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卡龍

鎖定
奧卡龍是一種發現於南美洲阿根廷的中型阿貝力龍類,體長約6米左右,生存時代為晚白堊世,與著名的食肉牛龍是近親。奧卡龍的骨骼化石保存的非常完整,除了末端的尾椎以外基本沒有缺失,是保存最精美的阿貝力龍類之一。奧卡龍的體型小於食肉牛龍,但是卻具有很多更為特化的特徵:如前肢較食肉牛龍更為明顯的退化,幾乎沒有手指。奧卡龍的頭骨有很嚴重的損傷,因此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這隻個體在死亡前曾經歷過非常激烈的打鬥。
中文名
奧卡龍
拉丁學名
Aucasaurus
模式種
加氏奧卡龍(Aucasaurus garridoi
分類位置
獸腳類,角鼻龍類,阿貝力龍類,食肉牛龍亞科,短吻龍類
產    地
南美洲,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內烏肯省
時    代
晚白堊世,坎潘期,距今約8300至7450萬年前
地    層
安納克雷託組(Anacleto Formation)
命名人
羅多爾夫·科里亞(Rodolfo A. Coria),路易斯·恰普(Luis M. Chiappe)和洛渥·丁格斯(Lowell Dingus)

奧卡龍命名由來

奧卡龍的屬名以發現地奧卡馬韋渥命名,種名紀念發現正模標本的亞伯託·加里多先生。

奧卡龍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目前僅有一件奧卡龍的標本被報道,即正型標本MCF-PVPH-236,保存了從頭骨一直到第13尾椎的關聯的骨骼。遠端尾椎的一些碎片也有保存。根據骨骼的癒合程度,研究者認為正型標本屬於一個成年個體。
奧卡龍具有以下鑑定特徵組合:與食肉牛龍相比,奧卡龍的吻部更長,更低矮。眶前窗的前後向長度較大,背腹向深度較淺。眶前窗的腹邊緣呈水平方向延伸。上頜孔完全暴露在上頜骨的外側面。額骨隆起,但不具有明顯的骨質角。從外側面看,上頜骨着生牙齒的一側略呈“S”型的輪廓。烏喙骨突不發育。肱骨纖細,且在前後向上較窄。橈骨的近端缺少一個尺骨突。
奧卡龍骨骼裝架模型 奧卡龍骨骼裝架模型
奧卡龍與人的大小比較 奧卡龍與人的大小比較
奧卡龍的保存的尾椎椎體前後向長度幾乎沒有太大變化。越靠後的尾椎高度越低。奧卡龍的尾椎椎弓橫突基部附近發育有骨板。靠後的尾椎的橫突基部變窄。橫突的遠端發育有鈎狀突。這些鈎狀突會和前段尾椎橫突上的鈎狀突搭接。近端尾椎的鈎突關節面的長度大約為橫突遠端長度的三分之一,遠端尾椎的這一關節面的長度約為橫突長度的六分之一。第一節尾椎的椎弓橫突鈎突與腸骨的後髖臼突相搭接。尾椎上具有下椎弓凹關節(hyposphene-hypantrum),這一特徵與食肉牛龍相似。脈弧呈棒狀,與食肉牛龍相似,且脈弧的背面沒有封閉。
奧卡龍的頭骨表面具有發達的骨質紋飾。額骨與頂骨癒合。上頜骨與顴骨之間有非常大的關節面。上頜骨的升突較垂直,且沒有延伸至淚骨處。前頜骨在前後向的長度較短,而背腹向的高度較深。前頜骨與上頜骨接縫處缺少一個鼻骨下孔。淚骨的前突幾乎不發育,且缺少氣孔。額骨的外側面具有明顯的隆起。
肱骨具有一個很大的,半球形的肱骨頭。尺骨和橈骨都非常短,掌骨極度退化。尺骨和橈骨的遠端非常巨大,形成一個凸關節面。肱骨骨幹相比於食肉牛龍的肱骨更為纖細。尺骨和橈骨長度約有肱骨的三分之一。橈骨近端缺乏一個骨質凸起與尺骨關節。奧卡龍的手部第四掌骨最短小,而食肉牛龍的手部則是第四掌骨最大。第一掌骨和第四掌骨呈圓錐狀,遠端不與任何指節骨關節。第二掌骨和第三掌骨的遠端與指節骨關節,但是它們的末端沒有爪。
脛骨的長度短於股骨。脛骨脊的外形略呈矩形,且相前背側向強烈的彎曲。跟骨和距骨與脛骨癒合,且具有一個較矮的升突。根據第三趾的腸骨,腳部的長度大於脛骨的長度。第一蹠骨纖細,呈“J”型。第二蹠骨與第四蹠骨長度幾乎一樣,長度略短於第三蹠骨。第四蹠骨的內外側向寬度大於第三蹠骨 [1] 

奧卡龍系統發育位置

最新的角鼻龍類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奧卡龍屬於食肉牛龍亞科的短吻龍類,與食肉牛龍擁有非常近的親緣關係,而與瑪君龍亞科的成員親緣關係較遠 [2] 
奧卡龍的系統發育位置 奧卡龍的系統發育位置

奧卡龍體型估計

奧卡龍的體長約為5.5至6米左右,體重約700千克 [3] 

奧卡龍腦顱重建

201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使用CT掃描技術重建了奧卡龍的腦部結構。研究結果顯示奧卡龍的前腦,中腦,後腦與瑪君龍非常相似。比較大的區別在於,奧卡龍的絨球比瑪君龍的更大,與阿貝力龍的相似。這一結果説明奧卡龍和阿貝力龍的頭部相對於瑪君龍有更大的活動範圍。奧卡龍的半規管與瑪君龍的也非常相似,主要的區別在於奧卡龍的水平半規管更短 [4] 
參考資料
  • 1.    Coria R A, Chiappe L M, Dingus L. A new close relative of Carnotaurus sastrei Bonaparte 1985 (Theropoda: Abelisauridae)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Patagonia[J].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2, 22(2): 460-465.
  • 2.    Delcourt R. Ceratosaur palaeobiology: new insights on evolution and ecology of the southern ruler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8, 8(1): 1-12.
  • 3.    Paul G S.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J]. Princeton, UK, 2016, 360.
  • 4.    Paulina-Carabajal A, Succar C. The endocranial morphology and inner ear of the abelisaurid theropod Aucasaurus garridoi[J].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14, 60(1): 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