園中部,面積810.6公頃,主要景觀有花山廟、花山遠眺、唐僧石、四僧朝佛、雙猴接吻、悟空議事、南天門、夕照餘輝、煙樹千村等,具有怪、巧、奇、美的特色。
2.嶽頂風光區
位於公園東部,面積2163.7公頃。主要景觀有森林風光、大里仙境、嶽頂日出、嶽山霽雪、入雲梯登凌雲閣、劍石瀑、獅頭望月、一線天、懸心石、虎撲食、頭道練、二道練、三道練、青蚌面壁、人頭山、石廟、石浪、凌霄壁、捨身崖、玉皇泉等。其風格突出幽和美的特色。
3.七峪飛瀑區
位於公園西部、面積938.1公頃。主要景現有碧玉潭、珍珠潭青龍潭、串珠潭、隱龍潭、雙疊瀑、噴玉瀑、玉女瀑、青龍瀑、銀堤瀑、玉壁瀑、龍王洞、女兒迎賓、雙鴿峯、古棧道老人峯迎客松、龍潭虎穴石刻、雲海三島、七峪碧水等。這一帶瀑布飛懸,聲若驚雷、形如醉玉,狀似散珠,巍巍壯觀。使遊人有“萬斛明珠一線穿”的感受。其風格突出一個“奧”字。
4.靈山名勝區
位於宜陽縣城西7公甲,林業用地651.8公頃。主要景觀有鳳凰山鳳凰泉、靈山遠眺、塔林靈山寺、四面佛塔、碑刻書法等。其風格突出一個“古”字。
5.珍稀動植物保護區
位於公園西南石院牆,面積890公頃,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生態系統完整。主要景觀有麥穗山、石練山、大石猴、石院牆、天狼松、原始林等。林木葱鬱,古藤攀繞,異獸出沒,珍禽翱翔。是開展森林動植物、水文、地質、中藥、環境保護等多學科的教學實習、科普旅遊的場所。其風格突出一個“野”字。
自然景觀
花果山雄奇險峻,秀麗清幽;奇峯林立,怪石密佈;清潭飛瀑,噴雪吐玉;曲溪流泉,水聲潺潺;林木葱鬱,山花爛漫;加上瞬息變幻的雲海,神奇莫測的彩虹,絢麗的朝陽晚霞,構成一幅幅變幻無窮的醉人景觀。
奇峯異石
花果山基岩以花崗岩為主。經歷了漫長的地質年代,隨地殼運動的變化,裸露的花崗岩體受到地殼的抬升、卸荷作用、斷層切割、冰川活動、流水沖刷、温差風化、重力崩塌等作用的共同影響,以及節理裂隙發育,形成名峯八十一,奇石一百零八。這些峯石千姿百態,大者嶙峋峻峙,小者造化精靈,具有奇、美、巧、怪的特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可謂天下奇觀。宋代邵雍詩曰:“予看山多矣,未嘗逢此奇,巨崖如格虎,險石若張旗,雲氣間舒捲,巖形屢改移,丹青難盡處,四面皆如斯”。
⑴師徒峯
花果山東南山巔,有四大石峯突起,四峯並立,排列整齊,儼然一組唐僧師徒取經的雕塑。眾僧是羣峯,羣峯是眾僧,氣度非凡,形態逼真,生動神韻,真乃大自然的傑作。傳説是唐僧奉命率眾徒西天取經,歷經千辛萬苦,戰勝各種魔亂,凱旋歸來,途經花果山時的一組雕像,景色奇妙,令人贊絕。
⑵麥穗山
花果山西南,有一突起山峯,海拔約1400米,孤峯獨聳,由一塊塊巨石鑲嵌而成,石塊形似豐滿的麥粒,遠看宛若麥穗,故名麥穗山,象徵着豐收,給人以美的享受。
⑶石簾山
麥穗山東北500米處,有一石練孤山,高闊百餘米,由於自然風蝕雨淋,基岩裸露,從上到下寸草不生,光滑如凝固的瀑布,臨空懸掛,直瀉山底,一山一景,巍巍壯觀。秋季天高雲淡,臨空高掛的石練、清晰明亮,新穎別緻,加上楓樹紅葉的點綴,把石練襯托得更加秀麗妖豔,誘人更迷人。
⑷羅漢峯
花果山兩側,花山廟後,有18個峯頭突起,人稱“十八羅漢峯”。這18座山峯由北向南,排列如拱,合抱似椅,把花山廟圍在中間,羣峯筆立,層巒疊嶂,山勢險峻,殿宇輝煌,風光秀麗,引人入勝。
另外還有花果山、八戒山、嶽頂山、鳳凰山老人峯、雙鴿峯、金鴿峯、海螺峯、人頭峯、大聖峯、雄獅峯等。
⑸唐僧石
花山廟北400米處,在危崖險石陡坡中,有一突起孤立巨石形如唐憎,故名唐僧石。他身披袈裟,面向西天,身負西天取經重任,心懷普救眾生之情。從另一角度看,其頭部為一獨立的飛來石,栩栩如生,莊重慈樣,遊人多在此攝影留念。
⑹悟空議事
花果山中部,海拔1400米處,有一突立的巨大石猴,高約10米,面兩背東屹立在平坦的山樑上。在它對面距離10米的地方,有一羣石猴排列整齊,成為方陣。猶如孫悟空在征戰前,召集眾猴開會,佈置軍機要事。天工巧布,景色奇特,遊人到此,無不聯想起《西遊記》中,鬥戰勝佛孫悟空,一身正氣,敢鬥邪惡的故事。
⑺雙猴親吻
花果山東南山嶺上,有兩個面對面,緊依並立的石猴,遠看酷似一對熱戀的情侶,久別重逢,含情脈脈,竊竊私語,相互依偎着、嬉戲着、親吻着,景色奇妙,韻味無窮。
⑻天然盆景
花山廟北0.5公里處,路兩有一山嶺,嶺上怪石遍佈,造型奇特,形象逼真,如猴、如虎、如龜、如蛙,似人、似箭、似筍,有的嶙峋,有的精靈,加之天然點綴了一些林木花草,古樹盤藤,猶如一個放大了的天然山石盆景。可謂山水有情,木石結緣,石石成景,景隨步異,美不勝收。
⑼金雕戲羣猴
花果山西北山樑上,有一巨石酷似金雕,距金雕約40米處,有上百形如小猴的石塊,小石猴無憂無慮地在那裏嬉戲、打鬧、玩耍,而金雕卻隱蔽在一株古松旁窺視着,等待時機,以便捕捉小猴。這幅大自然精心設計、雕塑的奇景,使遊人流連忘返。
⑽摞摞石
花果山東南界外500米處(嵩縣境內),在一道狹長的山樑上,雄居一巨大“飛來石”,人稱摞摞石。該石為一山體崩塌,天工巧成的“飛來”奇石。石高約15米,周圍長約60米許,石底極平,石底中部與連山石接觸面只有5平方米,其餘部分則形成40釐米的縫隙懸空聳立。石上有石,重數千噸,看上去危若累卵,卻經風歷雨,巍然屹立,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摞摞石從東望去,恰如一個蘑菇;從此望去酷似半個仙桃,巧落崖邊。景色絕妙,可謂奇石之最,堪稱天下奇觀
另外,還有靈霄壁、捨身崖、一線天、懸心石、大佛石、閻王石、玉皇石、鬼怪石、女妖石、寒心石、鯨魚石、天倫之樂、龜欲昇天、青蛙吠天、卧虎撲食、鳳凰石、石船、石廟、石院牆、寶劍石、觀景石等,怪石崢嶸,氣勢磅礴,象形肖物,神韻生動,各具特色,各有情趣。
泉溪瀑潭
花果山森林茂密,水源豐富。流泉、降雨沿澗溪匯聚而下,從石坎處跌落,遂成飛瀑;瀑水衝擊岩石,日久成潭;潭溢又成河。春風桃花開,秋時霜葉紅,桃花、紅葉飄落潭邊、溪中,隨波逐流,與自然山色相襯相映,構成一幅幅絕妙的山光水色畫卷。
⑴大里曲溪
嶽山西側,有一常年流水的大里溝,人稱大里仙境。溝水源於花果山,水流長達10餘公里,九曲十八灣,蜿蜒曲折。溝兩側峯巒疊嶂,林木繁茂,蒼翠欲滴,將曲溪隱避其間。溪邊林深、草密、花繁、景幽。流水淙淙,滴水叮咚、奇花野草,嫩綠晶瑩,隨流水擺動,礫石陷露變幻,組成豐富的山水動景。林中陣陣蟬噪,谷裏聲聲鳥鳴,蜂蝶飛舞,四野飄香,遊人詩曰:
山澗溪水最宜春,千樹天桃一雨新;
爭得閒時隨水去,密林深處問秦人。
⑵七峪碧水
七峪溝源於麥穗山,溝水長約20公里,在兩崖夾峙的深谷中,蜿蜒奔流,崖邊危巖陡峭,壑谷幽豪,芳草叢生,碧藤温結,水聲潺潺,瀑布飛懸,龍潭串珠,雲遊霧聚。漫遊其中,時而瀑聲雷鳴,拋銀撒玉,時而溪水靜流,碧潭漫溢,時而鳥啼,時而蟬鳴。使人感受到“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雲靄繞千峯,煙霞漫谷徑”的詩情畫意。
⑶飛瀑懸簾
花果山瀑布有三大特點,一是數量多,分佈集中;二是四季常流,終年碧綠;三是形態多姿,各具特色。20多處瀑布集中分佈在七峪溝和大里溝,按流水狀態可分為如下5大類。
①高差跌水式瀑布:懸瀑高大,巨巖壁立,落差20餘米,仰觀落帽,俯視心驚,氣勢雄偉。流水經峽谷口騰空而下,飛泉自高峽噴出,瀑布如瀉玉堆珠,飄落潭中,巍巍壯觀。水聲、風聲、林聲、響若驚雷,山搖地動,水花四濺,水氣繚繞,如雲、如霧,似煙、似霞,五光十色,絢麗多彩,親臨其境,不僅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受。而且身如雲中遨遊,濃霧騰騰,煙雲嫋嫋,景色奇妙。這類瀑布有隱龍瀑、雙疊瀑、噴玉瀑,頭道練瀑布等。
②陡坡垂練式瀑布:泉溪碧水沿40度-70度的石坡下流,流長40—80米。瓊漿漫溢,翻滾連綿,形如玉練;凌空懸掛,隨風擺功,壯若亭亭玉女,身着白紗,屹立山間。急流而又顯得温柔,漫溢卻安詳、婀娜,綠蔭華蓋,谷幽林靜。清流鳴琴,妙趣橫生,如二道練、三道練,磒石溝瀑布等。
③長龍戲水式瀑布:溪水沿溝谷斜坡急速奔流、蜿蜒崎嶇,如長龍戲水,似銀蛇起舞,水聲嘩嘩,悦耳動聽,躍水、清潭相繼出現,狀如串珠,岸石翠潔,鳥語花香,流水叮咚,如管似弦,環境優美,景色如畫。如雙龍戲水、天門溝、九曲等瀑布。
④劍石式瀑布:溪水流入深谷、石峪、突然被巨石阻隔,奪路奔流,狀如利劍,形似鋒予,直刺藍天;飛花四濺,銀光閃閃,鋒光、寒光扣人心絃。使人感到“劍石劈開玉潭水、瀑布清溪兒處流”。的意境,如劍石瀑、玉女瀑等。
⑤銀堤式瀑布:溪水沿河牀急流,突然被橫切整個河牀的基岩石堤阻隔,急流越堤而下,形如銀堤,狀如玉壁,碧波翻滾,珠光閃閃,玲瓏灑脱,景色奇秀,令人叫絕。如玉壁、銀堤等瀑布。
⑷珍珠潭、碧玉潭
碧玉潭位於七峪溝下部,是進溝的第一個深潭,人稱頭道潭,面積約2000平方米,兩山峽峙,崖壁險峻,潭水墨綠,狀如碧玉,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仰視瀑布,水霧彌天,濤聲雷鳴,水色與天色相連,一灣青水,萬箭穿擊,無數珠光閃射。靜觀深潭,碧水如鏡,人在潭邊觀水,水在潭中映人,確有“潭影空人心”的詩情,在碧玉潭上方溪流邊,有一珍珠潭,人稱“豆腐鍋”。潭口圓形,面積約2平方米,深不可測。潭中水泡,串串團團、大大小小形如珍珠,左右翻滾,上下跳躍,洋洋灑灑的飄流,生生滅滅的浮動,神奇美妙,讓人眼花繚亂。
此外,還有青龍潭、玉女潭、隱龍潭、碧玉池等。潭潭秀麗,潭潭誘人。有人遊青龍潭後賦詩曰:
洞門漠漠白雲還,雲外春潭鏡裏山。
唯有青龍眠不穩,時來行雨到人間。
⑸西佛泉
花果山泉源系基岩裂隙水。由於山高林密,甘泉較多,有“山中一夜雨,林中百重泉”之説,名泉有嶽頂山的玉皇泉、花果山的西佛泉和靈山的鳳凰泉。西佛泉位於花山廟中。這裏山幽谷靜,峯巒秀麗,泉旁有株千年青岡櫟樹,樹邊一巨石,石上刻有“花果山”三個大字。西佛泉水無色、無味、清晰透明,涓涓長流,終年不竭,水味甘甜,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可以提神健身。遊花果山,不飲西佛泉水,實屬憾事。
⑹玉皇泉
玉皇泉位於嶽山頂,海拔1500米處。汨汨清泉,注入方池,長久不斷,冬夏不竭。嘗一口,甘列浸脾;捧一把,清涼撲懷。這裏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山依着水,水戀着山,山水合一,相映生輝。
⑺鳳凰泉
鳳凰泉位於靈山寺東側,鳳凰山麓,塔林腳下,水深約9米,口闊30米有餘。池面如鑑,泉水味美而醇,水源充沛,四季常流,從不枯竭。水流順山而下,形成飛瀑,視之若垂簾直掛,聽則似虎嘯鐘鳴。
花果山水簾洞位於花山廟,洞深6米,長約15米,高2.5米,洞口不足1米,被一巨石掩閉,石中一縫正對洞口,可一人通行。洞內四壁光滑,可容40餘人。洞上有一溪水,經洞口飛流而下,狀如珠簾,五光十色。洞外溝谷縱橫,樹木紛披,芳草葱翠,景色秀麗,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真乃“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西遊記》中美猴王詩曰:“颳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燻。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天象景觀
⑴嶽山日出
嶽頂山古稱泰山,海拔1643米,是花果山第二高峯,位於景區東北部,四周森林茂密,在林海上空看日出,別有一番情趣。凌晨登嶽山頂峯,可見曙光初露,朝霞奪目,萬山重巒,無數奇峯,雲蒸霞蔚,煙霧繚繞,時隱時現,變化萬千。蔚藍的天空,乳白色的雲變成緋霞,再由鮮霞變成丹紅,緊接着在雲霓上端露出一牙橘紅,冉冉上升,露出半個赤盤,赤盤愈來愈大,剎時,“騰”地躍出了霧海。旭日東昇,形如宮燈,霞光四溢,卻一點也不刺目。隨着紅日的升高,漸漸變得耀眼奪目,光芒萬丈。森林披上了彩霞,山巒灑滿了金輝……。
⑵花山雲海
雲海是花果山奇景之一。夏秋季節,上午或傍晚,當雨後初晴山谷裏便會騰起絲絲水汽,潔白如絮。水珠凝結為雲,白雲如潮,湧入山谷,遂成白練,飄遊彙集,變成浩瀚無際的“雲海”。放眼望去,突出的山峯、建築物、好似大海中的島嶼,在洶湧澎湃的銀波中,忽隱忽現。如海市蜃樓,似蓬萊仙境。“雲海三島”、“祥雲捧桃”堪稱天下奇觀。或遇氣流上升,風乍起,雲被分割,雲形突變,滾滾疾飛,如萬馬奔騰,氣勢磅礴,特別壯觀。若是雨後初晴的傍晚,花果山雲霧茫茫,映襯殘陽如血,又展現出一幅橙紅瑰麗的雲海景色。“乘雲駕霧登天台,白雲悠悠撲面來,揮手逐她她不去,笑把柔唇吻君懷。”是遊人對花果山雲霧的讚美。
⑶霞光、彩虹
旭日東昇或落日晚照時,在陽光照射下,天空或雲層出現的彩色現象,叫朝霞或晚霞。花果山內於森林茂密,氣候爽朗,晚霞很多,時間可達一小時之久。呈現出赤橙黃綠青藍紫,五顏七色。霞光四溢,金光閃爍,天空如掛金幕,大地如錦似緞,晶瑩絕豔,十分絢麗。
花果山山巒重重,林海茫茫,降水頗多,忽而大雨傾盆,霎時雨過天晴。有時東天日頭西天雨,彩虹掛空,雷雨陣陣,構成一幅幅天空美景,讓遊人讚歎稱絕。
⑷嶽山霽雪
嶽山冬季,1月最冷,平均氣温-3.2℃,冰雪天氣約佔三分之二。朔風勁吹,千里冰封;玉花紛飛,漫山皆白。層巒疊幛,銀裝素裹,山似銀蛇,峯如蠟象,分外妖嬈。若遇上光頭凌,則是另一景象,滿山冰凌倒掛,全林玉樹瓊花青松翠柏,披銀掛玉,灌木矮林,冰燈萬盞。每當雪霽乍晴,出遊山谷,景色絕麗,如入水晶宮殿,別有一番情趣,宋代蔡襄詩中贊曰:
宜陽南路是仙山,雪擁雲埋查靄間。
洗眼來看無處覓,不知可否在塵寰。
森林景觀
1.花山之春
花果山的早春二月,天氣仍較寒冷,氣温常在3℃以下,往往細雨霏霏,間或雪花紛揚,且常有雪山冰掛出現,水晶世界,好似仙山瓊閣,令人神往。清明之後,天氣漸暖,這一邊迎春、連翹相繼綻開,柳梢泛綠、梅花飄香,沁人肺腑。那—邊櫻花、紫藤倍蕾初綻,迎風怒放,桃花灼灼,梨花翻白,爭芳鬥豔,生機盎然。更有那紅、白、紫各色杜鵑,叢叢簇簇,遍佈山巒,奼紫嫣紅。蝴蝶翻舞,蜜蜂爭戀,使公園裏五彩繽紛,引人入勝。
2.果山秋色
金秋季節,花果山峯巒秋色盈金。柿子橘紅,山楂紅紫,獼猴桃褐,八月柞黃,板栗壓枝,碩果累累,掛滿樹頭。花果山是春觀花,秋嘗果。登花山觀秋色,滿山遍野都披上濃豔的盛裝,層林盡染的瑰麗景色,雜以奇峯、怪石、蒼松、翠柏、相得益彰。優美的森林環境藴含生機,充滿活力,使人猶入仙境,心曠神怡。
人文景觀
花果山原名女兒山,人文古蹟頗多,歷代文人墨客來此覽勝,題詠作畫,流傳至今。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1年)重修花山廟時,碑文刻有:斯山也,即西遊記所稱齊天孫佛成聖處。當地居民多數有齊天大聖神位,山間自然景觀,亦多與《西遊記》故事相關,充滿了濃厚的神話色彩。
1.花山廟
花山廟相傳建於唐代,位於花果山西側,海拔1300米處,面對七峪溝,背依十八羅漢峯,三面環山,羣峯林立,泉溪潺流,環境清幽,景色迷人。廟內原有玉皇殿老母殿、西佛殿、五祖殿等,共有房屋180餘間,碑碣100餘樽,佔地約4萬平方米,取經壁畫甚多,是研究古代建築。宗教史的文化寶庫。可惜這些文化古蹟,毀於戰亂之中,現存只有幾間廟宇,殘碑70餘樽。但古蹟尚存,風韻猶在,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文化遺產。
2.凌雲閣
凌雲閣建於嶽山峯頂,海拔1600米處,孤峯突兀,絕壁千尺,怪石嶙峋,景色雄峻。登凌雲閣唯一的通道,是人云梯,這是古人在懸崖壁之間,直線開鑿的218級台階,非勇者不能攀。雲梯狹窄僅容一人行走,前者腳登後人頂,後人頭頂前者足,偶一回首,但見白雲纏身,恍若懸空,遊人沿石級登閣,晴天如壁塑懸空,霧天似空中雲遊,宛如畫中仙境。在人云梯的頂端,飛架凌雲閣,穿洞人閣,高入雲端。凌雲閣、雲梯、入閣洞是何年何人所修造,尚未考證。入閣舉目遠望,層巒疊翠,無邊無際;俯視懸崖,如臨深淵,令人目眩,若遇朝霞、雲海、晚霞則五彩繽紛,景色險奇,尤為壯觀。
靈山寺位於宜陽縣城西約7公里,相傳為周靈王寢所在地而命名,原名報忠寺、報恩寺鳳凰寺。始建於金代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後又經多次擴建,現存整個羣體以明代建築為主,寺內主體建築,中軸線上有山門、前殿、毗盧殿大雄殿藏經樓及左右配殿6座。毗盧殿和大雄殿面寬進深各3間,單檐歇山式,斗拱梁枋等保留有金代風格。大雄殿內有明代佛像5尊,為河南現存最早的泥塑作品。寺內碑刻61通,是研究中國佛教、古典建築和書法藝術的寶庫。靈山寺前臨洛河,依山而建,山溪縈繞,潺潺東流。寺東北有塔林,有明清和尚磚石墓碑16座,寺東南有鳳凰泉,原有息機軒、鳳凰亭、翳翠亭,今已不存。寺西有僧房禪院,四面佛塔等建於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
人文景物除上述外,還有雲蓋寺龍王洞石碑、棧道、石刻、奎星閣等。峯、石、碑等都有着大量神話故事,民間傳説,各具特色,各有情趣。
據舊縣誌“繪圖”和“疆域”篇文字介紹。女幾山在縣西張塢鄉嚴過村西南,七峪溝東,花山北,隔洛河與三鄉的漢山相峙。近嚴過村的為小富春山,臨七峪河的為七峪山,主峯為女幾山。
女幾山得名傳説很多。唐代詩人李賀寫“蘭香神女廟”“白蘭香神女上升遺幾在焉”。《名勝志》載女幾山為“晉女彭娥汲器所化”。明代顧達的《謁女幾祠》記述了彭娥寧死不受辱的故事。舊縣誌《軼事》中有女幾山的傳説。女幾是一賣酒的婦女。“作酒常美。仙人過其家飲酒,以素書五卷質酒錢。幾開視之,乃長生之術”。幾得書自學。苦練而後成仙。鑑於以上傳説。女幾山得名定在唐代以前。“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所以自唐至清,遷客騷人多遊於此,吟詩作畫的很多。唐代裴侍中晉公刻石題詩。著名詩人白居易為其題詩後序。
女幾山峯巒疊嶂,嵐光雲影。蒼翠欲滴。北側一山坳。形似葫蘆。俗稱“葫蘆峪”中有溪。今名瓜葉河,古名“女娥潭”。潭南有懸崖,碧巖滑坡,脆柔嫩肌,俗稱“溜馬崖”。七峪水從山中鑽石峽而出,流至洛濱,水草叢生,綠竹成林。古時,山麓有女幾祠,山頂有王母祠,下有青陽洞。山形結構奇特俊秀,流水清澈,晉張軌曾隱於此。唐岑參寫有《送梁判官歸女幾山舊廬》詩,唐李羣玉寫有《送鄭子寬棄官東遊使歸女幾》詩,足見名人對此山的鐘情。“女幾化石”舊為宜陽八景之一。

女幾山地址

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西南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