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普布留斯·奥维第乌斯·纳索

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诗人
展开2个同名词条
同义词奥维德(古罗马诗人)一般指普布留斯·奥维第乌斯·纳索
普布留斯·奥维第乌斯·纳索(Publius Ovidius Naso),通称奥维德(Ovid,公元前43—公元18),是奥古斯都时期第三个重要诗人。他出生于富裕的骑士家庭。早期作品内容轻佻,风格轻巧,反映了罗马奴隶主贵族和富有阶层的生活现实。 [1]
中文名
普布留斯·奥维第乌斯·纳索
外文名
Publius Ovidius Naso
Ovid
别    名
奥维德
国    籍
意大利
出生日期
公元前 43年3月20日
逝世日期
14年
职    业
诗人
出生地
古罗马
代表作品
变形记《爱的艺术》《黑海书简》《哀歌集》《岁时记》

作品点评

播报
编辑
《爱情诗》三卷,包括哀歌体诗四十九首,设想各种情景,追求盼民爱情,以享乐主义为主导思想。《列女传》是二十一首用哀歌体写的诗,大半是作者设想古代传说中的女子如珀涅罗珀钻循页屑樱、狄多写给丈夫或情人的书信,表示离恨或责备对方无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戏剧性,但无真实感情。这部作品在中古和文艺复兴时期极有影响。《爱的艺术》三卷也是用哀歌体写的,把求爱写成一种学问院翻禁,反映出罗马奴隶主精神上的堕落颓废。奥维德早期作品违反了屋大维“重整道德”精阿键的政策,公元7年被放逐到黑海之滨的托米(今罗马尼亚康斯坦察)。
在放逐前说埋,奥维德完成了哀歌体的《岁时记》六卷,属教谕诗一类。作者的目的在于肯定并歌颂罗马的各种制度。自正月至六月,他在每月下写出本月的天文现象、历史事件和宗教节日的起姜殃碑源和仪举照拔战式等内容,这对了解罗马风习有一定参考价值。 [2]

内容解析

播报
编辑
奥维德的主要作品是《变形记》十五卷,用六步诗行写成。这是由二百五十个神话故事组成的故事集,其中五十个较长。全部故事从天地创造一直写到当代罗马,使这部作品成为古代神话的汇编,后世欧洲文学家、艺术家多从这里寻找素材。作者根据毕达哥拉斯一切生物死后灵魂相互转替的唯心学说,从思想上把各个故事联系起来,因而故事中的人物无不变为动物、植物甚至顽石。作者最后把凯撒化为天上的星辰,用此来歌颂帝国。书中著名的故事有日神之子法厄同的故事,阿拉克涅变蜘蛛的故事,金羊毛的故事,描写农民日常生活的菲勒蒙的故事,皮格玛利翁的故事等。作者用故事中套故事、人物轮流说故事、对话、描写器物上的故事画、写完一个故事又写一个性质相反的故事等方法,把各种故事串联起来。他注意描写人物心理,尤其是嫉妒和复仇。故事的叙述富于想象力,他的风格受到当时流行的修辞学的影响。这部作品在中古和文艺复兴时期都很流行。
奥维德在流放年间写的哀歌体的《哀歌集》五卷和《黑海书简》四卷,备述流放之苦,哀求释放。奥维德最后死在流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