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爾庫斯隕坑

鎖定
奧爾庫斯隕坑位於火星東半球的埃律西昂火山(Elysium Mons)和奧林匹斯火山(Olympus Mons)之間,這是一個狹長形隕坑地形,位於火星赤道附近,看上去如同火星表面的一道“傷疤”。
中文名
奧爾庫斯隕坑
外文名
Orcus Patera
單    位
歐洲宇航局
發現時間
2010年9月

目錄

奧爾庫斯隕坑發現

2010年9月份,歐洲宇航局(ESA)公佈了火星奧爾庫斯隕坑(Orcus Patera)的最新照片,這是一個狹長形隕坑地形,位於火星赤道附近,看上去如同火星表面的一道“傷疤”。 [1] 

奧爾庫斯隕坑位置

奧爾庫斯隕坑位於火星東半球的埃律西昂火山(Elysium Mons)和奧林匹斯火山(Olympus Mons)之間,科學家認為該隕坑形成的最佳解釋是該區域遭受了一次小行星傾斜碰撞,一顆小行星以非常小的角度劃過火星表面。

奧爾庫斯隕坑描述

這個隕坑長約380公里,寬約140公里,隕坑邊緣突起高度比周邊平原高1600米以上。隕坑底部比周邊平原低大約800米。

奧爾庫斯隕坑命名

“patera”通常用於描述深遂、複雜或者不規則外形的火星隕坑,雖然奧爾庫斯隕坑以此命名,但科學家並不知道它的真實來歷。

奧爾庫斯隕坑形成

或者奧爾庫斯隕坑最初是一個較大的圓形碰撞隕坑,隨着多年以來的地質結構變化和擠壓作用,使得該隕坑發生了變形;或者這個隕坑是由於一系列的不同小行星碰撞所導致的。
奧爾庫斯隕坑存在地質構造作用力的證據來自大量的“地塹”,在隕坑邊緣有像峽谷裂縫一樣的結構。這些“地塹”最大寬度為2.5公里,方向呈東西走勢,僅存在於隕坑邊緣和周邊環繞區域。
靠近隕坑底部中心的暗色陰影是凹地形成的,這或許是形成於風力作用過程,一些較小的碰撞事件所濺起的暗色物質經風力作用在凹地進行了重新分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