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鎖定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阿拉伯語:عمرحسناحمدالبشي‎,1944年1月1日-),蘇丹軍事領導人、政治家,蘇丹第7任總統。
1989年6月巴希爾軍事政變上台,成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1993年10月革指會解散,改任總統;1996年3月、2000年12月、2010年4月和2015年4月四次連任;2019年4月11日蘇丹發生軍事政變,總統巴希爾被逮捕,並被解除一切職務。
巴希爾上台後,一直奉行全國和解政策,在2005年至2006年兩年時間內,蘇丹政府與反政府組織先後簽署了三個有關結束內戰、實現和平的協議。 [1] 
中文名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外文名
Omar Hasan Ahmad Al-Bashir
國    籍
蘇丹
出生日期
1944年1月1日
畢業院校
喀土穆蘇丹軍事學院
職    業
政治家、軍事家
主要成就
建立了伊斯蘭政權
出生地
蘇丹北部尼羅河省
信    仰
伊斯蘭教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人物經歷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1944年,巴希爾出生於蘇丹共和國北部一部落農民家庭,後來該地區成為埃及的一部分。
1960年,他在蘇丹參軍,並前往位於開羅的埃及軍事學院學習,隨後又前往喀土穆蘇丹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榮升傘兵軍官,此後他又加入埃及軍隊。
1973年,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對以色列作戰;重返蘇丹後,他成為了一名裝甲傘兵旅指揮官。 [2] 
1989年6月30日,巴希爾軍事政變上台,成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簡稱革指會)。
1993年10月,革指會解散,巴希爾改任總統。
2000年12月,再次當選總統。
2005年,蘇丹北南雙方簽署《全面和平協議》,並據此成立民族團結政府,巴希爾任總統。 [3] 
2009年3月,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以巴希爾涉嫌在蘇丹西部達爾富爾地區犯下戰爭罪和反人類罪為由,對巴希爾發出逮捕令。 [4] 
2010年7月,國際刑事法院又以巴希爾涉嫌種族滅絕罪為由,再次對其發出逮捕令。
2015年4月,巴希爾在大選中獲勝,連任蘇丹總統。 [5] 
2018年8月10日,巴希爾作為蘇丹執政黨候選人,參加2020年總統競選。 [6] 
2019年4月11日,蘇丹發生軍事政變,總統巴希爾被逮捕。蘇丹武裝部隊發佈聲明,宣佈解除總統奧馬爾·巴希爾的一切職務 [7-8]  ;4月17日,巴希爾已經被轉往監獄。 [9]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10]
2019年12月14日,蘇丹司法機關上以其涉嫌貪腐為由判處巴希爾兩年監禁,但考慮到其75歲高齡,因此巴希爾將在一所老年囚犯中心服刑。 [10] 
2020年,蘇丹聯合主權委員會在與反對派的談判中,同意將包括巴希爾在內的部分前政府高官交由國際刑事法院審判 [11] 
2023年4月26日,蘇丹軍方證實,在軍方同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爆發衝突前,4年前遭推翻的前總統奧馬爾·巴希爾已被轉移到首都喀土穆一家軍方運營的醫院。 [17]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為政舉措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政治方面

1989年6月,蘇丹伊斯蘭政權建立,宣佈解散一切政黨和工會組織,並對實際上是執政黨的伊陣以外的所有政黨實行鎮壓。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1991年1月,巴希爾政府宣佈,在蘇丹全國範圍內(除南方三省外)實行伊斯蘭法,以《古蘭經》和聖訓作為制定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方針政策的依據,並對蘇丹法律和司法進行改革。
巴希爾政權在宣佈實行伊斯蘭法的同時,宣佈廢除憲法,以伊斯蘭法作為國家的法律,並採取種種措施,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領域全面推行伊斯蘭化。如:加強宣傳伊斯蘭教道德價值觀,嚴禁進口、傳播、發行和經營違背伊斯蘭教義及有淫穢內容的書刊、音像製品;在廣播電視節目中增加宗教節目的比重,恢復中斷多年的《古蘭經》台每天2小時的播音;北部各州禁止舉辦男女混合參加的舞會;政府部門的女職員、大專院校和女子學校的女教師、女學生必須着伊斯蘭服裝,否則不允許進入工作或學習地點,等等。
至此,蘇丹成為繼伊朗之後又一個建立了伊斯蘭政權的國家。蘇丹新政權的現代伊斯蘭主義性質,得到了第一個現代伊斯蘭主義國家伊朗的充分肯定,而且認為蘇丹新政權是“伊斯蘭制度的典範”。 [12] 
1998年6月,巴希爾政府頒佈新憲法,明確規定言論、結社自由和政治協商等原則,承認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確立了獨立、開放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外交政策。同年底,巴希爾政府制定並通過《政治結社組織法》,約30個黨派註冊成為合法政黨。 [16] 
2002年4月,全國大會黨協商會議就修憲問題作出決定,取消總統任期兩屆的規定,可連選連任。2005年7月,巴希爾總統簽署了成立蘇丹民族團結政府的過渡期憲法。過渡期為6年,過渡期內蘇丹保持統一,實行“一國兩制”,建立南北兩套立法系統。南方成立自治政府,北方保持建立在伊斯蘭法基礎上的政府機構,過渡期後南方可行使民族自決權。2011年南蘇丹獨立建國後,蘇丹沿用過渡期憲法,並研究制定新憲法。 [16]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經濟方面

巴希爾政府一開始就極其重視恢復和發展經濟,制訂三年拯救經濟計劃、十年全面戰略規劃,實行經濟改革,大抓工農業生產,優先發展農業,號召自力更生,提倡“吃我所種,穿我所織”,努力想把經濟搞上去。
但是,經濟發展計劃由於資金嚴重短缺,無法順利執行,困難重重。工業生產也由於資金不足而呈萎縮之勢。
蘇丹政府自1992年起實行經濟改革,取消外匯管制和放開物價後,通貨膨脹率一直很高,1994年約95%,1996年11月為166%。據蘇丹國家統計中心的報告講,在蘇丹,一箇中等水平收入者的月工資,還不夠個人的交通費和早餐費。 [12]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外交方面

巴希爾與習近平 巴希爾與習近平
巴希爾政府的外交基本原則是:在相互尊重。對等、合作、不干涉內政和睦鄰友好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發展雙邊及多邊關係,遵守聯合國憲章,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堅持伊斯蘭方向,積極發展與阿拉伯、非洲和亞洲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關係,通過對話爭取實現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係的正常化,同時堅決反對一切霸權主義行徑。主張國際新秩序的建立不應是幾個大國或少數國家集團的責任,而應在國際大家庭廣泛參與的基礎上產生。應該維護世界的安全和穩定,根除不平等的政治與經濟關係等威脅和平的因素。呼籲聯合國召開由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一起參加的專門會議,要求發達國家採取有效措施,實現經濟問題包括債務問題的公正解決。呼籲重新審議聯合國作為多邊論壇組織的職能及安理會的作用,贊成取消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否決權。
但是,巴希爾政府在外交方面似乎是高於其他方面的外交基本原則,因此招致許多麻煩和困難。首先在國際上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孤立,原因是它們認為蘇丹政府是由伊陣領導的伊斯蘭政府,美國甚至把它列入支持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的國家而對其實行經貿制裁。
其次,蘇丹與鄰國的關係或者時好時壞,或者雙方發生齟齬,或者斷絕外交關係,或者到了雙方訴諸武力的邊緣。 [12]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軍事方面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巴希爾上台後,一直奉行全國和解政策,並尋求與北方反對派和解與對話、與南方反政府武裝和談,同時採取較為靈活的政策,對南部、西部、東部等反政府武裝組織既分而治之,又根據不同情況施以懷柔和強硬相結合的政策。
2005年1月9日,蘇政府與加朗領導的南方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在內羅畢簽署《全面和平協議》。至此,長達21年之久的大規模內戰結束。在此基礎上,蘇丹政府6月18日在開羅與北部主要反對派組織全國民主聯盟簽署了《民族和解與全面和平開羅協議》,正式宣告巴希爾政府與全國民主聯盟長達近16年的政治鬥爭結束。
2006年5月5日,經過7輪談判後,蘇丹政府代表團與“蘇丹解放軍”主要派別米納維派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簽署了《達爾富爾和平協議》。達爾富爾和平進程取得重大進展。根據這項和平協議,反政府武裝將被解散,支持政府的民兵亦將被解除武裝。
2006年10月14日,蘇丹政府和蘇丹東部反政府武裝組織“東部陣線”在厄立特里亞首都阿斯馬拉簽署《阿斯馬拉和平協議》,從而宣告雙方結束長達12年的武裝衝突。 [1]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個人生活

巴希爾膝下無子女,他50歲的時候娶了自己的第二個妻子——易卜拉欣·沙姆斯·阿丁,一個蘇丹北部的戰鬥英雄,她的前任丈夫在內戰中戰死。 [1] 
當地時間2019年12月14日,蘇丹前總統巴希爾因貪污罪被判2年監禁。 [13]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人物評價

他是一個對細節有驚人洞察力的人,遠比人們想象的要機智,而且對自己的文化程度有着清醒的認識。 [1]  (蘇丹分析人士亞歷克斯·德瓦爾評)
在外人看來,愛穿軍裝,一激動就揮舞枴杖的巴希爾是“鐵腕強人”,然而私下面對媒體,巴希爾卻顯得“十分羞澀”,他很少接受一對一的專訪。 [14]  (新民晚報評)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人物爭議

  • 達爾富爾事件
2003年,蘇丹西部達爾富爾地區爆發衝突,交戰雙方分別為遊牧的巴加拉族和巴加拉族之外的定居民族。蘇丹政府否認支援牧民武裝部隊,也否認對富爾人等少數民族的殺害。但國際刑事法院指控巴希爾犯有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並首次對一個國家的現任元首發出逮捕令。一直以來,巴希爾拒絕聯合國向達爾富爾地區部署維和部隊,招致西方批評。 [2] 
  • 國際刑事審判
2020年2月11日,蘇丹前總統奧馬爾·巴希爾將被移交國際刑事法院審判,巴希爾是第一位受到國際刑事法院起訴的國家元首。2003年至2009年,蘇丹達爾富爾地區衝突不斷,巴希爾被指迫害當地非阿拉伯族羣,造成數百萬人流離失所,並犯下10項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和戰爭罪。2009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對巴希爾簽發逮捕令。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