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利亞羅非魚

鎖定
奧利亞羅非魚是鱸形目鱺魚科羅非魚屬魚類。 [6]  體側扁,背部隆起,腹部呈弧形,無腹稜;吻圓鈍、突出,口小端位,口裂不達眼前緣,無口須。成魚體披櫛鱗,呈藍灰色,披金色光彩,頭部顏色較深;鰓蓋後部有一深藍色斑塊;咽喉部呈銀灰色;背鰭邊緣呈淡紅色,臀鰭呈深藍色,胸鰭呈淡灰色透明,腹鰭呈深藍色,尾鰭呈現橙紅色,有藍綠色斑點,無明顯的縱向或橫向暗帶條紋,其末端略帶圓角,平截不分叉;側線上鱗中央色素較邊緣深,魚體兩側有垂直暗帶;背部隱現藍黑色,腹部顏色較淡。 [7] 
奧利亞羅非魚原產於非洲。 [8]  在温暖的池塘、靜水和湖泊、流水中都能生活。有集羣習性和佔區行為。 [9]  雜食性魚類,食性廣,可食各種藻類、有機碎屑和人工飼料。 [10]  繁殖的最小齡期為1冬齡。在水温25-30攝氏度時,每隔30-50天即可繁殖1次,子代性比為1:1。 [11] 
奧利亞羅非魚是羅非魚屬中耐寒力最強的一種。 [10]  屬於有意引進物種,對土著魚類有不利影響。 [9] 
外文名
Blue tilapia
別    名
藍羅非魚
奧利亞吳郭魚
紫金彩鯛等 [2] 
中文學名
奧利亞羅非魚
拉丁學名
Oreochromis aure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慈鯛科
羅非魚屬
奧利亞羅非魚
亞    種
[1] 
保護級別
(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 [3] 
命名者及年代
Steindachner,1864

奧利亞羅非魚動物學史

  • 養殖史
1981年4月,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水產研究所通過香港從台灣省引進卵黃囊尚未吸收完的該魚仔魚250尾,到廣州存活242尾。這批魚是1974年台灣省從以色列Ein Hamifratz魚苗場引進的原種繁殖的後代,經過水族箱、水泥池育成幼魚後移到土池培育,當年11月末開始越冬飼養,共成活體重125-235克的魚171尾。1982年春,進行該魚的純系繁殖,同時進行雜交試驗。從1984年6月開始推廣到全中國。198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無錫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從美國引進該魚,並進行了長期的選育工作和與尼羅羅非魚的雜交工作,在穩定兩種魚雜交子代的雄性率上做了大量工作,他們提供的雜交一代雄性率穩定在95%左右,開創了中國奧尼雜交魚(奧利亞羅非魚與尼羅羅非魚雜交)的養殖,並提供大量的純種奧利亞羅非魚子代。1999年,該中心又從埃及引進該魚。 [2] 

奧利亞羅非魚體形特徵

奧利亞羅非魚
奧利亞羅非魚(7張)
體側扁,背部隆起,腹合呈弧形,無腹稜。吻圓鈍,突出。口小端位,口裂不達眼前緣,無口須,體高為體長的37.1-44.3%(多數為40%),為頭長的31.8-36.2%,尾柄長為尾柄高的0.66-0.94%。成熟雄魚頜部不擴大,下頜長為頭長的26.1-31.2%(平均為28.8%)。背鰭硬棘16,軟條28;臀鰭硬棘3,軟條9-10;尾鰭平截,略帶圓角。脊椎骨29-30。體被圓鱗,頰部有水平排列的鱗3列,每列5-7個。沿側線縱列鱗數31-35。側線分上下2段,上段側線鱗數20-25,下段側線鱗數11-15。背鰭起點至上側線之間鱗數4-6。臀鰭起點至上側線之間鱗數12-14。胸鰭基至腹鰭基之間鱗數5-7。 [2] 
稚魚青灰色帶金色光澤,體側有深灰色垂直帶,背鰭硬棘幼魚階段有一較大黑點,以後逐漸消失,而代之以鰭後部的淡色垂直條紋;同時在其上緣和尾鰭後緣開始出現淡紅色,尾鰭基部和臀鰭也相繼出現斑點;體側則逐漸轉為帶金光的淡紫色。成魚紫灰色,披金色光彩。頭部色較深。前眶骨青藍,眼的虹膜橙紅。鰓蓋有一深紫色斑。背部青紫,腹白,體側具有深紫灰色垂直帶9-10條,帶的上部和中部各有一暗色斑。鱗中央的色素較邊緣深,形成體側有多列縱向的虛線條紋。背部和臀部鰭灰藍帶紫色,背鰭後部和臀鰭都有珠白到淡黃帶青的斑點。胸鰭淡黃透明。腹鰭色較臀鰭深暗,尾鰭淡灰,近於透明,有斑點,斑點初期出現在靠近尾柄的基部,色銀白,以後隨年齡而向後呈不規則的帶狀散佈,並漸鑲淡金色(極少數形成銀白或帶金色似波狀的垂直條紋)。背鰭上緣和尾鰭末端淡紅色。成熟雄魚在繁殖季節體呈深紫色到紫褐色,帶金色反光,頭部色更深;背鰭和臀鰭暗紫,其上的斑點是淡藍色;腹鰭藍黑;尾鰭上的斑點金光閃亮。背鰭上緣的淡紅色加深,尾鰭末端呈鮮明的橙紅色。 [2] 

奧利亞羅非魚生活習性

奧利亞羅非魚是羅非色屬中耐寒力最強的一種,在10℃時仍能正常生活,可廣泛生存在12-40℃水温條件下,生長温度為16-36℃,最適生長温度為主28-32℃。該魚的臨界温度下限為7-13℃,致死温度下限為3.95℃,致死温度上限為40℃(耐受3-4小時)。 [2] 
該魚對鹽度適應性廣,既可生活於淡水中,又能生活於半鹹水或海水中,在海水中疾病也少,在5%。鹹水中耐寒性遠大於淡水中,在鹽度波動於40肌上下的海水池塘中生長良好,但繁殖的最高鹽度記錄僅為18.99。 [2] 
該魚對pH值有較強適應能力,但在中性或微鹼性水域中生長更好。對溶氧要求為3毫克/升以上,1齡魚在水温26℃,的窒息臨界值為0.44毫克/升;2齡魚在水温29.5C時的窒息臨界值為0.81毫克/升。 [2] 
奧利亞羅非魚是雜食性魚類,食性廣,可食各種藻類、有機碎屑和人工飼料。幼魚的食物,主要是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但也大量捕食較小的同類幼魚。在尼羅河三角洲採集的較大個體幼魚和成魚標本,食物多為附生藻類;而在阿巴巴馬(Ababama)的池塘中,食物主要是投餵的飼料和浮游植物。也發現投餵人工飼料和施肥的池塘,腸道內主要是底層的有機質如底棲動物和有機碎屑等,極少直接食取投餵的飼料;但在放養密度大,池底食料不足時,也攝食人工飼料和浮游植物。 [2] 
據測定,在魚種放養密度為1000尾/667平方米,人工投餌飼養4個月體長為13.05釐米,體重為89.75克,平均日增重1.04-1.17克,為同類飼養條件下的尼羅羅非魚日增重的86.03-95.41%。幼魚體長增長比體重增重為先,體長絕對增長在7月份前最快,此後逐漸緩慢,而體重絕對增重以9月以前為快,特別是8-9月間增重最多。1齡奧利亞羅非魚雌、雄間在體長和體重上無明顯差異,2齡魚差異明顯,雄魚生長快於雌魚,在同一批飼養羣體中,2冬齡雄魚體重443.622克,而雌魚僅為雄魚的52.43-90.14%。 [2] 

奧利亞羅非魚分佈範圍

原產地:喀麥隆、乍得、埃及、馬裏、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加爾、以色列、約旦、沙特阿拉伯。 [4] 
引種:科特迪瓦、馬達加斯加、南非、烏干達、贊比亞、中國、日本、科威特、緬甸、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敍利亞、泰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俄羅斯、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哥斯達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海地、墨西哥、荷屬安的列斯、尼加拉瓜、巴拿馬、波多黎各、美國、斐濟、法屬波利尼西亞、巴西、秘魯。 [4] 
奧利亞羅非魚分佈圖 奧利亞羅非魚分佈圖

奧利亞羅非魚繁殖方式

當年奧利亞羅非魚不能生育,到第二年雌、雄魚性腺成熟,如水温適宜即能產卵繁殖,繁殖的最小齡期為1冬齡,雌魚成熟最小體長為12.6釐米,體重58克;雄魚體長10釐米,體重36克。這表明該魚產卵與體長、體重關係不大,主要與年齡有關。在密養情況下生長緩慢,到一定年齡體重雖小,仍能產卵繁殖。 [2] 
奧利亞羅非魚為多次產卵型魚類.不同時期解剖雌魚性晾,都能見到處於不同發育時期的卵子,不同體長個體的懷卵量相差很大,以一期卵巢為標準,解剖了33尾,體長17-20釐米的魚的懷卵量為450-1764粒,體長20.1-23釐米為450-1890粒,體長23.1-26釐米為568-2142粒,體長26.1-29釐米為2028-2158粒。 [2] 
奧利亞羅非魚在水温25-30℃時,每隔30-50天即可繁殖1次,子代性比為1:1。性成熟的雄魚除繁殖季節具有比雌魚鮮明的婚姻色、體長和體重超過同齡雌魚外,體高和體長的比值也大於雌魚,背鰭和臀鰭軟條都比雌魚長(第二性徵)。繁殖的最低水温為20-22℃。中國廣州一般從春季開始繁殖,初夏進入盛期,盛暑水温超過30℃以後,繁殖減少。在繁殖季節,成熟雄魚建立1個0.7-1米的領域,用口與鰭挖出1個凹陷的產卵窩。雄魚守衞着領地和產卵窩,並不時遊向從附近過往的魚羣,直至帶領1尾成熟雌魚入窩,在窩中產卵受精後,雌魚把受精卵銜入口中離去。於是,雄魚再行尋找其他成熟雌魚,繼續進行繁殖活動。受精卵的孵化時間隨温度而定,在25-27℃需13-14天。而後幼魚仍密集於母魚頭部附近約3天,遇危險會再被銜入口中;5天后這種親子關係才結束。隨後雌魚進入新的繁殖週期。 [2] 

奧利亞羅非魚養殖技術

奧利亞羅非魚魚苗繁殖

選擇體質健壯、無傷、具有該魚典型特徵的純種做親魚。每667平方米放養250-500克/尾的雌親魚600-750尾,或放養150-200克/尾的雌魚1000尾。每天投餵人工飼料1-2次,常用飼料有豆餅、菜籽餅、花生餅。米糠、麩皮,玉米粉等。當水温穩定在18℃以上時,將雌、雄魚按3:1比例放入產卵池。該魚在水温20℃時開始築巢,為生育作準備,產卵水温在25℃以上。受精卵在水温26-30℃條件下孵化,約5天山膜,15天后離開母口自行生活。撈苗一般在早晨或傍晚見苗較多的時間進行。 [2] 

奧利亞羅非魚魚種培育

魚種培育池無特殊要求,可以用池塘、水泥池或網箱,面積可大可小,水深最好為1.5米左右。有良好的水源,進、排水方便,水質肥度適合,餌料生物豐富。如採用網箱培育,多采用封閉浮動式網箱,高度一般為1.5-2米,體積為10-30立方米,設置水域水深以3-5米為最適宜,應設置於水域背風處。 [2] 
採用池塘培育時,放苗前10天干塘,生石灰清塘,3-4天后放水70-80釐米深,放苗前4-5天,每667平方米施發酵的糞肥400-500千克,或綠肥400千克。放苗時,從親魚產卵池撈取已獨立生活1周後的魚苗。撈苗一般選在早晨或傍晚魚苗集羣遊動時進行,放養密度為3-5萬尾/667乎方米,最多不超過8萬尾。以豆漿為開口飼料,每667乎方米用黃豆1.5-2千克。魚苗長至2釐米以上後.應增喂糠餅或菜籽餅。當水體透明度低於25釐米時,應加註新水,每次15釐米左右,整個培育期加水3-5次,培育30天左右至5釐米以上即可疏塘。改放養密度為7000尾/667平方米,培育至100克。投餵人工配合飼料,每天投3次,每天的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4%。 [2] 

奧利亞羅非魚成魚飼養

池塘面積3333-13334平方米(5-20畝),水深1-3米,放養密度為500-700尾/667平方米,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5%,一般每天上午9時、下午2時各投餌1次,飼料品種與親魚一致,管理上要注意施肥,水體透明度在25-30釐米。 [2] 
網箱飼養放養密度隨水體環境差異而不同,每立方米放養30-80尾不等,每天投餌2-4次,日投餌量按魚體重的3-10%變動。日常管理主要為防逃,每隔5-7天洗刷網箱1次。 [2] 

奧利亞羅非魚病害防治

羅非魚屬的魚類一般抗病力較強,但在放養密度較大的情況下也發生以下幾種病害,該魚類對藥物較為敏感,一般應選用藥效可靠、温和的藥物,且用藥劑量要較其他魚類為低。 [2] 
  • 細菌性病
  1. 爛鰓病:舂、夏季發病率高。病原為柱狀纖維粘細菌感染。防治方法:一般採用全池潑灑消毒劑(含氯),同時口服抗生素藥物,如呋喃唑酮、氟哌酸和環丙沙星等,都有較好效果,連續喂藥3-5天。 [2] 
  2. 腸炎病:舂、夏季發病率高。防治方法:一般採用呋哺唑酮或大蒜素+2%氯化鈉連續喂3-5天,或用磺胺嘧啶0.1克加痢特靈0.3克/千克魚體重,3天后治癒;之後再全池潑灑消毒藥物,改良水環境。 [2] 
  • 寄生蟲病
  1. 小瓜蟲病:一般冬末春初發病。病原是多子小瓜蟲寄生感染。防治方法:按每立方米水體用0.2千克生石灰,全池潑灑;用2毫克/升硝酸亞汞溶液浸泡2小時,或3毫克/升亞甲基藍全池潑灑,3-4天潑灑1次,連用3次。 [2] 
  2. 指環蟲病:一般春季發病。病原是指環蟲寄生感染。防治方法:1米水深的魚池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千克清塘,魚種放養前用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30分鐘;或用0.2-0.3毫克/升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 [2] 
  3. 三代蟲病:一般春季發病,病原是三代蟲寄生感染。防治方法:用0.2-0.3毫克/升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 [2] 
另外,還有非致病性疾病,如凍傷、營養性疾病,如營養不良。一般均在越冬期發病。 [2] 

奧利亞羅非魚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 [3] 

奧利亞羅非魚主要價值

奧利亞羅非魚具有肉味鮮美,肉質細嫩,骨刺少等優點,其風味可與海洋鯛魚、比目魚媲美,商品價值較高。羅非魚主要用於加工魚片,也可作為冷凍魚糜的原料。奧利亞羅非魚被視為傳統白肉魚種的替代品種,正日漸受到歐美市場的青睞。在歐美市場主要消費類型包括即食生鮮冷藏切片、低温切片與冷凍切片產品等。而在加工中的下腳料,包括魚皮、魚鱗、魚排、魚頭等,其總重量約佔原料魚的60-65%,不少工廠的殘餘魚肉下腳料大多作為廢棄物處理。 [5] 
參考資料
  • 1.    Oreochromis aureus (Steindachner, 1864)  .biolib[引用日期2020-04-07]
  • 2.    沈俊寶,張顯良主編,引進水產優良品種及養殖技術,金盾出版社,2002.09,第201-210頁
  • 3.    Oreochromis aureus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4-09]
  • 4.    Oreochromis aureus  .cabi[引用日期2020-04-09]
  • 5.    崔春著,食物蛋白質控制酶解技術,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06,第363頁
  • 6.    沈俊寶,張顯良主編,引進水產優良品種及養殖技術,金盾出版社,2002.09,第201頁
  • 7.    楊弘主編,羅非魚規模化健康養殖技術,海洋出版社,2015.11,第11、12頁
  • 8.    李坤陶,李文增編著,生物入侵與防治,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07,第239頁
  • 9.    李坤陶,李文增編著,生物入侵與防治,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07,第240頁
  • 10.    沈俊寶,張顯良主編,引進水產優良品種及養殖技術,金盾出版社,2002.09,第202、203頁
  • 11.    沈俊寶,張顯良主編,引進水產優良品種及養殖技術,金盾出版社,2002.09,第20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