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

鎖定
最佳導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蘇聯)最佳男演員:弗雷德裏克·馬區《化身博士》(美國)最佳女演員:海倫·海斯(美國)《馬德隆·克勞德特的罪惡》
中文名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
外文名
Oleg Borisov
出生日期
1929年11月08日
逝世日期
1994年04月28日
星    座
天蠍座
職    業
演員
代表作品
化身博士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2-10屆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二屆

(1934)最佳外國影片:《阿蘭島人》(英國)最佳導演:吉·馬哈蒂 《入謎》捷克 約·羅文斯基《青年之戀》(捷克)最佳男演員:華雷斯·皮萊 《自由萬歲》(美國)最佳女演員:凱瑟琳·赫本 小婦人 (美國)最佳意大利影片:泰雷薩旗手(意大利)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三屆

(1935)最佳外國影片:安娜·卡列妮娜 美最佳意大利影片:幻影 意最佳導演:金·維多 《洞房花燭夜》 美最佳男演員:皮埃爾·布郎夏爾 《罪與罰》法最佳女演員:保拉·韋塞利 《插曲》奧地利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四屆

(1936)最佳外國影片:加利福尼亞的皇帝 德最佳意大利影片:利比亞騎兵隊 意最佳導演:傑克·弗德 《弗蘭德狂歡節》 法最佳男演員:保羅·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傳》美最佳女演員:安娜·蓓拉 《戰鬥前夜》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五屆

(1937)最佳外國影片:《舞針的冊》(法)最佳意大利影片:《抗擊漢尼拔》最佳導演:羅·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最佳男演員:伊密爾·詹寧斯《統治者》(德)最佳女演員:蓓蒂·黛維斯《紅衫淚痕》(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六屆

(1938)最佳外國影片:《奧林匹克運動會》(德)最佳意大利影片:《空軍敢死隊》最佳導演:卡爾·裏特《士兵的假期》(德)馬塞爾·卡內爾《霧碼頭》(法)最佳男演員:李思利·霍華德《賣花女》(英)最佳女演員:瑙瑪·希拉《絕代豔后》(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七屆

(1939)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布納·梅西阿斯》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八屆

(1940)最佳外國影片:《驛站長》(德)最佳意大利影片:《阿爾卡扎爾之圍》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九屆

(1941)最佳外國影片:《克魯格總統》(德)最佳意大利影片:《鋼盔》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劇演員》(德)最佳男演員: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意)最佳女演員:路易斯·烏爾裏奇《安奈利》(德)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十屆

(1942)最佳外國影片:《偉大的國王》(德)最佳意大利影片:《檳加西》最佳男演員: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槍擊》(意)最佳女演員:克·蘇德鮑姆《偉大的國王》(德)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11-20屆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十一屆

(1946)最佳外國影片:《大地之光》(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十二屆

(1947)最佳外國影片:《罷工》(捷克)最佳意大利影片:《悲慘的追逐》最佳導演:亨利·喬治·格盧佐《巴黎警局》(法)最佳男演員:皮埃爾·費斯內《文森特先生》(法)最佳女演員:安娜·瑪格納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意)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十三屆

(1948)最佳外國影片:《王子復仇記》(英)最佳意大利影片:《在羅馬的陽光下》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審判》(奧地利)最佳男演員:恩斯特·多伊奇《審》(奧地利)最佳女演員:珍·西蒙斯《王子復仇記》(英)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十四屆

(1949)聖馬克金獅獎:《曼儂》(法)最佳意大利影片:《沼澤的藍天》最佳導演:阿·吉尼那《沼澤的藍天》(意)最佳男演員:約瑟夫·科頓《珍妮的肖像》(美)最佳女演員:奧麗薇·迪·哈弗蘭《毒龍潭》(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十五屆

(1950)聖馬克金獅獎:《裁判結束》(法)最佳意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最佳男演員:薩姆·傑夫《夜闌人未靜》(美)最佳女演員:埃莉諾·帕克《鐵窗紅淚》(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十六屆

(1951)聖馬克金獅獎:《羅生門》(日本)最佳意大利影片:《自由市街》最佳男演員:讓·加賓《黑夜是我的王國》(法)最佳女演員:費雯麗《慾望號街車》(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十七屆

(1952)聖馬克金獅獎:《禁止遊戲》(法)最佳導演:溝口健二《西鶴一代女》(日本)最佳男演員:弗雷德裏克·馬區《一個推銷員的死》(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十八屆

(1953)聖馬克銀獅獎:《雨月物語》(日本)《紅杏出牆》(意大利、法)最佳導演:亞温·李斯《四張廣告》(美)最佳男演員:亨利·維爾伯特《沒有懺悔的神》(法)最佳女演員:莉莉·帕爾默《四張廣告》(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十九屆

(1954)聖馬克金獅獎:《羅密歐與朱麗葉》(意大利、英)聖馬克銀獅獎:《在碼頭》(美)《七武士》(日本)最佳男演員:讓·加賓《不要碰珠寶》(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二十屆

(1955)聖馬克金獅獎:《諾言》(丹麥)聖馬克銀獅獎:《跳來跳去的女人》(蘇聯)最佳男演員:肯尼思·莫爾《親情深似海》(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21-30屆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二十一屆

(1956)最佳男演員:布爾威爾《巴黎橫斷面》(法)最佳女演員:瑪麗亞·雪爾《酒店》(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二十二屆

(1957)聖馬克金獅獎:《不可征服的人》(印度)聖馬克銀獅獎:《白色之夜》(意)最佳男演員:安東尼·弗朗西奧薩《浪子回頭》(美)最佳女演員:齊特拉·麗金別格絲《馬爾華》(蘇聯)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二十三屆

(1958)聖馬克金獅獎:《無法松的一生》(日本)聖馬克銀獅獎:《戀人們》(法)最佳導演:路易·馬勒《戀人們》(法)最佳男演員:亞歷克·吉尼斯《馬口》(英)最佳女演員:索菲婭·羅蘭《黑蘭花》(意)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二十四屆

(1959)聖馬克金獅獎:《羅維雷將軍》(意)《大戰》(意)最佳男演員:詹姆斯·斯圖爾特《桃色血案》(美)最佳女演員:馬德萊娜·羅班松《兩次旅行》(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二十五屆

(1960)聖馬克金獅獎:《橫渡萊茵河》(法)聖馬克銀獅獎:《羅科和他的兄弟》(意)最佳男演員:約翰·米爾斯《榮譽感》(英)最佳女演員:雪莉·麥克琳《桃色公寓》(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二十六屆

(1961)聖馬克金獅獎:《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法)聖馬克銀獅獎:《向所有人敞開和平之門》(蘇聯)最佳男演員:三船敏郎《鏢客》(日本)最佳女演員:蘇珊·費隆《你不應該殺人》(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二十七屆

(1962)聖馬克金獅獎:《伊凡的童年》(蘇聯)聖馬克銀獅獎:《家族日記》(意大利)評委會特別獎:《放縱的生活》(法)最佳男演員:畢特·蘭卡斯特《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美)最佳女演員:埃曼紐埃爾·莉娃《寂寞的心靈》(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二十八屆

(1963)聖馬克金獅獎:《城市上空的魔掌》(意)評委會特別獎:《邪火》(法)《進入生活的必備條件》(蘇聯)最佳男演員:艾爾伯特·芬尼《湯姆·瓊斯》(英)最佳女演員:德爾菲娜·塞裏格《莫里埃爾》(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二十九屆

(1964)聖馬克金獅獎:《紅色沙漠》(意)評委會特別獎:《馬太福音》(意)最佳男演員:湯姆·考特尼《國王與國家》最佳女演員:哈里特·安德森《愛吧》(瑞典)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三十屆

(1965)聖馬克金獅獎:《北斗七星》(意大利)評委會特別獎:《沙漠裏的西蒙》(墨西哥)《我20歲》(蘇聯)最佳男演員:三船敏郎《紅鬍子》(日本)最佳女演員:安妮·熱拉杜《曼哈頓的三個房間》(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31-40屆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三十一屆

(1966)聖馬克金獅獎:《阿爾及爾的戰爭》(阿爾及利亞、意大利)評委會特別獎:《查帕瓜》(美)《難忘昔日》(西德)最佳男演員:雅克·佩爾《半個男人》(意)最佳女演員:娜塔麗亞·阿倫巴薩洛娃《第一個教師》(蘇聯)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三十二屆

(1967)聖馬克金獅獎:《白日美人》(法)評委會特別獎:《中國是近鄰》(意)《中國姑娘》(法)最佳男演員:留比薩·薩馬爾契奇《早晨》(南斯拉夫)最佳女演員:雪莉·奈特《荷蘭人》(英)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三十三屆

(1968)聖馬克金獅獎:《馬戲團帳蓬頂上的藝人》(西德)評委會特別獎:《蘇格拉底》(法)《土耳其人的聖母》(意)最佳男演員:約翰·馬勒《臉》(美)最佳女演員:勞拉·貝蒂《定理》(意)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三十四屆

(1969)評委會特別獎:《半人半獸的神》(意)《名譽與光榮》(捷克)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三十六屆

(1979)最佳男演員:尤·列奧諾夫《秋天的馬拉松》(蘇聯)最佳女演員:乙羽信子《絞殺》(日本)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三十七屆

(1980)聖馬克金獅獎:《葛洛麗婭》(美)《大西洋城》(法國、加拿大)最佳男演員:奧斯卡·拉特維爾《第一個工作》(西德)喬治·伯恩斯、阿特卡尼《走路的風度》(美)最佳女演員:莉芙·厄爾曼《理查德的東西》(英)茲·格·勞倫斯《葛洛麗婭》(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三十八屆

(1981)聖馬克金獅獎:《沉重的年代》(西德)聖馬克銀獅獎:《你記得陶莉·比爾嗎?》(南斯拉夫)評委會特別獎:《金色的夢》(意)《他們不用黑領帶》(巴西)最佳男演員:羅伯特·杜瓦爾《真誠懺悔》(美)最佳女演員:莉爾·特塞盧斯《政治迫害》(挪威)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三十九屆

(1982)聖馬克金獅獎:《情況》(西德)特別評委會獎:《命令》(西德)最佳男演員:羅伯特·鮑威爾《命令》(西德)最佳女演員:比阿特麗斯·羅曼德《美滿姻緣》(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四十屆

(1983)聖馬克金獅獎:《芳名卡門》(法)聖馬克銀獅獎:《黑人小茅屋街》(法)評委會特別獎:《農家/三十五年之後》(法)最佳男演員:馬修·莫迪恩《北極光》(美)最佳女演員:達琳·萊吉蒂莫斯《黑人小茅屋街》(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41-50屆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四十一屆

(1984)聖馬克金獅獎:《和平陽光的年代》(波蘭、西德、美國)聖馬克銀獅獎:《小奏鳴曲》(加拿大)評委會特別獎:《月球的寵兒》(法)最佳男演員:納西魯丁·薩赫《交叉點》(印度)最佳女演員:帕斯卡爾·奧吉爾《月圓之夜》(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四十二屆

(1985)聖馬克金獅獎:《天涯淪落女》(法)聖馬克銀獅獎:《杜斯特》(比利時)評委會特別獎:《燈船》(美)最佳男演員:熱拉爾·德帕迪厄《警察》(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四十三屆

(1986)聖馬克金獅獎:《綠光》(法)聖馬克銀獅獎:《國王和電影》(阿根廷)評委會特別獎:《愛情故事》(意大利)《野鴿子》(蘇聯)最佳男演員:卡爾洛·德萊·彼亞內《聖誕禮物》(意)最佳女演員:瓦萊利亞·戈利洛《愛情故事》(意)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四十四屆

(1987)聖馬克金獅獎:《再見,孩子們》(法)聖馬克銀獅獎:《莫里斯》(英)評委會特別獎:《集體的喝彩聲》(瑞典、挪威、丹麥)最佳男演員:詹姆斯·威爾比、休·格蘭特《莫里斯》(英)最佳女演員:姜受延《種女》(韓國)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四十五屆

(1988)聖馬克金獅獎:《聖潔酒徒的傳奇》(意)聖馬克銀獅獎:《霧中風景》(希臘)評委會特別獎:《佳羅普營地》(塞內加爾、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最佳男演員:唐·阿梅奇、喬·曼特格納《情況變化》(美)最佳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女人韻事》(法)雪莉·麥克琳《蘇薩茨卡夫人》(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四十六屆

(1989)聖馬克金獅獎:《悲情城市》(中國台灣)聖馬克銀獅獎:《黃色房子的回憶》(葡萄牙)《一位茶道大師之死》(日本)評委會特別獎:《光明》(法)最佳男演員:馬爾塞羅·馬斯特羅、馬西莫·特羅伊西《幾點鐘》(意)最佳女演員:佩吉·阿什克羅夫特、熱拉爾丁·詹姆斯《她早走了》(英)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四十七屆

(1990)聖馬克金獅獎:《羅森克蘭茨和吉爾登斯特恩去世》(英)聖馬克銀獅獎:《我同桌的天使》(新西蘭)最佳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好傢伙》(美)最佳男演員:奧列格·鮑裏索爾夫《唯一的證人》(保加利亞)最佳女演員:格洛麗亞·蒙奇梅爾《鏡中人》(智利)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四十八屆

(1991)聖馬克金獅獎:《蒙古精神》(蘇聯)聖馬克銀獅獎:《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國)《漁夫國王》(美)《我再也聽不到吉它聲》(法)評委會特別獎:《神曲》(葡萄牙)最佳男演員:瑞凡·費尼克斯《我私人的愛達荷》(美)最佳女演員:蒂爾達·史温頓《愛德華二世》(英)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四十九屆

(1992)聖馬克金獅獎:《秋菊打官私》(中國)聖馬克銀獅獎:《冬之心》(法)《火腿火腿》(西班牙)《豪華旅館》(羅馬尼亞)評委會特別獎:《一個拿波里數學家之死》(意)最佳男演員:傑克·萊蒙《格侖加里·格侖·羅斯》(美)最佳女演員:鞏俐《秋菊打官私》(中國)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五十屆

(1993)聖馬克金獅獎:《捷徑》(美)《藍色》(法)聖馬克銀獅獎:《抵押人生》(塔吉克)評委會特別獎:《壞小子巴比》(澳大利亞)最佳男演員:法比西歐·班提佛克《壞小子巴比》(澳大利亞)最佳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藍色》(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51-63屆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五十一屆

(1994)聖馬克金獅獎:《愛情萬歲》(中國台灣)《暴雨將至》(馬其頓)聖馬克銀獅獎:《夢幻天堂》(新西蘭)《小奧德薩》(美)評委會特別獎:《天生殺人狂》(美)最佳導演:賈尼·阿梅利奧《亞美利加》(意)最佳男演員: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最佳女演員:瑪麗亞·曼德羅《三兄妹》(葡萄牙)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五十二屆

(1995)聖馬克金獅獎:《三輪車伕》(法國、越南)聖馬克銀獅獎:《上帝的喜劇》(葡萄牙)《新天堂星探》(意)最佳男演員:戈茨·格奧爾格《殺手》(德國)最佳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桑德琳·博納爾《儀式》(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五十三屆

(1996)聖馬克金獅獎:《邁克爾·柯林斯》(愛爾蘭)評委會特別獎:《土匪》(喬治亞、法國)最佳男演員:利姆·尼森《邁克爾·科林斯》(愛爾蘭)最佳女演員:維多利亞·蒂沃《波妮》(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五十四屆

(1997)聖馬克金獅獎:《花火》(日本)評委會特別獎:《歐索多》(意大利)最佳男演員:韋斯利·斯奈普斯《一夜情》(美)最佳女演員:蘿賓·湯妮《尼加拉瓜,尼加拉瓜》(美)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五十五屆

(1998)聖馬克金獅獎:《這樣的笑》(意)評委會特別獎:《最後的天堂》(羅馬尼亞)最佳導演:埃米爾·庫斯圖爾察《黑貓,白貓》(南斯拉夫)最佳男演員:西恩·潘《騷亂》(美)最佳女演員:卡特琳娜·德納芙《旺多姆廣場》(法)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五十六屆

(1999)聖馬克金獅獎:《一個都不能少》(中國)評委會特別獎:《風兒帶我回家》(伊朗)最佳導演:張元《回家過年》(中國)最佳男演員:吉姆·布羅本特《酣歌暢戲》(英)最佳女演員:娜塔麗·貝耶恩《情色逸事》(比利時、法國)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五十七屆

(2000)聖馬克金獅獎:《圓圈》(伊朗)評委會特別獎:《黑夜降臨前》(美)最佳導演:布塔代布·達斯古普塔《摔角選手》(印度)最佳男演員:哈維爾·巴爾德姆《黑夜降臨前》(美)最佳女演員:羅斯·伯恩《女神1967》(澳大利亞)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五十八屆

(2001)聖馬克金獅獎:《季風婚宴》(印度)評委會特別獎:《酷熱的日子》(奧地利)最佳導演:巴巴克·巴亞米《秘密投票》(伊朗)最佳男演員:盧吉·羅·卡斯西歐《目光》(意大利)最佳女演員:桑德拉·斯卡瑞莉《目光》(意大利)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五十九屆

(2002)最佳影片金獅獎:《青樓姐妹花》,導演:彼得-穆蘭(蘇格蘭)評委會大獎:《瘋人院》,導演:安德烈-孔卡羅維斯基(俄羅斯)最佳導演獎:《綠洲》導演李昌東(韓國)最佳男演員獎:史坦法諾-阿寇西(《愛之旅》,意大利);最佳男演員獎:茱莉安-摩爾《遠離天堂》,美國文素利《綠洲》,韓國最佳短片銀獅獎:CLOWN(《綠洲》,導演Irina Efteeva)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六十屆

(2003)金獅獎最佳影片獎:《迴歸》 導演安德烈·齊亞琴謝夫 俄國銀獅獎評審團大獎:《風箏》 導演蘭達·薩貝格 黎巴嫩/法國銀獅獎最佳導演獎:北野武 《座頭市》 日本最佳男演員獎:肖恩·潘 《21克》 美國最佳女演員獎:卡嘉·瑞曼 《羅森斯查斯街》 德國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六十一屆

(2004)最佳影片金獅獎:《維拉-德雷克》評委會大獎銀獅獎:《出海》最佳導演獎:金基德(《空房間》)最佳男主角:哈維爾-巴丹Javier Bardem(《出海》)最佳女主角:伊梅爾達-斯唐頓(Imelda Staunton暫譯) 《維拉-德雷克》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六十二屆

(2005)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最佳導演銀獅獎:菲利普-加瑞爾 Philippe Garrel《制服戀人》Les Amants réguliers評委會特別獎:《瑪麗》Mary 埃貝爾·費拉拉Abel FERRARA最佳男主角:大衞·斯特雷澤恩David Strathairn《晚安,好運》Goodnight and Good Luck最佳女主角:喬凡娜·梅佐喬爾諾Giovanna Mezzogiorno《心中的野獸》La bestia nel cuore

奧列格·鮑裏索夫爾第六十三屆

(2006)最佳影片金獅獎《三峽好人》(導演:賈樟柯)最佳導演銀獅獎 《絕密隱私》(導演:阿蘭·雷乃)銀獅“新發現”獎 曼紐爾·克里亞勒斯《金色大門》評委會特別獎 《達萊特》最佳男演員獎 本·阿弗萊克(《好萊塢莊園》)最佳女演員獎 海倫·米倫(《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