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女國

(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和中亞細亞地區相交界古代遊牧民族名)

鎖定
女國,中國西南西北地區和中亞細亞地區相交界古代遊牧民族名。公元6世紀中期存在於中國大陸地區(時值中國的魏晉南北朝至隋朝的過渡時期)西南部的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地區(含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喀喇崑崙山脈以南、喜馬拉雅山脈西北部的西藏自治區西部和克什米爾東部地區),保持着母權制(見母系氏族制)。
中文名
女國
位    置
中國西南

女國歷史背景

有關記載見《隋書》、《北史》等。地處葱嶺以南,有萬餘户。世代以兩位女王共管國政,女王大抵出自一氏族。女王的丈夫名“金聚”,不預聞政事。俗貴女子、輕丈夫,“婦女為吏職,男子為軍士”。女子主持家務,一妻多夫(見一妻多夫制家庭),“生子皆從母姓”。

女國經濟

地產鹽、□砂、麝香、犛牛等。人民以狩獵為業,常售鹽於天竺,曾將金酒器輸入吐谷渾,又曾數次同天竺、党項戰爭。隋朝開皇六年(586) 遣使通隋。 7世紀,玄奘撰《大唐西域記》記此國梵名 “蘇伐□□瞿□羅”(Suvarnagotra),意為“金氏”,系以盛產上等黃金得名,又記其地氣候寒烈,東接土蕃國,北接于闐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和田縣),西接三波訶多國(或即藏名Tsam Pa Ka之音譯,當今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昌巴)。近人考證其地望有:①西藏自治區北部、靠近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崑崙山脈以南的羌塘高原;②西藏自治區阿里乃至克什米爾的拉達克東部;③克什米爾之罕薩-納加爾(Hunza-Nagar) 等説。 公元8世紀新羅僧人慧超去南亞次大陸地區西北部時記此國已受吐蕃統治。與此同時,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還有另一個“女國”。《舊唐書》、《新唐書》等別稱為“東女國”,但記敍頗有混淆。大致説其族原來源於西羌,國俗重女輕男,女王號“賓就”,女官號“高霸”,都是世襲。户口4萬餘,大小80餘個部落,有湯、董等大姓,國人居層樓重屋,散在山谷間,有文字。隋大業中(605~618)蜀王楊秀曾遣使招撫。唐武德到天寶初(618~742)數次派使節來唐朝。其女王還受唐官職。天寶以後轉尊男子為王,受吐蕃役屬。唐貞元九年(793),又請求歸附唐朝(618~907),此後其王雖然受封為刺史,但又結好吐蕃。《舊唐書》記東女國在茂州(今四川省茂汶)之西,雅州(今四川省雅安)之西北。《新唐書》記南詔稱之為“西山女王”。故其地望應在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境內。近人考證,推斷其中心在大金川上游,其早期王族為從今西藏自治區西部(接近於克什米爾地區)遷來的吐蕃王室的姻戚。

女國文獻記載

梁書·東夷傳》:“扶桑東千餘里有女國,容貌端正,色甚潔白,身體有毛,髮長委地。至二三月競入水則妊娠,六七月產子。女人胸前無乳,項後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乳子,一百日能行,三四年則成人矣。”
《古今圖書集成·邊裔典》卷四一引《梁四公記》:“方域西北,無慮萬里,有女國,以蛇為夫。男則為蛇,不噬人而穴處;女為臣妾官長而居宮室。俗無書契而信咒咀,直者無他,曲者立死,神道設教,人莫敢犯。”
隋書》卷八十三列傳四十八:“女國,在葱嶺之南,其國代以女為王。王姓蘇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號曰金聚,不知政事。國內丈夫唯以征伐為務。山上為城,方五六里,人有萬家。王居九層之樓,侍女數百人,五日一聽朝。復有小女王,共知國政。其俗貴婦人,輕丈夫,而性不妒忌。男女皆以彩色塗面,一日之中,或數度變改之。人皆被髮,以皮為鞋,課税無常。氣候多寒,以射獵為業。出釒俞石、硃砂、麝香、犛牛、駿馬、蜀馬。尤多鹽,恆將鹽向天竺興販,其利數倍。亦數與天竺及党項戰爭。其女王死,國中則厚斂金錢,求死者族中之賢女二人,一為女王,次為小王。貴人死,剝取皮,以金屑和骨肉置於瓶內而埋之。經一年,又以其皮內於鐵器埋之。俗事阿修羅神。又有樹神,歲初以人祭,或用獼猴。祭畢,入山祝之,有一鳥如雌雉,來集掌上,破其腹而視之,有粟則年豐,沙石則有災,謂之鳥卜。開皇六年,遣使朝貢,其後遂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