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林匹克宣言

(1892年顧拜旦發表的演講)

鎖定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男爵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的慶祝法國田徑運動聯盟成立5週年大會上發表了一篇精彩演講。他號召人們“堅持不懈地追求、實現一個以現代生活條件為基礎的偉大而有益的事業。”這個內容極其豐富、熱情四溢的歷史性演講,後來被人們稱為《奧林匹克宣言》。
11月25日,為奧林匹克宣言日。 [4] 
中文名
奧林匹克宣言
人    物
顧拜旦
特    點
極其豐富、熱情四溢
發表時間
1892年11月25日

奧林匹克宣言稿件傳佈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男爵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的慶祝法國田徑運動聯盟成立5週年大會上發表了一篇精彩演講。他號召人們“堅持不懈地追求、實現一個以現代生活條件為基礎的偉大而有益的事業。”這個內容極其豐富、熱情四溢的歷史性演講,後來被人們稱為《奧林匹克宣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份演講稿在戰亂環境中未能公開刊登,顧拜旦只能悄悄地把它藏匿起來。1937年,顧拜旦因心臟病急性發作去世,那份曾經令人振奮和激動的宣言,隨着演講稿的不知去向,也似乎漸漸被遺忘。但熱衷研究體育歷史的法國外交分析專家弗朗索瓦·達馬侯爵始終堅信手稿原件尚在人間,他通過當年報紙留下的點點滴滴間接信息,憑着蛛絲馬跡走遍歐洲、北美、非洲。最終,達馬侯爵於20世紀90年代初在瑞士一家銀行的保險箱中發現了它。由此,達馬侯爵成為了顧拜旦《奧林匹克宣言》傳播的唯一權利人。
1994年,在紀念奧運百年活動期間,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以英文、法文在內部出版了僅1000本《奧林匹克宣言》小冊子,以此公佈這份珍貴手稿的存在。2008年1月2日,為紀念顧拜旦誕辰145週年,中、法、英三種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全球首發慶典在北京舉行。在《奧林匹克宣言》手稿遺失百年後,在中國進入奧運年時,經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羅格主席和版權所有人法國達馬侯爵同意,文明雜誌社全球首次出版發行了中法英三種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
2019年12月18日,《奧林匹克宣言》14頁的副本手稿的原件,以880萬美元的價格刷新了體育紀念品的拍賣紀錄。蘇富比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經過12分鐘的激烈競價,這幅作品的成交價幾乎是其預售估價(100萬美元)的9倍。 [1] 

奧林匹克宣言中文原文

顧拜旦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演講
1892年11月25日
現代世界的體育活動集中在三個首都:柏林、斯德哥爾摩和倫敦。從那裏分別產生出三個體系,都是以古代社會的普及觀念為基礎,影響遠至其他地區。這些古代觀念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被人們自覺不自覺地繼承下來,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戰爭、衞生和體育。下面,請允許我簡述其特點,介紹它們在現代的發展過程,並在最後描述一下法國參與這個重要運動的狀況。對於這個運動,人們恰當地稱之為:體育的復興。
一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紀,如此悲劇性地開始,又在當今一種動盪不安的和平之中行將結束,延續了一個智力活動極其豐富而體育鍛煉確實貧乏的世紀。或許有必要從這個巨大反差中尋找那些不平衡的根本原因,但這不是我們的任務。我們只是注意到,18世紀末各地不再進行劇烈運動和男士們的競技活動,人們去別處尋找消遣與快樂。從這個角度看,英國那裏的狀況尤其令人驚訝。人們不再像處在都鐸王朝時代(注1)那樣充分享受户外活動,不再陶醉於大自然之中,那時候托馬斯·阿諾德(注2)和其他田徑教育的創始人尚未出現。要不是拿破崙前去像北風阻止冰雪消融般地鞏固了大不列顛,英國人的民族特性就不會如此鮮明,他們身上混合着的天生粗暴與萎靡不振,很可能是衰頹的前兆。在法國,網球場荒廢了,人們在裏面交換誓言(注3),而不是在打球。一個時代遠離而去:那時候每個星期天下午,德·古貝維爾老爺在科唐坦(注4)的沙灘上打球,身邊圍着一羣周邊村莊的健壯小夥子;在一個又一個鄉村教區,人們熱衷於傳統的角鬥和摔跤活動,西梅翁·路切先生查閲到的羊皮手稿中描述了這些情景。那時候,阿弗朗什(注5)的教士們每年都在宗教節慶期間,成羣結隊來到沙灘上痛快地打一陣曲棍球。所有這一切在督政時期都消失了。曾幾何時,帶着對古希臘的懷念,督政府(注6)希望在巴黎的戰神廣場上組織某些能夠使人想起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活動,但缺少一個必須具備的因素:競賽者。總是會有人來參賽,像小孩兒們那樣來到熱鬧的大市場,爭先恐後爬上掛有獎品的彩杆,為了贏取傳統的羊腿或者甜燒酒。然而,這些活動不足以形成運動會,缺少一個體育俱樂部和一個法國體育場來組織支撐,督政府舉辦的賽跑活動實際上是曇花一現,也就是持續了一個早晨。 事實上,與此同時,在我們的邊境,甚至在邊境以外更遙遠的地方,在金字塔腳下,在多瑙河邊,在西班牙,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的大牆下,法蘭西的戰士們歷經長達20年勇猛而悲壯的戰爭史詩,向世界展示了前所未聞的、最卓越的強健實力。在這短短一段時間裏,他們耗盡了整個民族幾個世紀積聚起來的力量。戰士們傾灑的鮮血,是那些打網球人和德·古貝維爾老爺的鮮血,決不是懦弱者的,也不是攝政時期(注7)那些放蕩者的,這是法蘭西的熱血,在城市變得污濁,在鄉村依然純淨。 還有,先生們,你們知道我們戰士是怎麼樣的吧,在他們用盡最後力氣的時候,居然還會生出新的力量! 啊!在這長年累月英勇征戰之後,法蘭西是多麼需要休養生息呵,上帝!我們是多麼理解,為何人們不去鍛鍊疲倦的肌肉,卻玩起了多米諾骨牌遊戲。法蘭西就是這樣沉浸在勝利之後,陷入酣睡。然而在她旁邊,一種陰沉、徹底、可怕的失敗卻喚醒了一些人的能量,他們為建立那個諸位所知道的目標——德意志帝國而瘋狂努力。於是,在柏林產生了軍事田徑運動。 在我們國家,人們常説1866年(注8)和1870年戰役(注9)的真正勝利者是小學教師。如果説正是因為這個信念,使得我們國內到處都在快速發展小學校和公共教育,我們感謝這個信念。但是,我認為人們過多地關注了小學教師,而有些忘記了他的同事:體育教師。 先生們,耶拿戰役(注10)後不久出現了許多德國體操的狂熱信徒,熾情傳佈其作用。隨後,越來越多的信奉者遵從德國體操的戒律,在操練中追求動作孔武有力,用一句話概括,其本質是軍事性的。在德國直至昨天到處還是:等級關係、服從和準確度。小學生從小就必須知道自己在隊列中的位置,眼睛圍着一個上級轉,等着接受他的命令。中學生時代,他們繼續保持肌肉靈活和意志的順從,以便隨時聽從召喚。因為這是德國體操的目的,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這樣一種理念帶來了什麼樣的品質和缺陷。上了大學,德國青年最大的樂趣就是與同學們打鬥,面部刀痕成為引以自豪的標誌。生活中的最小細節也顯出高度一致,這種嚴密規定好像還能帶來一種英國人和法國人都無法理解的內心喜悦。直到今天,只要經過一所德國大學,參加一次德國大學生的集會,就可以看到,一聲令下,所有人都會把杯中酒全部喝乾。由此可以瞭解,狂熱崇尚紀律對這個偉大民族的影響。在本世紀,德國舉國上下都瀰漫着軍國主義氣息,一些社會主義者在組建革命政黨時也帶進幾分軍國主義色彩。 我剛才説過,德國體操追求動作孔武有力,講究力度與能量。僅僅在這個條件下才是有效的。然而,為了保持這個能量,體操運動員們必須經常地處於好戰的影響之下。戰爭念頭必須一直不斷地激勵他們,一旦德國脱離了這個念頭,無數的體操團體就會很快改變。事實上,在德國領土的一些地方,真正的體育運動已經產生,這正是20年來國內外和平帶來的結果。年輕的運動員開始考慮為增強他們自己的體質而努力,不再顧忌那些或遠或近的目標。如果他要跨欄,他就會使自己儘可能輕巧,儘可能跳得更高。然而在戰場上,腿與胳膊不能赤裸,也不可能只穿一件貼身內衣。這時候的體操運動員,很少去關心如何完成一項田徑壯舉,想得更多的是怎樣帶着武器揹包敏捷地跨越障礙。同樣,當他們不再受到軍事服役前程的鼓動,整體動作就會遲緩,身手無力,幾乎是草草而為,缺乏靈魂。同樣的,分組跑步解體,跑步者重新獲得個性。他們不再關心步伐是否整齊一致,而是誰跑得更快,誰第一個到達終點。 從身體鍛鍊的角度來看,德國體操是矯揉造作的;它所練習的內容並無存在的理由,極不自然,只有向人們許諾某種偉大崇高的目標,才有可能使人感興趣並且接受這些訓練。先生們,這是它的成功;但是到了明天,這大概會導致它的衰落。 然而,德國體操已經有了眾多追隨者,成立了許多團體,包括在美洲和澳大利亞,暫且不説我們接下來還會提到的法國。英國人環遊世界喜歡帶上一副網球拍子和一本《聖經》,這兩樣東西,他們從不離身。德國人移居國外則喜歡帶上酸菜和體操。諸位都知道德國移民在美國人數眾多,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足以引起關注,假如我是美國公民,我會認為這對國家是一個危險。不過,美國的德國人強烈崇拜歐洲的德國人。在美國這片自由的國土上安居樂業,與他們古老的祖國遠隔重洋,不斷歌頌他們曾經不能忍受的枷鎖,驕傲地高呼皇帝的名字,夢想通過語言與習俗使新大陸的一大部分地區日爾曼化,他們在那裏生活,卻從不想返回祖國。他們還為孩子們建立了許多體操團體,模仿古老祖國的做法,在那裏稱之為“健身教育”的混亂體系中,建立起完全是清一色的另一套安排。 諸位也許會對我説,這種體操缺乏我剛才指出的那些使它成功的必要條件:軍事目的與戰場前景。先生們,請不要這麼想,你們習慣看到的只是6900萬居民中的商人、企業家、生意人,但還存在着一個思考的美國,一個科學的美國,也還存在着一個軍事的美國。雖然,從物質上講,南北戰爭的痕跡已經消失,可是精神上的創傷依然清晰可見,這場巨大的戰爭在美國人心理上造成的震盪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我要宣告,美國公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所知道的最為強大、最令人讚歎的之一,可以寄予一切期望。 然而,美國西點軍校很久以來始終遵照法國的軍事傳統,培養出了一批精英力量,這就是聯邦軍隊的軍官們。現在,每個州都擁有自己的民兵部隊,如果將這些部隊視為沒有多少價值的國民自衞隊,那就大錯特錯了。我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來詳細研究其運作情況,但我可以提請大家注意三個事實:參軍的人數、完善的武器與裝備,以及在賓夕法尼亞州(注11)剛剛表現的卓越動員能力。當然,動員的時機不是有利的,事先毫無準備,並不是對抗外敵,而是要在一次流血的罷工事件中維持秩序。在24小時之內,這些商人、生意人放下了手中的一切,第25個小時,他們已經人人手持武器出現在指定地點。這些民兵部隊大多數是以德國方式統領和組織起來的。他們表現了一種奇特混合:既有英國式自願的公民道德,又有德國軍人嚴從紀律的精神。美國人正在重建他們的作戰海軍,一旦完成這項任務,他們的敢作敢為很快便會轉變成征服精神。我相信,未來的華盛頓政府將是一個輕易開炮的政府(注12)。由於以上種種原因,衰弱並且消失在施普雷河岸(注13)的軍事體操,將在密西西比河岸(注14)重新找到權威者和追隨者。總而言之,機會是有的,在需要實現重大理想的時候,在需要報仇雪恨的時候,或者在需要廢除奴隸制度的時候,它很可能重新出現苗頭。 在澳大利亞,德國移民的人數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不提。但那裏也產生了幾個團體。儘管這些團體的軍國主義沒有美國那麼普遍與好鬥,卻不是沒有引起公眾的憂慮。難道還需要向諸位提起澳大利亞一些首府出現的騷亂、薩摩亞羣島(注15)和新赫布里底(注16)的事端,以及輿論要求不久後佔領新喀里多尼亞島(注17)的強烈願望,還有,新南威爾士州(注18)派遣民兵部隊去支持蘇丹的英國人? 我似乎是放棄了體育而在研究外交問題。事實上,我只是在強調這個重要的社會法規,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志向和習俗,直接影響着這個民族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和所採用的組織方式,其間存在着密切聯繫。
先生們,這是德國的實際情況,也是瑞典的實際情況。從德國體操轉向瑞典體操,好像是聽完一部英雄交響樂之後再聽一部田園交響樂。瑞典是一個幸福的民族,歷史短,近百年來致力於平和地開展一種有益於全民身心的滑冰活動,以及一項初看起來較為平緩的獨特體操,人們以其發明者命名,稱之為林格體操。 我趕緊要説,在林格體操和滑冰之間,滑冰更加是識別瑞典人的標誌;他們的良好健康,這種身心的美妙平衡,這種安寧的心境,這種均勻的氣息,帶給他們生命的活力。他們認為應當感謝那位高明的滑冰創造者,而我則毫不猶豫地將之歸功於在北方平坦冰面上的飛速滑行,歸功於冰冷的空氣,歸功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注19)冬季有益於健康的快樂。 這並不是説,同樣在德國、倫敦和紐約一些地區開始靦腆推行的瑞典體操沒有什麼價值。我們的一位朋友,我可以説,我們一位傑出的朋友拉格朗日博士,我們聯盟的顧問,曾經親臨現場研究瑞典體操,《兩個世界》雜誌的讀者獲得了他對斯德哥爾摩學院的印象。他寫道:“瑞典體操,是體弱者的體操。”確實是,這就是我們不願意接受這類體操的原因。瑞典體操動作緩慢,適合老年人,也適合嬌弱的孩子。由於具有科學作用,還適用於病人。拉格朗日先生感興趣並且着迷的,主要是它的醫療方面。他寫道,法國的醫生去斯德哥爾摩研究,面對的是如此新穎的事物,他在一些公共或民間的“學院”中看到的形體動作如此多樣,最初感到困惑不解。漸漸地,他的腦海中出現了清晰的思路:歸納分類這些靈巧動作的過程,認識到其實質可以概括出兩個結果:對鍛鍊進行定量,對動作進行定位。這給人們帶來一個大膽理念,這個醫療體操的基礎是建立在對肌肉系統特有而深入的研究之上。我是説醫療作用是通過鍛鍊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按摩來實現的,甚至可以醫治一些心臟疾病,療效出色,半個多世紀以來瑞典人不停地到這些學院去尋找健康途徑,只有療效這一點值得人們去關注瑞典體操。然而,體育鍛煉的愛好者通常不是病人。我們面對的主要是健康人。瑞典體操關注小孩兒,尤其是他們處在令人擔心出現身體問題的年齡階段;也適合病人,併為老年人提供適合他們體力的鍛鍊動作,這一切都很好。但是,在年輕人的世界裏沒有威力,年輕人需要的正是它所放棄的:力量與競爭。在瑞典體操中,力量的獲得是通過動作幅度而不是通過力度,人們慢慢地感受,從來不急躁。至於競爭,瑞典體操的一個信條是,人與人之間不能進行相比,人只能與自己比較。 如果讓我們年輕運動員放棄努力和競爭,那就應該首先抽掉他們血管中的血:只要還有一滴鮮血,他們就不會放棄,這就是我的回答。事實上,如果給他們同樣的告誡,那就是嘲諷他們。這很容易讓人想到沙姆的漫畫:一位母親把她的小女孩放在杜樂麗公園(注20),囑咐她説:“好好玩吧,我的孩子,但你千萬彆着涼,也別受熱,不要弄皺裙子,不要弄髒靴子,不要弄亂頭髮,也不要弄散領結。” 在瑞典,也有一批改革者致力於瑞典體操的“男性化”,如果我可以這麼説的話。人們既憤怒又好奇地看着他們,革新者們總是到處引起人們的注意,佔幾天上風。一旦瑞典體操的目標不僅僅是面對病人和體弱者,我看不到誰能夠阻止它遍及世界,我本人也不反對幫助它在全球推廣。
先生們,我們在這次會議的開始就已經看到,有些人以為英國人根深蒂固地熱衷鍛鍊身體,這種愛好從來沒有衰退過,這麼想完全錯了。他們想當然地以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一直存在着的,認為英國沒有體育運動就是不合邏輯。然而,這種不合邏輯在整個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都是存在着的。那時候,民間體育衰落了,大土地私有者出現,導致對狩獵權利的獨佔,剝奪了鄉村小資產階級最喜愛的活動。雖然到處仍可看到一些拳擊手在搏擊,或是在泰晤士河上舉行划船比賽,但那是專業人士之間為了讓觀眾掏更多錢打賭。這不是體育,也不是競技運動。當時的英國只有兩種消遣:誠實或者不誠實地經營生意,半醉或者爛醉地飲酒作樂。中學是社會的一個縮影,沒有團結精神,老師們麻木不仁,學生則是力大為王。人們肯定無法料想,這樣一種粗俗不健全的學校機制,教育家憑其才幹居然能夠培養出那樣的精細和優雅。因此,我在這裏要説的正與法國盛行的這種偏見相反,在世界上,對於年輕人,沒有比現在英國的教育體系更加細膩、更加優雅、更加温情,一些表面現象是會誤導人的。 先生們,英國的田徑運動僅僅始於昨天,今天已經風靡全球。還沒有人撰寫這個龐大運動的歷史,但是人們很清楚其中的主要脈絡。牧師金斯利和他弟子們的事蹟距今並不遙遠,他們的名字還未被遺忘:60年足以完成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轉變。最初的推動者只是想為自己帶來健康和快樂,並不關心建立門户學派。然而他們很有遠見,哲學光芒環繞着他們:對希臘的回憶,對斯多葛派(注21)傳統的尊重,以及田徑運動可以為現代人類帶來益處的這種清晰理念很快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人們嘲笑他們,但是這些嘲笑絲毫沒有使他們氣餒。當運動發展到了相當的規模,他們更是遭到了瘋狂而猛烈的攻擊。但是,他們的事業已經贏得了青年們的支持。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開始與他們合作,因為他們從中找到了一種偉大振興的根源,一種極為需要的淨化力量。同時,托馬斯·阿諾爾德這位偉大的公民、英國教育的領袖與模範,為田徑運動在教育中的作用列出細則。這項事業很快獲得了人們的認同,贏得成功。在英國,到處出現了體育場所。各種體育團體的數量大大增加,多得你們都無法猜出它們的數字。倫敦就有一大批,不是在貴族區,而是在窮人和平民街區。每個村莊都有一個或兩個團體,儘管英國法律沒有為兒童健身教育做過什麼,民間發起的活動卻給予了足夠的彌補。接着,英國人的後代離開自己國土時帶走了他們的寶貴經驗,田徑運動在兩個半球各種各樣的氣候中蓬勃發展起來。 在美國,確切地説在浪漫主義危機之後,我們想知道那裏發展成什麼樣子,1889年圍繞着紀念法國大革命100週年舉辦了萬國博覽會的一系列會議,我們乘着其中一個會議的東風,向所有英國殖民地與英語國家發放了7000多份有關體育運動、體育對教育的影響及其發展的調查問卷。這個發展從來沒有停止過,所有的問卷答案一致向我們證明了不斷上升的田徑運動已經有了巨大規模,50年的經驗僅僅是普遍證實了阿諾爾德和金斯利學説的正確。以美國這個重視數字的國家為例,薩金特博士(此領域的一個權威)估計,在建立運動場、健身廳或者製造運動器械方面的投資,1860年至1870年為100萬美元,1870年至1880年是250萬美元,1880年至1890年則高達2500萬美元,總共投入了2850萬美元。 在澳大利亞、開普敦、牙買加、香港、印度,一些俱樂部的年鑑和田徑運動的組織規則都在表明,一股體育熱潮正在掀起。我估計,儘管我得到的統計數據很不完整,我還是要説明,大約有600萬人在參與,而這只是計算了在正規團體登記的成年積極活動者。我還沒有把比利時和荷蘭計算在內,那裏的體育運動每天都吸引着眾多人蔘與,也沒有把那些體育愛好者團體孤立存在的國家計算在內。 一種關心幫助體育界的專業刊物誕生了,無數報刊應運而生。芝加哥舉行的一場棒球比賽,或是帕拉馬塔河上(注22)的一場划船角逐,其輸贏結果都可以傳遍全世界,佔據泰晤士報的重要版位。而40年前,泰晤士報還只是在一個小角落裏靦腆地報道牛津與劍橋之間的首次賽跑活動。在一些重大賽事的日子裏,生意停止了,辦公室空了,人們像從前古希臘人那樣停下手中的工作,朝着從身邊跑過的青年人鼓勁兒加油。 先生們,年輕人現在正從我們身邊跑過,他們的優點在於只是從自身力量中尋求力量、自覺服從各種規則、主動接受一套紀律,由於是自願,所以效率倍增。人們想着戰爭很崇高、很壯麗,但是思考衞生保健則更值得稱頌,然而,最完美的人性是努力遵循公平、喜愛艱難事業、勇於挑戰困難,如此而已。 以上是普遍意義的體育哲學,特別是我們聯盟的哲學。
先生們,1886年法國參與體育運動的狀況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糟糕。我不提那位正直善良的阿莫羅斯上校(注23)了,他本人當然有着堅定信念,卻還編撰了一本宗教與道德的頌歌小冊子,追隨他的弟子們邊唱邊跺腳打拍子。這些可以讓救世軍(注24)與體操運動員一起把他視為先驅。 我在此順便向一些體操團體致敬,雖然難免遇到失敗的結局……但那是躍向勝利的跳板,我們希望如此。儘管有時候有些人錯怪他們是在搞一些小學校的兒童把戲,這些團體還是作出了偉大而高尚的貢獻,激勵他們進行訓練的那種獨特情感,足以使全體法國人對他們肅然起敬。登山俱樂部的功績也需要説一説,他們告訴我們那麼多的同胞,在我們邊境的山峯上,人們可以在那裏呼吸到從未被利用過的空氣,積蓄身心健康的力量。最後,還有擊劍,怎麼可以忘記呢?這不正是全民體育運動嗎?在這個領域,只有意大利人可以與我們爭奪最高榮譽,這個運動讓我們紮紮實實地享受搏擊的快樂,這不是僅次於生存快樂的最大樂趣嗎? 然而,直到1886年,缺少了一個體育教育的結構,我不知道是否有許多規劃者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據我所知,沒有人提出確切的結構方案。1887年8月23日《法國人報》終於刊出了一個方案,儘管我不想在這個會議中談及個人,我還是要帶着一份無疑是公正的感情來強調這個日期。在這個時期,法蘭西醫學科學院站出來堅決反對用腦過度。這對方案的作者來説,似乎是在一堵牆上尋找出路。法蘭西醫學科學院堅持要修改學校的課程安排,以便減少腦力勞動,騰出時間進行體育運動,他們的理由是:學生沒有時間進行鍛鍊。完全錯了,時間是有的,而且是足夠的,不需要給出更多的時間,只是需要好好安排。至於公眾輿論,則迷失於另一個方向,有人衝着大學説:為什麼不在你們那裏鍛鍊,去吧,你們去活動一下吧。鍛鍊和推動鍛鍊,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事實上,動力應該來自外界,來自民間的積極性,應該有個團體作為支撐點在河的兩岸架起橋樑,索邦大學就是一個支撐點,體育俱樂部與法國體育場可以是另外一個支撐點。這兩個團體,一個創立於1882年,另一個創立於1883年,有一段時間雙方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存在。有一位德·聖克萊爾先生,他對田徑運動做出的奉獻超過了所有人,1887年1月18日他促成了這兩個團體的聯合。接着,在阿弗萊城(注25)的森林裏舉辦了一次拉力賽,這一天決定成立田徑運動聯盟,11月29日,這個聯盟正式成立,其章程獲得法律承認。1888年的最初幾個月,經過多次會議和積極奔走,組成了一個體育運動推廣委員會。于勒·西蒙先生和格雷亞爾先生是最早的委員。接下來,5月31日和7月5日委員會召開了會議,在巴黎附近舉辦了一次校際越野障礙賽跑。此後的情況大家都知道,成立了體育教育聯盟、吉倫特(注26)聯盟,後者彙集了波爾多學區的許多公立高中,在法國所有的聯絡點都組織起了競賽,雖然有時雷聲大雨點小,成績也不是太好,但是,5年來這個偉大運動為我們帶來了眾所周知的成果。先生們,大家對此都是滿意的:今天諸位濟濟一堂,足以説明了這一切。
以上是過去,那麼未來呢? 我不在這裏向諸位描述未來,因為預言家的角色充滿了危險,同時也是因為時間到了,我應該結束今晚向諸位介紹歷史簡況。聯盟有履行重大職責的義務,無論是面對大學,還是面對會員,它一定會盡職盡責。 關於普遍性的田徑運動,我不知道其未來命運如何。但是,我提請諸位關注以下這個重要事實,在一系列百年不遇的變化中,田徑運動出現了兩個新的特點,即大眾化與國際化。第一個特點保證了它的前途,如今除了具備大眾化之外,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長期存在。而第二個特點則在我們眼前展現了意想不到的前景。當有些人向你們説戰爭將消失,你們會認為他們是空想主義者,你們的看法不全錯。但是,另外一些人相信戰爭的可能性在逐漸減少,我認為這就不是空想。顯然,電報、鐵路、電話、熱衷於科學研究、代表大會、博覽會對和平事業所做出的貢獻超過了所有的條約與外交協議。所以,我希望田徑運動還可以做得更多:那些親眼見過3萬人冒雨跑去觀看一場足球比賽的人,不會認為我是在誇誇其談。向國外送出划槳選手、賽跑選手和擊劍選手吧,這將是未來的自由交往,一旦這樣的自由交往成為古老歐洲的風尚,和平事業將獲得嶄新而有力的支持。 綜上所述,足以激勵我本人現在就去考慮計劃中的第二個步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幫助我,與你們一道,我會堅持不懈地追求,實現一個以現代生活條件為基礎、偉大而有益的事業:復興奧林匹克運動。

奧林匹克宣言宣言廣場

奧林匹克宣言廣場 奧林匹克宣言廣場
國際奧委會授權的“《奧林匹克宣言》廣場” 2012年6月20日在北京建成, 2012年6月23日起將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文明》雜誌與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聯合相關機構共同發起的“《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之旅”活動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林文漪為這項活動致信祝賀 [2] 
據悉,“《奧林匹克宣言》廣場”是一個開放性廣場,坐落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門西側。廣場的背景以仰山森林為天際線,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廣場主設計師清華大學鄒文教授表示,廣場設計上取意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概念,用以表現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結合。廣場的建築上刻有現代奧運史上已知的歷屆奧運會舉辦城市、屆期與會期,形成一種向心凝聚於五環的圖案。《奧林匹克宣言》主碑上分別刻有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浮雕頭像和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淺浮雕形象。“《奧林匹克宣言》廣場”從立項、選址、設計、施工到安裝落成,用時4個多月。

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

2012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文化傳播迎來重要里程碑:“《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活動在北京啓動。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提出“讓《奧林匹克宣言》從北京傳向世界”。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