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斯勒

鎖定
奧斯勒(威廉·奧斯勒,William Osler [2]  ,1849年7月12日-1919年12月29日),男,加拿大臨牀醫學家,醫學教育家,醫學活動家,現代醫學奠基人之一 [3]  。187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74年被聘為麥吉爾大學醫學生理學講師,次年任內科教授。1888年任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教授。1884年被選為倫敦皇家內科醫師學會會員,1890年當選倫敦皇家學會會員。1904年被聘為牛津大學內科學教授。
1873年他證實血小板血液中第三種有形成分,並與血栓形成有關。1895年描述紅斑狼瘡的全身表現。1901年報道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1903年報道慢性紫紺合併紅細胞增多與脾腫大的臨牀現象(被稱為“奧斯勒氏病”)。1908年觀察到心內膜炎患者手足皮膚出現疼痛性小結(被稱為“奧斯勒氏結節”)。
威廉·奧斯勒被稱為“現代臨牀醫學之父”,他開創了病牀邊教學的觀念,建立了實習學生制度,讓學生以主動的方式親身參與到臨牀醫療及教學活動中。 [2] 
中文名
奧斯勒
外文名
William Osler
國    籍
加拿大
出生日期
1849年7月12日
逝世日期
1919年12月29日
畢業院校
麥吉爾大學醫學院
出生地
加拿大安大略省邦德海德鎮
性    別
學    位
博士

奧斯勒人物簡介

奧斯勒(1849年7月12日-1919年12月29日),男,加拿大臨牀醫學家、醫學教育家和醫學活動家。1849年7月12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邦德海德鎮,1919年12月29日卒於英國倫敦牛津大學。1865年入多倫多三一學院學習藝術,1868年轉入多倫多醫學院學醫,1871年入麥吉爾大學醫學院,187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73年去倫敦大學生理實驗室短期工作。1874年被聘為麥吉爾大學醫學生理學講師,1875年任內科教授。1876年任蒙特利爾綜合醫院病理醫師。1884年任賓夕法尼亞大學臨牀內科教授,並任費城臨牀醫學會主席。1888年任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教授。1884年被選為倫敦皇家內科醫師學會會員,1890年當選倫敦皇家學會會員。1904年被聘為牛津大學內科學教授。
他注重臨牀實踐,把臨牀觀察方法與實驗研究相結合。1873年他證實血小板是血液中第三種有形成分,並與血栓形成有關。1895年描述紅斑狼瘡的全身表現。1901年報道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1903年報道慢性紫紺合併紅細胞增多與脾腫大的臨牀現象(被稱為“奧斯勒氏病”)。1908年觀察到心內膜炎患者手足皮膚出現疼痛性小結(被稱為“奧斯勒氏結節”)。他高度評價中醫脈學在診斷中的作用,並推薦用中國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腰痛等疾病。

奧斯勒人物經歷

1849年,威廉·奧斯勒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
1867年,進入多倫多三一學院,主修神學,後改攻醫學。
1868-1869年進入多倫大學醫學院,1870年轉入麥吉爾大學醫學院,並於1872年畢業。之後兩年,他遊學歐洲,赴倫敦、柏林、維也納進修臨牀醫學,1874年返回加拿大。
1874-1879年,威廉·奧斯勒留校任教,開創了病牀邊(Bedside)教學觀念。
1879~1884年,威廉·奧斯勒來到蒙特利爾總醫院從事醫學教育工作,冬季學期教授生理學與病理學,夏季學期教授臨牀醫學。
1884年,威廉·奧斯勒前往美國,任教於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美國第一所醫學院),由於當時的北美醫學生只接受過課堂學習,沒有任何實際的臨牀經驗,威廉·奧斯勒認識到這種教學方式的缺陷,開始大力推廣病牀邊教學。
1889年,離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前往新成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擔任該學院的第一任內科主任,並掌管教學。在此,他引進德國組織完善的住院醫師制度,並結合英國良好的實習學生制度(Clerkship),將其發展成美國最嶄新的醫學教育體系。短短數年中,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醫學中心。
1905年,威廉·奧斯勒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表退休演講,結束了在美國長達21年的生活。
1919年12月29日,威廉·奧斯勒去世,享年70歲。 [2] 

奧斯勒人物故事

醫師的實戰經驗
威廉·奧斯勒曾舉過一個生動的實例。一個飽讀詩書的醫師,在面對一樁緊急的流產事故時手足無措,究其原因,並非是他掌握的知識不夠嫺熟,而是缺少足夠的實戰經驗,“如果他從未經過產房,從未受過接生的訓練,從未有機會享受過每個醫科學生應有的權利,在那個緊要關頭,他就很有可能使一個或兩個生命變成無知的祭品,而那種無知卻不是他的錯”。 [2] 
臨牀與實習教學結合
威廉·奧斯勒將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臨牀體系與學院的實習教學結合起來,要求醫學生在學習的第3年就要進入病房進行“病牀邊”的訓練,他要求醫學生要學會記錄病史、查體和實驗室檢測,所有的醫師先經過7~8年的全職住院醫師輪轉培訓,在輪轉培訓的時間裏,住院醫師要全天住在醫院之中,事無鉅細、全方位地監護病人。唯有經歷這樣的磨鍊,才能成為對得起病人的合格醫生。 [2] 
醫學科學與醫學人文
威廉·奧斯勒深信,醫學院的學生不僅要掌握生物、物理、化學的基本知識,還應受到人文教育的薰陶,每一位導師的言傳身教都將會為他們的學生點亮一盞燈。所以,他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也勉勵他們兼顧教育的兩個層面:一是醫學技術的研究,另一個就是內在的修養,讓自己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 [2] 
醫生的三大敵人
威廉·奧斯勒認為,醫生有三大敵人:傲慢、冷漠和貪婪。醫療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過程,病人向醫生尋求幫助,醫生也從病人身上獲取經驗,二者本應互相關懷,“行醫是一種藝術而非交易,是一種使命而非交易。在這個使命當中,用心要如同用腦”。威廉·奧斯勒認為醫學的奇妙與特別都是可以從病人身上發現的,因此,“要從日常病房工作中接觸的平凡人身上,感受他們的愛和喜悦,他們的憂傷與悲痛。”
威廉·奧斯勒為醫學工作者佈置了人生的3門功課,其中第一條就是“碰到無足輕重的冒犯時,當學會沉默以對,養無言之品,消有形之怒,埋首工作,心地自寬”。面對任何危機,心靈的“寧靜”是一個醫師最重要的素養,有了這樣的素養,面對病人瞬息萬變的病情,才能夠專注於醫學考量;在病人無理取鬧之時,才能心平氣和地去包容處在病痛中的人。 [2] 

奧斯勒主要成就

他改革了臨牀教學的組織形式和課程結構,倡導臨牀教學與基礎學科的結合。他編著的《臨牀內科學原理》以近代基礎醫學(尤其是細菌學)為基礎,根據病原學解剖位置對疾病進行分類,長期被公認為臨牀內科學的標準教科書,並被譯成法、德、意、西、中等多種文字。他還改革臨牀教學醫院的管理制度,促進醫學教育和醫院正規化的發展。他還是《內科學季刊》的創辦人之一,主要參與的著作還有《近代醫學之進展》等。
威廉·奧斯勒一生都是一流的臨牀醫師、醫學教育家,他發表的醫學文章多達1158篇,文學性文章182篇。他所著的醫學教科書《醫學原則與實物》(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1892),奠定了英語世界醫學教科書的標準,並且翻譯成多個版本,遍佈世界各地。此外,威廉·奧斯勒還多次發表演講,分享他對醫學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敬畏,其醇厚的人文素養,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醫學人。
威廉·奧斯勒提倡“病牀邊教學”和“實習學生制度”,他認為教學應該完全以病人為中心。“由病人開始,自病人引申,於病人完成”。他認為臨牀教育的真諦,是“學習臨牀醫學,如果沒有書本做導讀來學習病人的臨牀症狀,就好像沒有航海圖來導引海上的航行。但是,如果沒有從病人身上觀察來學習醫學,而只讀書本,就好像學習航海,卻從來沒有出海航行過。” [2] 

奧斯勒人物紀念

奧斯勒健康人文與醫學中心
2019年10月25日上午,上海健康醫學院奧斯勒健康人文與醫學中心成立。 [1] 
成立上海健康醫學院奧斯勒健康人文與醫學中心,是在“人文與實踐DNA雙螺旋”人才培養理念指導下,人文素養培育工作的又一個重要舉措。奧斯勒醫師所強調的醫學人文與教養,正是我們今天的醫學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的。成立上海健康醫學院奧斯勒健康人文與醫學中心,是對奧斯勒醫生最好的紀念。 [1] 
奧斯勒研究會
2019年8月17日,中國醫師協會在北京成立了奧斯勒研究會,旨在研究學習奧斯勒醫學思想,弘揚醫學人文精神。 [2] 

奧斯勒奧斯勒語錄

在醫學與醫療上,所有的東西今天幾乎都已經改頭換面,但多少個世紀以來,我們所思考、關心的生命本質卻一點都沒有改變。
所謂淡定,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冷靜與專心,是暴風雨中的平靜,是在重大的危急時刻保持清明的判斷,是不動如山、心如止水。有了這樣的素質,面臨病人病情的瞬息萬變時,才能不受影響專注於專業上的考量;在病人無理取鬧時,才能平心靜氣地去包容處在病痛中的人。
你們即將要面對的,是一個生活在沮喪之中的人,你們活得比他快樂的多,碰到你們,他少不了會無理取鬧,不免會擾亂了你內心的寧靜;這個人的前途未卜,不僅要靠我們的科學和技術,他也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有血有肉、懷有希望和恐懼的人。
行醫,是一種以科學為基礎的藝術。它是一種專業,而非一種交易;它是一種使命,而非一種行業;從本質來講,醫學是一種使命、一種社會使命,一種人性和情感的表達。 [2] 
優秀的醫生關注疾病本身,卓越的醫生關注身患疾病的患者。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