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奮不顧身

(漢語成語)

鎖定
奮不顧身(拼音:fèn bù gù shēn)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該成語最早見於《報任安書》。 [1] 
“奮不顧身”意指振作起來奮勇前進,不顧及生命(奮:振作)。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狀語,也作定語;含褒義。也説“奮不顧生”。 [1-2] 
中文名
奮不顧身
外文名
At all hazards [3] 
Neck or nothing
近義詞
捨生忘死萬死不辭赴湯蹈火義無反顧
反義詞
畏葸不前明哲保身
拼    音
fèn bù gù shēn
注音字母
ㄈㄣˋ ㄅㄨˋ ㄍㄨˋ ㄕㄣ
來源出處
《報任安書》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狀語
同義詞
奮不顧生

奮不顧身成語出處

然僕觀其為人,自守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1] 
“奮不顧身”這個成語即出自於此。

奮不顧身成語故事

漢武帝時,有一個叫李陵的將軍擅長騎射、精通兵法,深得漢武帝賞識。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秋,匈奴入侵中原。漢武帝命李陵率軍征討匈奴。李陵帶領五千士兵直驅匈奴駐地,誰知半路被且鞮侯單于帶領的三萬騎兵圍困。李陵以輜重車為軍營,在營外佈陣:前面是持戟盾的士兵,後面是隱藏着的弓箭手。單于以為漢軍兵少,便正面攻打漢軍,結果遭到漢軍弓箭手的急射,匈奴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離。李陵乘勝追擊,殲滅匈奴數千人。後來,為了抵禦漢軍,單于調來八萬騎兵。漢軍寡不敵眾,且戰且退。
十幾天後,李陵帶兵退到山谷,匈奴兵緊追不捨。兩軍在樹林中開戰,漢軍英勇頑強,殲敵數千。單于逃回大本營後,召集部下商議:“此次漢軍如此精鋭,久戰不下,日夜引着我軍向漢朝邊塞靠近,難道漢塞有伏兵?我軍是否應該撤兵?”眾將都言:“單于親率數萬騎兵攻打數千漢兵,若不能將其消滅,只能使漢朝皇帝更加輕視匈奴。”聞言,單于決定明日再戰。
第二日,匈奴與漢軍激戰數十次,又被漢軍殲滅了兩千多人。匈奴見狀,便決定撤兵。這時,漢軍軍侯管敢因與校尉爭執,便投敵,還告密説:“李陵軍隊沒有後援,箭矢也快用完了。單于如果派遣精鋭騎兵進攻,肯定能滅掉李陵。”單于聞言,立即派騎兵猛攻漢軍,漢軍招架不及,只得向南撤退。這時,箭矢悉數用盡,漢軍還剩下三千多人,他們用短刀、車輻作為武器,且戰且退。最後被匈奴逼退到一條峽谷內,匈奴斬斷漢軍後路,隱藏在其身後投石頭,漢軍不敵,陣亡參半。
半夜,李陵與成安侯韓延年率眾將士突圍,遭到匈奴數千騎兵的緊追。漢軍幾乎全軍覆沒,僅剩四百餘人,韓延年陣亡。李陵仰天長嘆:“我再無顏參見陛下了!”被迫投降匈奴。消息傳來,漢武帝很氣憤,大罵李陵沒骨氣,枉費了自己的期望。很多大臣也義憤填膺,譴責李陵投敵叛國。
唯獨太史令司馬遷有不同見解,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我和李陵一向沒什麼交情,但我見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範。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匈奴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説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二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到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關進了大牢,施行“腐刑”。
不久,有傳聞説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李陵知道後很是痛心,於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願望。 [4] 

奮不顧身成語寓意

李陵是漢武帝窮兵黷武的犧牲品,作戰時奮不顧身,為了國家、民族利益出生入死,但由於孤軍深入,被迫投降,漢武帝將其全家滿門抄斬,完全斷了他的歸路。其實,當彈盡糧絕時,要麼投降,以待時機,要麼戰死,李陵選擇了前者。中國文化歷來重視馬革裹屍還的英雄,對於被俘投敵向來是鄙視的。
司馬遷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見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誇大其罪名。相比之下,司馬遷直言表態,讓人肅然起敬。漢武帝固然政績卓越,然而他魯莽行事,殺害李陵一家老小,對司馬遷施以腐刑,顯示了他殘暴的一面。看待歷史人物時,要一分為二地、全面地進行評價。不能盡看到好的一面,當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對其全面否定。 [5-6] 

奮不顧身成語用法

奮不顧身成文用法

“奮不顧身”意指奮勇直前,不顧個人安危。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狀語,也作定語;多用來讚頌一心為公、捨己為人、勇於獻身的精神和行為;含褒義。多用於書面語。 [2]  [4] 

奮不顧身運用示例

元·脱脱等《宋史·范仲淹傳》:“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4] 
明·耿定向《先進遺風》:“胡端敏公世寧遷江西憲副,時宸濠潛謀不軌,吏於江西者勢怵利陷,觀望規避,孰有奮不顧身如胡公者哉?” [4] 
錢鍾書《圍城》:“這船的甲板比大輪船三等艙的甲板低五六尺,乘客得跳下去,水一盪漾,兩船間就距離着尺把的海,可是人人都奮不顧身地跳了,居然沒出岔子。” [4] 
沈醉《我這三十年》:“劉科長和管理員奮不顧身搶救被磚砸傷人員的行動,又一次深深感動了我。” [4] 
餘華《十八歲出門遠行》:“我是在這個時候奮不顧身撲上去的,我大聲罵着:‘強盜!’撲了上去。” [4] 

奮不顧身成語辨析

奮不顧身—捨生忘死
兩者都含有“不顧個人安危”的意思,都形容捨己為人,勇於獻身。區別在於:“捨生忘死”着眼於“生死”,“奮不顧身”着眼於“安危”。“奮不顧身”表示把個人的安危,包括“生死”置於度外,範圍比“捨生忘死”大。同樣表示“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捨生忘死”的語義重於“奮不顧身”。“奮不顧身”多指人的行動;“捨生忘死”除了指人的行動外,多指人的精神品質。 [2] 
參考資料
  • 1.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208
  • 2.    周宏溟編著.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349;372
  • 3.    陳永楨,陳善慈,張同編著. 那些惺惺相惜的成語們 800對漢英含義相同的成語[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6.03:262
  • 4.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做事篇 1[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7:64-67
  • 5.    李波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上[M].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10.08:67
  • 6.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