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奡,漢語三級字 [5]  ,讀作奡(ào),1.古同“傲”。2.矯健:排奡(文章有力)。3.用於地名:奡村(在河南省延津)。 [3] 
中文名
拼    音
ào
部    首
筆    順
橫撇豎橫折橫橫橫橫撇捺撇豎
釋    義
傲慢或矯健有力
總筆畫數
12筆
注    音
ㄠˋ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奡ào
⒈ 古同“傲”,傲慢。 [4] 
⒉ 上古人名,相傳力大,並能陸地行舟。
基本詞義
◎ 奡 ào
〈形〉
(1) (形聲。本義:傲慢)
(2) 同本義 [arrogant;haughty]
奡,嫚也。…虞書曰:“若丹朱奡。”——《説文
帝曰:“無若丹朱奡。——《書·益稷》
(3) 又如:奡兀(傲慢)
(4) 突兀 [lofty]——常用以形容文字超脱不凡
(5) 矯健有力——常用以評述文章風格 [strong and active]。如:排奡(文筆矯健)
詞性變化
◎ 奡 áo
〈名〉
夏代寒浞之子 [Ao],相傳是個大力士
異善射, 奡盪舟。——《論語·憲問》 [4]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五到切《集韻》《正韻》魚到切《韻會》疑到切,𠀤音嫯。《説文》慢也。與傲通。
矯健貌。《韓愈·薦士詩》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
人名。寒浞子,多力,能陸地行舟。《論語》奡湯舟。 《總要》從𦣻從夰。夰,取高卬義。俗作奡,非。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