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運希望隊

鎖定
奧運希望隊是張衞平老師為了幫助國家隊培養後備人才,征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議組建的一支青少年籃球隊伍。
中文名
奧運希望隊
成立時間
2003年2月5日
所屬地區
海口
運動項目
籃球
角逐賽事
亞洲青年錦標賽
主場館
海口市體育館
擁有者
方偉
現任主教練
張衞平
知名人物
陳江華,孫明明
主要榮譽
《紐約時報》詳細報導奧運希望隊
容納人數
3408
解散時間
2004年4月11號

奧運希望隊成立背景

一切要從2002年夏天開始説起,王治郅“不歸”事件和釜山亞運失利讓籃協飽受質疑,青黃不接的國家隊成為管理者的心病,此時在籃球圈內頗有影響力的張衞平老師有意組建一支青少年籃球隊伍,為國家隊培養後備人才,這個主張立刻獲得了當時負責籃協工作的信蘭成的大力支持。
但支持歸支持,這支藍圖之上的球隊是沒有國字號的正式編制的,因為2002年籃協有一支常年集訓的18歲以下國家青年隊,正在備戰亞青賽,主要球員有易建聯、唐正東、張慶鵬等人。沒有編制,訓練基地、訓練經費如何解決呢?張衞平聯繫了在國家隊擔任助理教練時的球員宋力剛,宋力剛退役後在海南省海口市體育局當副局長,相當支持恩師,於是不但出面邀請球隊在海口安家落户,還找來一名叫做方偉的商人,負責為球隊籌措資金。
於是在民間力量的支持下,經過一段時間籌備,2003年2月5日,奧運希望隊正式宣佈在海口成立了,當時的《海南日報》是這樣報導的:“由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與海口市政府簽訂的共建合同確定的原則是:互惠互利,資源共享,融合雙贏。通過共建,籃管中心在奧運希望隊的訓練和管理上,每年將從海口市獲得充足的經費保障,以及良好的食宿、訓練場所和設施器材等;海口市則獨享奧運希望隊的不少商業資源:球隊冠名權、標誌產品開發權、肖像使用權、服裝裝備權、運動器材權、指定產品權等,並有權安排球隊的商業比賽等活動……” [1] 

奧運希望隊球隊歷史

奧運希望隊第一期集訓

孫明明鶴立雞羣
“在海口,這座中國最南端的城市,有一羣十幾歲的籃球小子每週都要在球場裏訓練40個小時,執著地追尋着自己的夢想。他們是一支球隊,名叫中國奧運希望男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就是在2008的北京奧運會上戴上獎牌。這是一個温暖的日子,就像在海口的每一天。體育館外,戴着稻草帽的行人們懶散地穿梭在棕櫚樹間。球館內,希望隊的小男子漢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這是2003年《紐約時報》長篇報導《為人民而戰》中的一段話,寫的就是陳江華和他所在的奧運希望隊,但實際上,多名希望隊成員均透露,這名記者並沒有到海口實地採訪他們,“他其實是2001年的時候採訪的,而且也沒采訪我啊。”陳江華説,那距離奧運希望隊成立還有足足兩年,他也不明白為什麼這報導在2003年才寫出來。知情者透露這其實是一種商業炒作手段,畢竟希望隊不是吃皇糧的正規軍,需要通過媒體曝光來提升商業價值。除了陳江華,身高2米27,比姚明還高的孫明明也成為媒體競相報導的焦點,“他遠不如姚明靈活,但手很柔。能否成才,練了才知道。”張衞平評價説。
少年們住在海南大學,在大學飯堂吃飯,分坐兩輛租來的小麪包車到海口市體育館訓練,海口實在太熱了,訓練館沒有冷氣,每次訓練完鞋子都能倒出汗水來。運動量更是大得驚人。回憶往事,於梁對那段生涯唯一的最深刻記憶就是可怕的大腿抽筋。

奧運希望隊第二期集訓

赴美拉練颳起中國旋風
奧運希望隊 奧運希望隊
第一期集訓持續了近三個月,4月份首期集訓結束,球員回地方隊打青年聯賽,然後在6月30日返回海口開始第二期集訓,此時球員已經比第一期少了很多,只有十五六個人了。訓練條件倒是有了改善,球隊買了一台大客車接送球員訓練比賽,每月還發給球員兩千多塊錢訓練費。
但已經深得球員信賴的外教傑克-沙龍沒有回來,張衞平説他回國做手術去了,球隊換了一名歐洲外教,曾經擔任過南斯拉夫青年隊主教練的佩塔爾羅地奇。隨後球隊在7月份打了多場“奧運希望”杯籃球邀請賽,對手包括海口明星聯隊、越南國家隊等。
就在這期間,陳江華受傷,“記不得了,這隻腳受過的傷太多了,我只記得我代表球隊打了幾場比賽就傷了。”時隔八年,陳江華已經想不起來是對陣哪支球隊,怎麼傷的,傷在哪兒,好友于梁倒記得更清楚:“他右腳腳踝骨折了。”
陳江華錯過了9月份啓程的赴美訓練比賽,有報導説是因為陳江華不聽話不守紀律,張衞平把他從隊裏開除了,對此陳江華也很困惑:“我是受傷了,所以才沒去。當時我也看到了這樣的報道,我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寫。”
從2003年9月15日至10月17日,奧運希望隊展開訪美之旅,轉戰洛杉磯、薩克拉門託、聖地亞哥、拉斯維加斯等地,和當地的高中生隊伍以及高中全明星隊打了11場比賽,2勝9負,雖然勝多負少,但依然在西海岸掀起一股中國旋風。
球員們都很懷念那段訪美的日子,在海口的訓練量太大了,他們巴不得多點打比賽。“張衞平經常帶我們出去吃飯,而且他在美國路子挺廣的,認識很多人,經常會帶一些美國的教練來指導我們。”於梁這樣回憶,這位美國教練比較喜歡孫明明,給當時籃球技術還很粗糙的孫明明很多指導。美國記者們也開始關注這批肩負着奧運重擔的年輕人,當地媒體聚焦15歲的中鋒莫國超,稱他身高2米16並極具運動天賦,而2米13的趙航則被譽為“速度快得能打得分後衞。”更有流言稱後衞解立彬進入NBA灰熊隊球探的視野。

奧運希望隊第三期集訓

聲名鵲起背後的資金陰影
從美國回國,希望隊經過短暫休整之後繼續在海口集訓,張勇軍走馬上任接任主教練,外教從南斯拉夫人換成了意大利隊的岡巴和來自法國的蓋當。而此時希望隊在國內的名氣已經越來越大,在2003年12月26日,李寧公司正式贊助了奧運希望隊,體操名將李寧和張衞平熱烈地握手,全體球員穿上了印着“中國”標誌的嶄新李寧隊服。
奧運希望隊 奧運希望隊
“我們入選奧運代表隊的,應該有兩三個吧!我不知道2008年奧運會上會不會有我,但我會努力的,因為我是奧運希望隊的一員!”長相俊朗,綽號“超人”的莫國超面對媒體侃侃而談。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談起“衣食無憂”,十幾張無畏而自信的年輕笑臉背後,是“無限潛能,無限未來”的標語。
但獲得李寧公司贊助,並不能掩蓋希望隊在資金來源方面的窘迫,赴美拉練比賽,加上聘請外教,花銷都很大,卻並不見回報,商人方偉開始對這個項目灰心喪氣,不願意再花錢了。在海口的吃住環境又變得差了起來,勉強堅持完那一年的冬訓,在2004年2月,奧運希望隊離開了生活訓練一年,灑下數以噸計汗水的海口,遠赴昆明,長沙,廈門,晉江等地參加商業比賽。
他們再也沒有回到海口。

奧運希望隊球隊解散

一句告別也沒有,轉眼便各奔東西
2004年2月下旬的商業比賽,對手是哈薩克斯坦國家隊,打了5場,1勝4負,與其説是鍛鍊隊伍積累比賽經驗,不如説為了出場費,為球隊生存而戰,希望隊的一應花銷甚至路費都是比賽組織者掏的。籃管中心從頭到尾沒有給這支球隊投資一分錢,而如今投資人方偉不但不願花錢,甚至還索要商業比賽出場費——他還指望這球隊為他賺錢呢。大人們曾經因為這支球隊而走到一起彼此合作,如今卻為了錢而走向決裂。
3月,希望隊獲得“大草原”鮮奶贊助,這最後的贊助杯水車薪,張勇軍把球隊帶到杭州,和浙江青年隊一起訓練,雙方打了10場訓練表演賽。“這球隊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連張勇軍自己也這麼説。
4月11號,剛退役不久的球星鄭武抵達北京,擔任U18國青男籃主帥,與此同時,奧運希望隊也“順理成章”地解散了。
以往一般集訓隊解散,都會有主教練或者領導給大家講講話,説説何時再來,準備哪些比賽,回到地方隊要繼續努力之類的話。但這次卻沒有,打完比賽,吃完飯,大家就背起包各奔前程了。“這個隊一下就解散了,不知道為啥?”陳江華困惑地回憶,“這得去問張衞平指導。”
希望隊員中,只有五個球員入選了鄭武的U18國青,他們是陳江華、解立彬、王楠、趙航、鄧力,入選U20國青的則一個也沒有,後來,那一年,兩支國青隊都丟失了亞洲冠軍。後來,陳江華在國青隊被尤納斯發現,後來的事情,就眾所周知了…… [1] 

奧運希望隊球員名單

-
出生年份
身高
位置
當時母隊
曾效力球隊
現效力球隊
現所在聯盟
是否打過CBA
是否入選國家隊
備註
趙杭
1989年
212CM
中鋒
浙江青年隊
浙江萬馬
浙江稠州
CBA
-
陳江華
1989年
184CM
後衞
廣東青年隊
廣東宏遠
廣東宏遠
CBA
征戰2008年北京奧運
王楠
1987年
197CM
前鋒
浙江青年隊
浙江萬馬
-
退役
-
馬超
1986年
198CM
前鋒
四川青年隊
浙江廣廈
四川金強
NBL(1級)
-
解立彬
1988年(後報1985)
190CM
後衞
北京青年隊
北京首鋼
北京首鋼
CBA
-
孫明明
1983年
227CM
中鋒
黑龍江青年隊
太多了
北京首鋼
CBA
患巨人症,後治癒
羅智
1987年
189CM
後衞
浙江青年隊
浙江萬馬
佛山
CBA
是(國家二隊)
征戰2005、09東亞運動會
盧偉
1987年(後報1985)
194CM
後衞
遼寧青年隊
遼寧盼盼
吉林
CBA
-
王佔宇
1986年
195CM
後衞
河南青年隊
河南仁和
河南
NBL(2級)
-
關樂
1988年
198CM
前鋒
河北青年隊
浙江廣廈、東莞柏寧
寧夏哈納斯
NBL(1級)
-
劉明濤
1987年
194CM
前鋒
濟部青年隊
青島雙星
青島雙星
CBA
-
隋曉龍
1985年
198CM
前鋒
浙江青年隊
浙江萬馬
-
退役
浙江稠州銀行員工
郭燁
1988年(後報1985)
197CM
前鋒
廣東青年隊
-
-
退役
廣州消防中尉
於梁
1988年(後報1986)
205CM
前鋒
廣東青年隊
廣東宏遠、浙江廣廈
廣州自由人
NBL(1級)
-
馬亮
1988年
203CM
前鋒
江蘇青年隊
山東青年隊
-
退役
徐州體校籃球隊主教練
鄧力
1988年
206CM
前鋒
浙江青年隊
浙江萬馬
-
退役
-
陳禮
1986年
208CM
中鋒
福建青年隊
-
-
退役
-
莫國超
1988年(後報1985)
212CM
中鋒
廣東青年隊
東莞柏寧
-
退役
廣州黃埔體育局
劉俊山
1988年(後報1983)
215CM
中鋒
濟部青年隊
青島雙星青年隊
-
退役
海口美舍學校籃球教練
莊凱
1988年
190CM
前鋒
北京青年隊
北京首鋼
-
退役
曾代表廈門大學征戰大超
張展
1986年
203CM
前鋒
福建青年隊
福建SBS、雲南紅河
香港新麗寶
NBL(2級)
-
張效
1989年
212CM
中鋒
浙江青年隊
山東青年隊
-
退役
赴美國留學

奧運希望隊球隊評價

奧運希望隊陳江華

希望隊最後是否成功,我不好評價
雖然奧運希望隊每次集訓才2-3個月,而且就集訓過3次突然解散,但華仔還是給予了球隊肯定,“我們在海南的訓練條件還是可以的,在隊裏訓練進步肯定是有的,比如在對抗上提高了吧,畢竟這個隊也都是各個隊的一些精英,平時訓練對抗上比較強。還有就是在信心上有提高。我覺得這支球隊在它的能力範圍內已經做到了極限了,提供了很多比賽給我們打,讓我們提前接觸到了外國的訓練方法,還是挺好的,不過至於它最後是否成功,那我就不好評價了,我覺得能否打奧運會還是看個人之後的發展吧。”
2004年4月16日,隨着中國U18青年男籃的成立,奧運希望隊從此成為過去,這支U18也就是以奧運希望隊為班底組成,目標是征戰隨後的U18亞青賽,陳江華順利入選該隊。“這個奧運希望隊一下就解散了,挺奇怪,以後再也沒有集訓過,原因好像是贊助商不再贊助了,球隊沒錢了。”華仔最後説。而此時,他注視着球隊剛剛成立時的合影。

奧運希望隊盧偉

幸福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談到奧運希望隊解散的那一刻,盧偉有些感嘆。“我們第三次集訓是訓練了兩個月,然後和浙江青年隊打了一個月的訓練表演賽,我們在浙江杭州宣佈解散的。心裏沒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以前集訓結束之後,教練會説何時再來,準備哪些比賽之類的話,這次沒有。打完比賽,吃完飯,大家揹包就各奔前程了。”
原本希望隊建隊目標之一是要征戰2004年U18亞青賽,但盧偉卻落選了那屆國青隊,只有解立彬、陳江華等5個球員入選。不過對於這支奧運希望隊,盧偉還是持肯定態度的,甚至於他覺得這個模式可以一直延續下去。“這樣能選拔出國內一批優秀的球員,集中一起訓練後,水平的提升會比在地方隊快。我們那時候出訪美國之後,馬上看到與美國球員從訓練手段,身體素質的差距。知道不足之後,訓練更有針對性,提高就會順理成章。反過來這樣的球員會補充一隊的實力。”
但是對於盧偉來説,奧運希望隊是成功的。“當時感覺打奧運會還很遠,但最後畢竟有陳江華一位打出來了,從這個結果來看,球隊還是成功的。我們一批人最後都打了CBA:我、解立彬、孫明明、趙航、鄧力、王楠包括於梁、王佔宇,基本都算打出來了。張展在福建青年隊去雲南打的。廣東隊莫國超、郭燁沒打出來。”看慣了職業籃球殘酷的優勝劣汰,盧偉知道其間的辛酸和艱難,以及外界所不知的淘汰率。最後能夠升上遼寧一隊打CBA,後來又成功的轉會到了吉林,繼續自己的職業籃球生涯,在盧偉看來,自己已經很滿足了。

奧運希望隊於梁

在奧運希望隊,於梁過得很愉快,各方面都有提高,但讓於梁現在都沒有搞明白的是,為什麼這個隊一下就消失了。“我也是感覺很奇怪啊。我現在對這事兒都挺莫名其妙呢,不知道為啥一下子就沒了,我覺得這個隊解散挺可惜的。

奧運希望隊張勇軍

球員都是國青挑剩的,包括陳江華
因為北京奧運會的大背景,這支奧運希望隊曾被球迷寄予厚望。但據張勇軍透露,之所以命名為“奧運希望隊”實際就是為了包裝,球隊的球員基本都是當時國青隊不要的,包括陳江華。當時美國的《紐約時報》曾以《為人民而戰》為題,撰文萬字講述陳江華和奧運希望隊的故事,將陳江華描述為“將成為中國第一位國際級組織後衞”、“將為姚明輸送炮彈的人”。不過在張勇軍看來,這只是球隊炒作的手段,陳江華的實力並不如宣揚的那般突出。“陳江華先是到我帶的國青隊,但是訓練吃不了苦。隨後奧運希望隊點名要他,我們就放他過去。”張勇軍説,當時陳江華除了速度並沒有太多優點,“他跟當時的國青後衞:張慶鵬、張喆(微博)、羅智、王剛相比還有不小差距。”
張勇軍還透露當時球隊第一個炒作的不是陳江華,而是孫明明:“到美國之後宣揚他:比姚明還高、宛若姚明什麼的。”
被問到當時球隊有哪些球員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張勇軍仔細回憶了一下,説:“陳江華,還有浙江萬馬的王楠,以前在CBA打主力了,可惜後來受傷了。還有鄧力,轉到浙江廣廈了。還有趙航,兩米一一的,可惜也受傷了。其他的也就沒誰了,一般吧。”在希望隊解散後,張勇軍前往執教國家二隊,當時他並沒有從希望隊中選拔一名球員,“你看看當時國家二隊的這些球員:易立、王磊、易建聯、胡克、唐正東,谷立業,實力明顯強過這支希望隊。”
解散順理成章,實力跟現役國青差30分
奧運希望隊在03年的冬訓後就宣告解散了,這讓外界感到非常突然。不過在張勇軍看來,這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成立之初本想讓這支球隊和當時的國青隊PK,然後選拔優秀球員。”張勇軍説,“PK啥啊,兩支隊差別太大,沒法打、沒有可比性,(希望隊)的存在就是多餘的。籃管中心和贊助商都不投錢了,解散就是必然的。”張勇軍拿當時的兩支青年軍作比較,“如果當年奧運希望隊與當時的國青隊打,恐怕會有30分的差距。”“説實在的,我們國家籃球目前的基礎決定了,一級國字號球隊也就能組成一支強隊。”張勇軍不無感慨地表示。
回顧希望隊的經驗教訓,張勇軍認為,國內各級國家隊往往難以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是球隊的目的不明確。“我到底培養誰?光組織各個隊,人員流動也打。目的不明確,組織再多的隊也沒有意義,這幾年也沒有培養出太好的球員。”另一個就是球隊風格不統一。“韓國和南斯拉夫,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的打法。我們需要明確這一點,目前國內每支球隊的戰術風格不盡相同,每支球隊各有特點,這對年輕球員的成長製造了障礙,往往在青年隊打得很好的球員到了上一級球隊就打不好了——關鍵就是不適應打法。我們各級國家隊需要統一打法,明確方向。”還有就是主教練更換頻繁。“我們各級國字號球隊的主教練輪番調換,今天你、明天他、後天外教,戰術風格不能貫徹和延續,重複訓練多,導致球員無所適從。”
對於青少年球員如何更好地發展,張勇軍給出了建議:“青年隊這塊,需要張揚個性,青少年球員不要被框住光練戰術,要多提高個人能力。在青少年時期要打牢基礎,這樣才能為更高水平做好儲備。如果這個期間沒有打好基礎,到了國家隊要提高就很難,很難打出來。如今一些年輕球員,包括國家隊現役球員,讓大家看着覺得不會打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當年在青少年這塊的基礎沒打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