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奕詝

鎖定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 [66]  ,自號且樂主人 [62] 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擁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 [67]  ,年號“咸豐”。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第四子 [70]  ,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清宣宗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 [71]  。面臨內憂外患的統治危機,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地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奕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望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處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員耆英 [73]  。咸豐六年(1856年),英法對清政府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天津,隨即向北京進犯,奕詝逃亡至熱河,命恭親王奕訢留京議和。奕詝逃到承德以後,不久即患病。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立其子愛新覺羅·載淳為皇太子,繼承皇位,十七日(8月22日),奕詝在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病逝,終年三十一歲 [72]  。卒諡“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廟號“文宗”,葬清東陵之定陵 [73]  。《故宮珍本叢刊》中收錄了奕詝所作《清文宗御製詩文》 [68]  ,其中有《新竹二首》《賦得泠泠修竹待王歸》等詩文。 [69] 
全    名
愛新覺羅·奕詝 [1] 
別    名
愛新覺羅·奕𬣞
且樂主人 [62] 
諡    號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廟    號
文宗
年    號
咸豐
愛新覺羅氏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北京圓明園湛靜齋
出生日期
1831年7月17日
逝世日期
1861年8月22日
逝世地
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
陵    墓
清定陵 [95] 
在位時間
1850年2月26日 至 1861年8月22日
前    任
愛新覺羅·旻寧(清宣宗)
繼    任
愛新覺羅·載淳(清穆宗)
主要成就
任用肅順改革吏治、鎮壓太平天國
主要作品
新竹二首
賦得泠泠修竹待王歸 [69] 

愛新覺羅·奕詝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奕詝早年受教

清宮廷畫師繪咸豐帝便裝像 清宮廷畫師繪咸豐帝便裝像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1831年7月17日),奕詝生於京師圓明園湛靜齋 [2] 道光帝第四子,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3-4]  鈕祜祿氏是二等侍衞頤齡之女,家境寒素。她入宮之初,封為嬪。但她聰慧漂亮,嫵媚動人,很討道光帝的歡心,很快就累晉封為貴妃。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她生下皇四子奕詝。鈕祜祿氏生子兩年後,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病死。道光帝便晉封她為皇貴妃,攝六宮事。翌年,冊立為皇后。但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病死,年33歲。奕詝當時只有10歲。
孝全成皇后病逝後,道光帝便讓靜貴妃撫養奕詝。靜貴妃是刑部員外郎花良阿之女。靜貴妃生有三個兒子:皇二子奕綱、皇三子奕繼和皇六子奕訢。但奕綱和奕繼早夭,靜貴妃膝下便只有皇六子奕訢。奕訢只比奕詝小一歲。奕詝孝敬靜貴妃如同生母,視奕訢如同胞弟。而同奕詝爭奪皇儲最有力者,就是他視作同胞的皇六弟奕訢。
奕訢和奕詝都受靜貴妃撫養。道光帝在連喪三位皇后——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的悲傷之餘,沒有再冊立皇后,便只冊靜貴妃為皇貴妃。奕訢和奕詝都在上書房讀書,年齡相近,關係密切,並無嫌猜。不過,奕詝讀書比奕訢早一年。奕詝6歲開始讀書,師傅為杜受田。杜受田教導奕詝,盡心盡力,傾注心血。史載:“受田朝夕教誨,必以正道,歷十餘年。” [5]  奕詝為皇子時,從獵南苑,馳逐羣獸,墜馬傷股。經上駟院正骨醫士治療,留下殘疾,行動不便。他小時候還得過天花,臉上留下麻子。 [6]  奕訢也在上書房讀書,但較奕詝聰明,師傅是卓秉恬。史書説:“與文宗同在書房,肄武事”,“集花槍法二十八勢,曰‘棣華協力’;刀法十八式,曰‘寶鍔宣威’。”道光以“白虹刀”寶刀賜給奕。奕訢身體很好,頭腦聰明,書文不錯,武功也好,還有所發明和創造。

愛新覺羅·奕詝立儲風波

道光帝立奕詝為皇太子的硃諭 道光帝立奕詝為皇太子的硃諭 [53]
道光帝晚年在立儲的大事上,猶豫不定。道光帝共有後妃二十多人,先後給他生了十個公主和九個皇子。其中長子奕緯死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終年二十三歲。而二子奕綱、三子奕繼也過早夭折。四子奕詝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長子奕緯死後的兩個月。皇五子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過繼給嘉慶帝第三子綿愷為嗣,襲郡王位。皇六子奕訢,是諸皇子中頗受道光帝鍾愛的一個。道光帝晚年,又陸續得了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但都年幼無知。道光帝建儲較晚。道光帝即位後,並沒有按清朝慣例馬上着手秘密立儲。道光帝晚年才想起建儲,從道光帝后來在立儲時極為謹慎的性格來看,可以這樣進行推論,他是希望在決定接班人時有更多的挑選機會。因為奕緯之後,二子、三子幼殤,可以選擇的嗣君只有奕緯一個人,是否建儲並沒有意義可言。道光十一年(1831年)後,隨着奕緯的過世,幾個小皇子的出生,道光才面臨着建儲這個本應早就解決的問題,在奕詝為長的幾個兒子中,道光皇帝最看重的主要是皇四子和皇六子。
皇四子奕詝,“長且賢”,年齡最大,又很仁孝;皇六子奕訢,雖為庶出,但家法傳嗣,不分嫡庶,而且“天資穎異”,能文能武。隨着他們年齡漸大,皇儲爭奪,暗藏機關,相關傳説詳見本詞條“軼事典故”和“相關爭議”部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用立儲家法,書名緘藏。 [7]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丁未日,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硃筆,立其為皇太子。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危,急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如霖、陳孚恩季芝昌,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公啓匣,宣示建儲硃諭:“皇四子奕詝,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特諭。”道光正式宣佈: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同日午時,道光帝駕崩於圓明園慎德堂。 [8-9]  按照清代制度,新皇帝奕詝當日下午護送大行皇帝的遺體至城內紫禁城乾清宮停放。 [10]  宣宗逝世後,正月己未日(2月26日),咸豐帝正式即位,頒詔覃恩,以第二年(1851年)為咸豐元年。 [11-12] 

愛新覺羅·奕詝鋭意圖治

主詞條:肅順湘軍
清文宗讀書像 清文宗讀書像
年輕的咸豐帝即位,頗有振作之心。咸豐帝即位之後的主要措施一是清洗軍機處,任用改革派官員革新弊政;二是大舉提拔漢族士紳官僚,鎮壓太平天國叛亂。從《清文宗實錄》中看,他此時的工作極為勤奮,每天都有許多諭旨下達,其中不少是親筆寫的硃批、硃諭,不勞軍機大臣動手。 [13]  咸豐帝在上台後的八個月,就罷免了道光朝的軍機大臣穆彰阿 [14]  隨後又罷免了主和派的耆英等。而且咸豐帝初年為了緩和與恭親王奕訢的政治矛盾,任命其為軍機大臣;但是不久罷免了奕訢的職務,鞏固了皇權。
咸豐帝罷免了道光朝的主和派大臣之後,重新安排了軍機大臣的人選。咸豐帝開始任用肅順等改革派官員,對之前的政治局面實行整頓。肅順掌權後,以鐵腕的方式面對自乾隆末期以來的官場腐敗,嚴厲打擊貪污腐敗,嚴懲瀆職失職,整肅官場政風。其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將一品大員柏葰處斬,使得清王朝此後幾十年間官場風氣,特別是自乾隆後期越演越烈的貪腐風氣有了很大改觀。 [15]  咸豐帝即位初年,因太平天國起義,户部庫房匱乏,於是清廷決定由户部設立寶鈔處和官錢總局發行大量鈔票。濫發官鈔非但沒有紓解財政,反倒致使通貨膨脹、物價飛騰,而官商乘機勾結,“侵佔挪用”,“拒收買抵”,從中牟取暴利,將幣制改革失敗的惡果轉嫁於百姓頭上,當時“五城內外兵民不下數百萬户,各糧行抬價居奇,小民每日所得錢文,竟不能供一日之飽”。咸豐八年(1858年)底,肅順改任户部尚書,決心整頓財政積弊。肅順從調查五宇官號賬目入手,刨根究底,涉案人員幾百人,抄沒户部司員、商户及滿洲宗室數十家,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官場貪賄公行的風氣。
咸豐元年(1851年)元月,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在兩年的時間裏,太平軍先後攻取了漢陽、嶽州漢口南京等南方重鎮,威脅清朝中部腹地,於咸豐三年(1853年)定都南京。咸豐帝於三年(1853年)初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紳舉辦團練,組織地主武裝曾國藩所辦湘軍,就是其中之一。他以羅澤南的湘勇為基礎,“別樹一幟,改弦更張” [16]  。由於太平軍沒有集中力量全力進行北伐以及咸豐六年(1856年)太平天國內部的“天京事變”使清廷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咸豐帝依靠漢族地主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勾結外國勢力,合力撲滅太平天國運動。

愛新覺羅·奕詝攘外失利

正在咸豐帝鎮壓太平天國之時,英、法等國再次染指中國。咸豐四年(1854年)英、美、法三國向清廷提出修約等要求,遭到咸豐帝拒絕。 [17]  故而導致英、法兩國於咸豐六年(1856年)再次對清廷宣戰,英國藉口“亞羅號事件”,攻佔廣州,但被擊退。咸豐八年(1858年)三月,英法聯軍以及英、法、美、俄四國公使抵達天津大沽口外,要求所謂“修約”。咸豐帝諭令直隸總督譚廷襄“以夷制夷”,對俄示好,對美設法羈縻,對法進行勸誘,對英國則嚴詞質問。譚廷襄奉旨行事,但是沒有成功。 [18]  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台,進迫天津。咸豐派桂良花沙納往天津議和,與英、美、法、俄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條約樣本奏上,咸豐帝十分憤怒,但是不得不由批准。列強不滿足於《天津條約》規定的權利,蓄意重新挑起戰爭。咸豐帝命清軍加強大沽口防務。咸豐九年(1859年),在英國蓄意挑起的大沽口衝突中,英法侵略軍被擊敗。咸豐帝見大沽口獲勝,盡毀《天津條約》。而後,英法調兵遣將,準備新的侵略。 [19] 
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 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
咸豐十年(1860年)春,英法兩國再次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六月,向大沽口進攻,咸豐帝諭旨:“天下根本,不在海口,而在京師。”七月,英法聯軍進攻北塘,咸豐帝和戰不定,痛失殲敵的良機。 [19]  在清軍與英法聯軍激戰之時,竟令清軍統帥離營撤退,大沽再次淪陷。八月一日,英法兩國艦隊又一次抵達天津外海。法國也派出艦船40餘艘,陸軍6700人,而僧格林沁部署在大沽的守軍總共只有10000人。為了避免糾纏,聯軍乾脆在大沽以北的北塘登岸。僧格林沁為保存實力,下令南岸守軍撤往通州。次日,英國艦隊安然駛入白河。英法聯軍攻佔天津,隨即向北京進犯。咸豐帝派遣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欽差大臣,往通州與英、法議和。英法聯軍以和談為掩護,繼續組織對北京的進攻,在通州八里橋之戰擊敗清軍後,進攻北京。
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咸豐帝以“木蘭秋獮”為名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訢留京議和。奕訢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並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在《中俄北京條約》中,承認了咸豐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的《璦琿條約》。咸豐十年(1860年)十月六日,英法聯軍攻佔圓明園,總管園務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 [20]  次日,圓明園遭到搶劫,之後被焚燬殆盡。

愛新覺羅·奕詝崩逝行宮

咸豐帝逃往熱河承德避暑山莊後,時刻關注京師的消息。在英、法議和退兵之後,咸豐帝一度有迴鑾的打算,但是不久就打消了這一念頭,最主要的是“親遞國書”一事尚未有着落 [21]  ,故而責成恭親王奕訢儘快辦理。此後咸豐帝又幾次改變回鑾的旨意。主要原因除了夷人的因素,還有咸豐帝逐漸喜歡上了熱河行宮的生活。這一時期的咸豐帝尤其醉心於戲劇。北京宮內的昇平署成批地被召到熱河。咸豐十年(1860年)十一月起,“煙波致爽”殿每三天就要演一出。 [22]  自從咸豐帝到達承德之後,肅順與咸豐帝的關係更為接近,隨侍左右。此時,咸豐帝身體逐漸變壞,肅順為了保證咸豐帝去世後政治不會發生大的變動,極力勸説咸豐帝留在熱河。恭親王奕訢與文祥等人見咸豐帝遲遲不回北京,而且熱河還不時傳來皇帝病重的消息,十分緊張。他上奏去熱河請安,企圖直接與咸豐帝見面,以打破肅順的封鎖。 [23]  奏摺受到肅順的阻擾,由此恭親王與肅順集團的矛盾激化。
“御賞”和“同道堂”章 “御賞”和“同道堂”章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五日(1861年8月20日),咸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重。十六日(21日),咸豐帝在煙波致爽殿寢宮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並下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以上八人被稱為“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八大臣”。載垣等請咸豐帝硃筆親寫,以昭鄭重。而咸豐帝此時已經病重,不能握管,遂命廷臣承寫硃諭。咸豐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掌管)。十七日(22日)清晨寅刻,咸豐帝病逝。 [24]  [93]  十二月,上廟號文宗,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94]  同治四年(1865年)九月葬於清東陵定陵 [95] 
咸豐帝病死之後,他對政局的安排很快因辛酉政變而發生了變化,“顧命八大臣”被載淳生母懿貴妃那拉氏(即慈禧太后)聯合皇后鈕祜祿氏(即慈安太后)及恭親王奕訢搬倒,開啓了慈禧太后掌權的時代。 [25] 

愛新覺羅·奕詝為政舉措

愛新覺羅·奕詝政治

  • 整頓吏治
咸豐帝御批奏摺 咸豐帝御批奏摺
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多方尋求對策。“文宗初基,東南糜爛,天下岌岌。朝廷懷恐懼之意而出之以端簡,百官懾於大難之驟興,瞻顧卻立。 [26]  ”在這樣的危急之下,咸豐帝勇於任用改革派官員,整頓糜爛的官場風氣。咸豐帝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正當此時,“肅順一人差強毅,敢任事。 [27]  ”向咸豐帝上疏提出亂世務必用嚴刑峻法的主張,為咸豐帝所看重。 [28]  咸豐二年(1852年)三月二十一日,工部左侍郎呂賢基奏稱“粵匪”、河工、度支、漕運事事可危,籲請詔求直言、集思廣益。咸豐帝遂於同日降旨,再次令各部院大臣、九卿科道各進直言,以匡時政。不過,他此時更希望羣臣開藥方、支高招,對某些言之無物的奏摺頗為厭棄,斥其“空言多,實事少。過去事得失易見,萬難事並無佈置,此時夥陳無謂之詞,有何益也?”有些密奏披露了一些隱情,諸如軍營統兵員弁捏報人數浮領錢糧,各省為奏銷事宜賄賂户部官吏。咸豐帝當即下令稽查嚴辦,但大多不了了之。他還以避免多所牽制、有誤軍機為由,否決了設立行營監察御史的建議。在此情形下,下詔求言也就難有實效。 [57] 
為扭轉軍事上的頹勢,咸豐帝頻頻撤換欽差大臣,並再三嚴申力洗前愆(qiān,罪)勿蹈故轍。然而,事與願違,戰局與吏治不但毫無改觀,反而日趨惡化。他曾表示將依據國典執法,但對於喪師失地者,通常僅革職謫戍,以至連他自己也承認懲處不力。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下旬,為整肅軍紀,咸豐帝諭令嗣後對貽誤軍機者參奏正法,參將、遊擊以下各員即于軍前正法,但並未起到震懾作用。 [57]  同時,咸豐帝罷斥了道光朝任軍機大臣二十餘年、貪位保榮、妨賢病國的穆彰阿,處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員耆英
咸豐畫像 咸豐畫像 [74]
在懲治瀆職官員方面,咸豐帝也動過真格。咸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中旬知悉嶽州文武先行棄城逃避後,他飭令查明嚴辦,根據刑部議奏,他下令將知縣胡方谷、參將阿克東阿即行查拿處斬;知府廉昌斬監候,秋後處決。但隨後的情形頗具戲劇性:署湖廣總督張亮基奏稱,廉、胡均已病故,阿於城破之日即已陣亡。於是,咸豐帝諭令前二人毋庸議罪,後者著查實後奏明請恤。不意咸豐三年(1853年)五月,阿氏在江蘇海州自首;其子先前扶柩到京,稱其父“殉難自盡”,至此謊言穿幫,真相大白。至於對嶽州失守負主要責任的已革湖北提督博勒恭武,咸豐帝雖下令將其就地正法,但因地方當局官官相護、辦事拖沓,博氏得以一路潛行至京外黃村藏匿,遲至三年四月才被拿獲處斬,成為軍興以來被處死的官員中職銜最高者。武昌二次失陷後,湖北巡撫青麐(lín)因先期縋城逃命,也被正法。 [57] 
  • 重用漢官
清廷內部以文慶、肅順為代表的中央官僚認為,只有採取以漢制漢的政策才能挽救清朝危局,不使用漢臣就無以擺脱這場政治危機。 [28]  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捻軍起義。咸豐六年(1856年),曾國藩、胡林翼等自己組建團練,進而編練出一支新興的私人武裝,自籌軍餉養活10多萬軍隊,故肅順“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識量、胡文忠公之才略”。當然,給予漢族官僚以地方實權可能會導致中央集權的衰微,但不讓曾國藩等掌握地方實權,不僅湘軍似飛蛾撲火,自取一死,清王朝也難逃死劫。肅順“兩害相比取其輕”,決心重用漢士,暗助曾國藩。

愛新覺羅·奕詝軍事

  • 鎮壓太平天國
道光帝死前一個月就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咸豐帝即位後發展更為迅速,咸豐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與清政府分庭抗禮。咸豐帝對起義的態度很明朗,就是堅決鎮壓。八旗綠營一敗塗地。咸豐帝聽了肅順和湖廣總督吳文熔的話,依靠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漢人組織勇營來對付。咸豐帝為了儘快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並補救八旗、綠營兵力的不足,先後任命了40餘個漢族團練大臣。咸豐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53年1月21日),曾國藩接到令其協助湖南巡撫幫辦湖南團練的寄諭。當時湖南兵力不足,湖南巡撫張亮基奏請選調鄉勇,集中省城長沙加以訓練,並委託團練大臣曾國藩辦理。
咸豐四年(1854年)四月,湘軍開始進攻太平軍。胡林翼遠在貴州,咸豐看了吳文熔的奏疏,知道他能吃苦耐勞,暢曉兵事,馬上同意吳文熔的要求,令他率領黔勇於咸豐三年(1853年)十二月到湖北與太平軍作戰。對於左宗棠,咸豐帝則令他自募一軍,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咸豐帝終於依靠他們的湘軍改變了形勢,抑制住並於同治三年打敗了太平天國。
太平軍北伐形勢圖 太平軍北伐形勢圖
  • 抗擊英法
鴉片戰爭之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不滿足於已經獲得的侵略利益,在咸豐年間,又提出了開放通商口岸,鴉片走私合法化,外國公使進駐北京等要求。遭到拒絕後,英法聯軍於咸豐六年(1856年)攻佔廣州,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咸豐八年(1858年),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台,進迫天津。咸豐帝命清軍加強大沽口防務。 [29]  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台,咸豐帝派桂良、花沙納往天津議和,與英、美、法、俄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兩國再次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英法聯軍隨即攻佔天津,並向北京進犯。咸豐帝派欽差大臣往通州議和。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圓明園、清漪園等處被焚掠。咸豐帝自圓明園倉皇逃往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訢留京議和。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燬。
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 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

愛新覺羅·奕詝經濟

咸豐朝財政出現危機。道光三十年(1850年)國庫只有187萬兩,由於鎮壓起義和賑災原因,到咸豐三年(1853年)六月,户部存銀只有22.7萬兩,兩個月的兵餉都發不出來了。咸豐帝採取了一切可以採取的措施:熔化內務府金鐘,開捐例,賣官鬻爵,鑄大錢,發行官票和錢票,推行厘金制度等,終於籌措到了1億7千萬兩足夠的軍費鎮壓農民起義。
厘金制度出現之初,不但可以代替當時因太平天國起義而處於癱瘓狀態的國內常關的職能,而且還使厘金局卡有隨戰區的變化“因地制宜”設置的靈活性,因而增加了清政府的税收。但由於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華商而不及外商,所以這一制度阻礙着國貨市場上的流通,有利於外國洋貨的傾銷,從而加強了洋貨對國貨的競爭能力 [30] 

愛新覺羅·奕詝外交

  • 安內攘夷
咸豐九年(1859年)三月,咸豐帝連續五天召見浙江按察使段光清。咸豐帝首先明確當時存在着安內攘夷兩大難題的形勢,接着提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克服這兩個大患,二是平息這二患的先後次第。段光清任職於杭州,同太平軍中心地帶接壤,又在寧波擔任過屬縣縣令、知府和寧紹台道,寧波是鴉片戰爭後五口通商之一,所以他對夷務和太平軍的對策早有考慮,立即回奏:“粵匪既滅,夷人自馴,內順外安,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31] 
安內、攘外的次第與方法的決策,本來是朝廷的事,咸豐帝竟然謀及並非疆吏的地方官員,是否病極亂投醫?其時清朝的形勢確實是危機重重,太平軍和捻軍已搞得清朝焦頭爛額,第二次鴉片戰爭也在進行。就是這種形勢逼着咸豐帝君臣再次思考安內攘夷的戰略大計,所以才在召見中謀及地方官員,並且堅定了他們先安內後攘夷的方針。 [32] 
  • 簽訂條約
咸豐四年(1854年),英、美、法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條約》等要求,遭到清廷拒絕。咸豐八年(1858年),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台,派桂良花沙納往天津議和,與英、美、法、俄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兩國再次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當時清軍的防禦重點在大沽口,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進而攻佔大沽口。英法聯軍隨即攻佔天津,並向北京進犯。咸豐帝派欽差大臣往通州和。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圓明園、清漪園等處被焚掠。咸豐帝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訢留京議和。奕訢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並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在《中俄北京條約》中,承認了咸豐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的《璦琿條約》。

愛新覺羅·奕詝歷史評價

愛新覺羅·奕詝史書評價

  • 趙爾巽等《清史稿》:①文宗厭廷臣習於因循,乏匡濟之略。②文宗遭陽九之運,躬明夷之會。外強要盟,內孽競作,奄忽一紀,遂無一日之安。而能任賢擢材,洞觀肆應。賦民首杜煩苛,治軍慎持馭索。輔弼充位,悉出廟算。鄉使假年御宇,安有後來之伏患哉? [42] 
  • 《清文宗實錄》:上在位十一年,聖壽三十有一。上誕膺天命,臨御萬邦,纘列聖重熙之緒,際四方多事之時。旰食宵衣,勤求上理,終始一德,罔或倦勤。用能新景命,鞏丕基,駿烈豐功,日星彪炳,至於若斯之盛也。 [96] 

愛新覺羅·奕詝名人評價

  • 同治帝:①皇考文宗顯皇帝統御天下,宵旰憂勞,謹慎勤政,揚善懲惡,軫恤內外,視為一體,崇德懋功,文綏武靖,海內晏然。皇考臨御以來,善政嘉行,誠為萬世楷模。 [58]  ②我皇考文宗顯皇帝臨御十有一年,宵旰憂勤,日臻上理,盛德豐功昭垂萬世,深恩厚澤,漸被八紘。 [59] 
  • 劉體仁異辭錄》:①文宗勤於政事,萬幾之暇,頗耽逸樂,王心弗善焉。②文宗用人,惟賢是尚,不分滿漢。 [41] 
  • 郭嵩燾:文宗初基,東南糜爛,天下岌岌。朝廷懷恐懼之意而出之以端簡,百官懾於大難之驟興,瞻顧卻立。 [26] 
  • 孟森:清至咸豐朝,文恬武嬉,滿洲絝紈用事,伏莽遍地。清室本以八旗武力自豪,為英吉利所嘗試,而旗籍大員之奸佞庸劣無一不備。舉國指目穆彰阿、琦善,謂之奸臣。文宗即位,雖斥退穆相,琦善以下僨事之旗員,仍以勳戚柄用。揭竿四起,以太平軍為蔓延最廣。國際應付尤荒謬,召鬧取侮,乘內亂方亟之際,挑激不已,致四國聯軍逼京師,文宗走避熱河,清之不亡如縷。 [63] 
  • 宗彝:文宗體弱,騎術亦嫺。 [43] 
  • 鄭天挺南炳文:①就奕詝與奕訢個人條件而論,奕詝資質平平,而奕訢才華橫溢,武功超羣。②咸豐帝登極之初,正值年輕氣盛之時,想振朝綱,有所作為。他頒詔求言,網羅賢才。一時間,朝臣紛紛應詔建言,直陳流弊,打破了道光帝晚年無一人敢陳時政得失,無一折敢指地方利病的沉悶局面。③咸豐帝的求言納諫,必須從言論與行動兩個方面考察。在言論上,他在求言求賢方面作出積極姿態,應予肯定。但在實踐上,其開明程度有限,對於矛頭指向自身的官員,動輒大發雷霆,甚至“立召軍機大臣欲罪之”。犯顏直諫是有生命危險的,所以官員們望而生畏,這對咸豐朝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64] 
  • 閻崇年:“鹹”是普遍的意思,“豐”是富足的意思,“咸豐”是天下豐衣足食的意思。可是在當時,所謂“天下豐衣足食”,只能是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咸豐皇帝面臨着內憂外患、國將不國的嚴重局面,而他卻無膽識、無遠略、無才能、無作為。咸豐做了十一年的皇帝,顯然是個歷史的誤會。 [44] 
  • 李治亭:①在封建時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一般來説,皇帝如果嫺熟於治國之道,那麼在駕馭臣工方面就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假如不思進取,怠於國政,則會出現權柄下移、權臣黨爭的局面。而咸豐朝的文宗,既無治國之魄力,亦乏勤政之品格,實屬平庸。若國家無重大變故,可能在祖業的温牀上度過一生。但面對史無前例的外國入侵之變局,他不是積極應對,而是一逃了之。他在塞外仍耽於聲色,不圖補救,其結果是在他死後,長期隱藏着的宮廷積怨立即顯露出來,終於演化成為派別權力之爭。②平庸的文宗在外患內憂中被弄得昏頭昏腦,出現權臣黨爭似無法避免。當然,皇帝個人能力有限固然是造成朝中派別鬥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長期以來朝廷內部各種矛盾交叉而得不到很好解決,才是造成派別政治勢力膨脹的土壤。 [65] 
  • 茅海建:咸豐帝知道自己不是絕頂聰明,但絕不會承認自己不夠當皇帝的資格,他知道了太多當皇帝的規範、原則、機謀、策略和秘訣,知道了太多的成功和失敗的治國經驗。他認為只要按照恩師杜受田的教誨,只要按照千年不變的政治教科書所闡釋的經義,只要按照已創造出的“康乾盛世”的祖制,必然會創造出一片輝煌。他非常注重克己,儘量使自己的一切行為符合“帝德”。即使是對他個人的私行的批評,也最終採取寬容的態度,這在歷代帝王亦屬罕見。 [45] 
  • 張懷安:①咸豐帝登極之初,正值年輕氣盛之時,想振朝綱,有所作為。他頒詔求言,網羅賢才。一時間,朝臣紛紛應詔建言,直陳流弊,打破了道光帝晚年無一人敢陳時政得失,無一折敢指地方利病的沉悶局面。 [61]  ②咸豐帝的求言納諫,必須從言論與行動兩個方面考察。在言論上,他在求言求賢方面作出積極姿態,應予肯定。但在實踐上,其開明程度有限,對於矛頭指向自身的官員,動輒大發雷霆,甚至“立召軍機大臣欲罪之”。犯顏直諫是有生命危險的,所以官員們望而生畏,這對咸豐朝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60] 
  • 喻大華:①“咸豐在整頓吏治方面是個狠角色,處理官員的級別之高、力度之大比雍正還要厲害。”②“任賢擢才,洞觀肆應”,改變了清朝實行了二百多年的“重滿抑漢”的國策。
  • 費正清主編《劍橋中國晚清史》:看來他不是一位明智而堅強的領導者,他對外部世界極端無知。 [46] 

愛新覺羅·奕詝軼事典故

愛新覺羅·奕詝藏拙示孝

奕訢 奕訢
道光帝晚年時,傳位的問題日趨臨近,第四子奕詝和第六子奕訢成為了皇位最有力的爭奪者,而且奕訢天資聰明,深得道光的喜愛。奕詝的老師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智識才具都“萬不敵”奕訢,不能以條陳時政和騎馬習武取勝,乃對奕詝面授機宜,以仁孝之心取悦於道光帝
據《清朝野史大觀》等記載,道光末年,道光皇帝衰病,準備召見奕詝、奕訢入對。兩位皇子分別請教了老師。奕訢的老師告訴他,皇上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實際上是要奕訢充分顯示才能。於是,在道光皇帝召見時,便大談治國方略。奕詝的老師杜受田知道奕詝的見識與口才都不如奕訢,便教奕詝:在皇上自言老病,問他治國方略時,就跪在地下磕頭痛哭流涕,一句話不説,以表孺慕之誠。奕詝照辦,大獲成功。 [33-37] 
《清史稿·杜受田傳》記載同上面類似的故事:一次,諸皇子們隨道光皇帝去南苑打獵。論射獵騎術,奕詝顯然不是六弟的對手,但杜受田的輔導使他另有對答之道。打獵當天,大家都有所收穫,皇子中奕訢的獵物最多,而奕詝卻一無所獲。當道光帝責問時,奕詝答到:此時正值春季,萬物繁衍,不忍射殺。他的回答深深打動了道光帝,使後者下定了立他為儲君的決心。 [38-39] 

愛新覺羅·奕詝跛腳皇帝

據説咸豐帝為皇子時,從獵南苑,馳逐羣獸,墜馬傷股。經過上駟院正骨醫師的治療,留下殘疾,行動不便。 [40]  咸豐帝20歲登基後,便下一道旨令:每次退朝後,皇帝后走。只是有一次因為生氣,忘了那道旨令,比羣臣先走,這一秘密才被世人所知。

愛新覺羅·奕詝喜吃涼粉

咸豐帝愛吃涼粉。他微服私訪,在大街胡逛,看到有賣涼粉的。他一口氣吃了兩碗涼粉。吃完後,直誇涼粉味道好極了。為了能天天吃這人間美食,便把賣涼粉的叫到了宮中,一連吃了一個月的涼粉。頓頓吃,天天吃,咸豐帝最後直接吃膩了涼粉,在短時間之內是不會再吃了。賣涼粉的後把祖傳手藝傳給了御廚,也好日後能隨時為皇帝做涼粉。

愛新覺羅·奕詝邂逅懿妃

慈禧獲得咸豐帝的寵幸,由多重因素的綜合效應所致。她天生麗姿,容貌出眾。據德齡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實錄》中所記,古稀之年的慈禧“還是一個很美麗動人的女性”,一雙手“不僅白膩,而且是極柔嫩,決不在我們年輕人之下”,由此可以推想,五十年前豆蔻年華之時的慈禧該是多麼嬌美出眾。
咸豐帝不少奏章便讓慈禧代閲。因她書法不錯,有“端腴”丰采,又“常命其代筆批答奏章”。慈禧於權力似乎有着一種本能的興趣與敏感,她津津有味地做着這一切,還相機參與政事,為咸豐帝出謀劃策。日子一長,就對最高權力機構的一套運轉模式瞭解得一清二楚,為日後的垂簾聽政提供了便捷與基礎。可以想見的是,沒有這段執掌清廷政權的實習與鍛鍊,對政事一無所知,此後的垂簾聽政便無法施行。

愛新覺羅·奕詝五春之寵

咸豐帝最寵愛四名漢女,被稱為“四春”,即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羅春。牡丹春為歌女 [97]  ,江蘇人,最為豔麗,入圓明園後多思逃歸之計,後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改服逃走,嫁江南一士人。海棠春,大同歌女 [97]  ,在天津演戲,工青衣,曾與某士人相戀,入圓明園後終日思念那位士人,鬱郁致疾,玉殞香銷。杏花春為某官員之婢,為大婦所不容,入圓明園後曾為主子謀得封疆大吏,又為主人之子謀得一官。陀羅春原是北京宣武門外一寡婦,後入尼姑庵,為咸豐帝看中後再入圓明園。每當咸豐帝臨幸時,她便跪地不肯起,入園八個月,未讓咸豐帝得手。後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她投池自殺。 [54]  除這四人外,再加上懿妃那拉氏所居的“天地一家春”,合稱為咸豐帝的“五春之寵”。 [55] 

愛新覺羅·奕詝躬行節儉

南亭筆記》卷一中説,咸豐帝親政的時候,和他父親道光帝一樣躬行節儉。有一次上書房的門樞壞了,內務府請求換個新門,咸豐帝沒批准,説修理一下還可以繼續用。後來門修好了,內務府的人報賬説費銀五千兩。咸豐帝勃然大怒,下令訊問有關人員到底是怎麼回事。下面的人見咸豐帝認真了,慌忙説數字報錯了,是五十兩,這事才算了結。另有一次,咸豐帝有一條新的杭紗套褲,因不小心燒了個約蠶豆瓣大的窟窿,太監説丟了吧,咸豐帝再三惋惜,説:“物力艱難,棄之可惜,儘量給補補吧。”後來才知道,這樣補一下,下面的人竟然報銷了數百兩銀子。聽到這裏,咸豐帝慨然嘆道:“做皇帝想勤儉都不容易,何況是奢侈呢?”

愛新覺羅·奕詝相關爭議

愛新覺羅·奕詝秘立皇儲

道光帝秘密立儲的故事,野史筆記和民間傳説頗多。一説:追思亡後而施恩其子。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由貴妃晉升為皇后不久,就突然死去。有一首《清宮詞》寫她暴死,事多隱秘。傳説道光帝十分悲痛,決定不立其他妃嬪的兒子,而立皇后生的兒子奕詝,以此告慰孝全成皇后的亡靈。二説:欲立奕訢而改立奕詝。傳説道光皇帝寵愛奕訢的生母孝靜皇貴妃,所以曾寫好諭旨,要立奕訢。但書寫時被太監窺見,最後一筆特別長,猜想寫的是“訢”字,而不是“詝”字。這件事傳了出去,道光帝很不高興,便改立為奕詝。還有一些説法,認為奕詝受益於其老師杜受田,藏拙示孝,方才奪得儲位,詳見詞條“軼事典故”部分。

愛新覺羅·奕詝死因探究

  • 先天不足
相傳咸豐帝的母親孝全成皇后(當時還是全貴妃)懷上他的時候,預產期在祥妃(皇五子奕誴母)之後。由於皇長子奕緯早逝,誰先生下孩子,只要是男丁,就會是事實上的庶長子。這樣,不僅兒子多了一份問鼎皇位的籌碼,連母親也可以在爭寵大戰中佔得先機。所以,全貴妃威逼利誘某太醫為她下藥,使她終於比祥妃提前幾天生下兒子,就是未來的咸豐帝。但由於非正常手段,咸豐帝事實上是個早產兒,這就導致他終身身體不好。 [47]  由於後宮妃嬪管理之嚴格,再加上全貴妃之已然得勢,這一説法可信度實在不怎麼高。但咸豐帝終其一生體弱多病,乃是不爭的事實。
  • 後天惡習
咸豐皇帝有四大不良癖好:
其一,貪美色。在避暑山莊,他依舊不問窗外風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圖自己逍遙快活。據書中記載:奕詝置兵敗於不顧,攜妃嬪遊行園中,寄情於聲色既聊以自娛,又自我麻醉。野史記載,山西籍孀婦曹氏,風流姝麗,腳甚纖小,喜歡在鞋履上綴以明珠。咸豐帝詔入宮中,最為眷愛。國難當頭,他卻依然沉浸於美色,不思進取。
其二,貪絲竹。他把一個戲班挪到承德,上午唱叫“花唱”,下午要“清唱”,天冷在屋子裏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每天樂不思蜀。咸豐逃往熱河避禍時,還不忘在行宮召集戲班為他演唱。有一次,他在演出中當眾訓誡演員稱有一字讀錯。當演員表示舊的戲譜子上就是如此標註時,他答:“舊譜錯了!” [48] 
其三,貪美酒。咸豐貪杯,一飲即醉,而且大耍酒瘋。野史記載:“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其甚則雖所寵愛者,亦遭戮辱。倖免於死者,及醒而悔,必寵愛有加,多有賞賜,以償其苦痛。然未幾而醉,則故態復萌矣。”
其四,貪鴉片。咸豐即位不久,違背祖訓,吸上鴉片,並美其名曰“益壽如意膏”。而且咸豐在熱河期間常常吸食鴉片來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到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豐帝病重,臨死前立載淳為皇太子,並命八名心腹重臣為顧命大臣。兩天後,31歲的咸豐皇帝在熱河行宮煙波致爽殿一命嗚呼。 [49] 

愛新覺羅·奕詝親屬成員

愛新覺羅·奕詝父母

愛新覺羅·奕詝后妃

皇后容像
孝德顯皇后
孝貞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
孝德顯皇后 孝德顯皇后
孝貞顯皇后 孝貞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
妃嬪容像
玟貴妃
玶常在
瑃常在
鑫常在
玟貴妃 玟貴妃
玶常在 玶常在
瑃常在 瑃常在
錱常在 錱常在
后妃

姓名
諡號/封號
簡介
皇后
薩克達氏
(?-1850年)
原鑲藍旗滿洲後抬鑲黃旗滿洲,承恩公、太僕寺少卿薩克達·富泰之女。
道光二十七年參加八旗選秀被指與皇四子奕詝為嫡福晉,道光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行大婚禮,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巳時(1850年1月24日)崩。
文宗即位後追封為皇后 [75] 
鈕祜祿氏
(1837年-1881年)
慈安太后。鑲黃旗滿洲,承恩公、廣西右江道鈕祜祿·穆揚阿之女。
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月卯時生,咸豐二年參加八旗選秀被指定為貞嬪,於同年四月二十七日入宮,未及封;五月二十五日,詔晉為貞貴妃,亦未及封;六月初八日,詔立為皇后,十月十七日冊立為皇后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為母后皇太后,同年十一月與慈禧廢贊襄政務大臣,垂簾聽政;同治元年尊上慈安皇太后徽號;同治十二年穆宗親政,撤簾歸政;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因穆宗遇天花之喜,暫攬朝政;同年十二月穆宗崩逝,德宗即位,與慈禧再次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戌時崩,享年四十五歲。 [50]  [76] 
葉赫那拉氏
(1835年-1908年)
慈禧太后。原鑲藍旗滿洲後抬鑲黃旗滿洲,承恩公、安徽徽寧池太廣道葉赫那拉·惠徵之女。
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生,咸豐二年參加八旗選秀指定為蘭貴人入宮,後晉懿嬪懿妃懿貴妃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為聖母皇太后,同年十一月與慈安廢贊襄政務大臣,垂簾聽政;同治元年尊上慈禧皇太后徽號;同治十二年穆宗親政,撤簾歸政;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因穆宗遇天花之喜,暫攬朝政;同年十二月穆宗崩逝,德宗即位,與慈安再次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崩逝,開始獨自垂簾聽政;光緒十五年,德宗親政;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德宗變法,同年七月,慈禧廢新政,臨朝訓政;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國變,率德宗及孝定景皇后等西行;光緒二十七年迴鑾,開始新政。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統帝承繼穆宗為嗣,兼祧德宗,尊為太皇太后。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時崩,享年七十四歲。
生第一子穆宗毅皇帝載淳 [77] 
皇貴妃
他塔喇氏
(1837年-1890年)
主事他他拉·慶海之女。
道光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生,咸豐二年參加八旗選秀指定為麗貴人入宮,後晉麗嬪麗妃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為麗皇貴妃;同治十三年尊封為麗皇貴太妃;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薨,享年五十四歲。
生第一女榮安固倫公主 [78] 
佟佳氏
(1844年-1910年)
原鑲藍旗漢軍後抬鑲黃旗漢軍檔記滿洲,頭等侍衞佟裕祥之女。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生,咸豐八年參加八旗選秀指定為祺嬪入宮。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為祺妃;同治十三年尊封為祺貴妃;光緒三十四年宣統帝即位,尊封為祺皇貴太妃
宣統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六十七歲。 [79] 
貴妃
徐四妞
正黃旗包衣,領催徐誠意第四女。
道光十八年八月初五日生,以內務府秀女身份選入宮為官女子,咸豐三年封玟常在;咸豐五年前後晉玟貴人,同年四月降為玟常在;同年五月因凌虐使女並與太監調笑降為官女子,稱徐官女子;咸豐六年晉玟常在,後晉玟貴人玟嬪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為玟妃;同治十三年尊封為玟貴妃
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日酉時薨,享年五十三歲。
生第二子多羅憫郡王 [80] 
索綽羅氏
乳名治格,正白旗包衣,左都御史索綽羅·奎照第六女。
道光十五年九月二十七日生,咸豐元年參加內務府選秀,同年封為婉常在入宮;後晉婉貴人婉嬪,其後享受妃級待遇。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為婉妃;同治十三年尊封為婉貴妃;光緒二十年五月十七日薨,享年六十歲。 [81] 
納喇氏
(1841年-1895年)
正白旗滿洲,主事葉赫那拉·全如之女。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十二日巳時生,咸豐五年參加八旗選秀指定為璷貴人入宮;曾獲封嬪銜,咸豐八年革去。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為璷嬪;同治十三年尊封為璷妃
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酉時薨,享年五十五年,詔以貴妃例治喪。 [82] 
察哈拉氏
(1822年-1877年)
正黃旗包衣,廚役察哈拉·常順之女。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一日生,以內務府秀女身份選入宮為官女子,在長春宮當差,號海棠春;咸豐九年封禧貴人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為禧嬪;同治十三年尊封為禧妃
光緒三年五月十六日薨,享年三十六歲。 [83] 
王氏
(王佳氏)
正黃旗包衣,園户王清遠之女。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十日生,以內務府秀女身份選入宮為官女子,在鍾粹宮孝貞顯皇后位下當差;咸豐八年封吉貴人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為吉嬪;同治十三年尊封為吉妃
光緒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六十六歲。 [84] 
張氏
(張佳氏)
(1840年-1885年)
正白旗包衣,園丁張立壽之女。
道光二十年十月初一日生,以內務府秀女身份選入宮為官女子,在長春宮當差;咸豐九年封慶貴人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為慶嬪;同治十三年尊封為慶妃
光緒十一年五月初三日辰時薨,享年四十六歲,詔以嬪例治喪。 [85] 
武四妞
(?-1855年)
鑲黃旗包衣,領催武德之女。
道光二十九年指與文宗為側福晉;道光三十年文宗即位,封雲貴人;咸豐二年晉為雲嬪
咸豐五年正月初四日巳時薨。 [86] 
伊爾根覺羅氏
(1837年-1869年)
鑲黃旗包衣,六品教習伊爾根覺羅·薩爾杭阿之女。
道光十七年六月初四日生,以內務府秀女身份選入宮為官女子;咸豐二年封容常在,後晉容貴人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為容嬪
同治八年五月十二日薨,享年三十三歲。 [87] 
葉赫納喇氏
(1840年-1874年)
正白旗滿洲,員外郎葉赫那拉·桂祥之女,玉嬪胞姐。
道光二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子時生,咸豐五年參加八旗選秀指定為貴人(封號同“璹”)入宮,享受嬪級待遇;咸豐六年改為璹貴人;咸豐七年,因故降為常在待遇;咸豐八年恢復貴人待遇。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為璹嬪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薨,享年三十五歲。 [88] 
葉赫納喇氏
(1843年-1863年)
正白旗滿洲,員外郎葉赫那拉·桂祥之女,璹嬪胞妹。
道光二十三年七月十九日生,咸豐八年參加八旗選秀指定為玉貴人入宮。
咸豐十一年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為玉嬪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六日薨,享年二十歲。 [89] 
常在
伊爾根覺羅氏
(?-1856年)
正黃旗滿洲,國子監祭酒伊爾根覺羅·彥昌之女。
咸豐二年參加八旗選秀指定為英嬪入宮;咸豐三年降為伊貴人;咸豐五年降為伊常在,其後又降為伊答應;咸豐六年晉玶常在
咸豐六年七月十五日寅時薨。 [90] 
明安氏
(暝諳氏)
(?-1859年)
鑲黃旗滿洲,總兵官明安·德明之女。
咸豐二年參加八旗選秀指定為春貴人入宮;咸豐三年降為明常在;咸豐五年降為暝諳答應;咸豐六年晉瑃常在
咸豐九年正月初四日薨。 [91] 
戴氏
(戴佳氏)
(? -1859年)
正白旗包衣,披甲人戴吉祿之女。
以內務府秀女身份選入宮為官女子;咸豐三年封為錱常在
咸豐九年五月初六日薨。 [92] 

愛新覺羅·奕詝子女

愛新覺羅·奕詝主要作品

《故宮珍本叢刊》收錄有《清文宗御製詩文》,有370餘首詩傳世。 [51-52] 

愛新覺羅·奕詝後世紀念

主詞條:定陵
定陵始建於咸豐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完工於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前後計有7年半的時間,淨耗白銀三百一十三萬四千五百四十七兩之多。咸豐曾親臨閲視,認為平安峪"左龍蜿蜒,右虎訓俯,貼身蟬翼、牛角兩砂隱約纏護;蝦鬚、金魚二水界劃分明,靈光凝聚,穴法甚真,洵屬上上吉地"。
據檔案記載,所用的舊料,大部分為石料,如石門、石像生、石望柱等大件白石計65件,各種舊磚605464塊,舊隔扇62扇,坎窗24扇,節省白銀20多萬兩。定陵地宮內層層升高,建築佈局緊湊、高低錯落有致,具有明顯的層次感。定陵地宮內葬咸豐皇帝和他的孝德顯皇后。
清定陵 清定陵

愛新覺羅·奕詝影視形象

年份
名稱
演員
1940
慈禧西太后
1983
1983
1983
梁家輝
1988
1990
1993
1995
1997
2000
2000
2001
2002
2005
2005
2005
羅家英 [56] 
2006
2008
2010
2012
2013
韓棟(青年)、蔣愷
2015
參考資料
  • 1.    王籣.“詝”宜作“(訁訁㝉)”[J].咬文嚼字
  • 2.    閻崇年.《正説清朝十二帝》:中華書局,2005.8:第241頁
  • 3.    宣宗成皇帝實錄 卷之一百九十 道光十一年 六月 九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09-26]
  • 4.    李瀚之.中國皇帝全傳:當代世界出版社,2012年:525
  • 5.    王開璽.《晚清的四張面孔:晚清人物的思想與事功》.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03:第12頁
  • 6.    郭晶,易帆.《紫禁城的學堂》.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6.08:第176頁
  • 7.    閻崇年著.正説清朝十二帝(增訂圖文本).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197-199
  • 8.    宣宗成皇帝實錄 卷之四百七十六 道光三十年 正月 十四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09-26]
  • 9.    文宗顯皇帝實錄 卷之一 道光三十年 正月 十四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09-26]
  • 10.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  .勸學網[引用日期2016-07-23]
  • 11.    文宗顯皇帝實錄 卷之二 道光三十年 正月 二十六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09-26]
  • 12.    《清史稿·卷十九·本紀十九》: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陳孚恩、季芝昌,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公啓鐍匣。
  • 13.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7:第33—34頁
  • 14.    茅海建 .《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7 :第34頁 .
  • 15.    《清史稿·肅順傳》:大學士柏葰典順天鄉試,以縱容家人靳祥舞弊,命肅順會同刑部鞫訊,讞大辟,上念柏葰舊臣,獄情可原,欲寬之;肅順力爭,遂命斬。
  • 16.    《與王璞山》,《曾文正公全集·書札》卷2。
  • 17.    閻崇年.《正説清朝十二帝》:中華書局,2006:第250頁
  • 18.    閻崇年.《正説清朝十二帝》:中華書局,2006:第251頁
  • 19.    閻崇年.《正説清朝十二帝》:中華書局,2006:第252頁
  • 20.    閻崇年.《正説清朝十二帝》:中華書局,2006:第253頁
  • 21.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7:第273頁
  • 22.    茅海建 .《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7 :第277頁
  • 23.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7:第281頁
  • 24.    他使得慈禧淫威中華--咸豐帝一生三大錯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2-10]
  • 25.    白壽彝:《中國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編》,清廷政局的變化。
  • 26.    郭嵩燾:《養知書屋文集》,光緒十八年刊,第10卷,第30頁。
  • 27.    沃丘仲子:《慈禧傳信錄》,崇文書局1918年版,第13頁。
  • 28.    高中華,肅順與咸豐政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2003
  • 29.    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辭海試行本 第8分冊 歷史》.北京:中華書局,1961.11:第212頁
  • 30.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厘金  .歷史網[引用日期2016-08-26]
  • 31.    段光清:《鏡湖自撰年譜》,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44頁。
  • 32.    從召見臣工看道光帝、咸豐帝的理政和性格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16-07-24]
  • 33.    (民國)天台野叟著《大清見聞錄·文宗得儲位之異辭》:皇四子之師傅為杜受田,皇六子之師傅為卓秉恬。道光之季,宣宗衰病,一日召二皇子入對,將藉以決定儲位。二皇子各請命於其師,卓教恭王,以上如有所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杜則謂咸豐帝曰,阿哥如條陳時政,智識萬不敵六爺,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於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
  • 34.    (民國)天台野叟著.大清見聞錄 上卷 史料遺聞.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92
  • 35.    《清朝野史大觀·文宗得儲位之異詞》:皇四子之師傅為杜受田,皇六子之師傅為卓秉恬。道光之季,宣宗衰 病。一日召二皇子入對,將藉以決定儲位。二皇子各請命於其師,卓教恭 王,以上如有所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杜則謂咸豐帝曰:“阿哥如 條陳時政,智識萬不敵六爺。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於此位, 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謂皇四子仁孝, 儲位遂定。
  • 36.    小橫香室主人撰.清朝野史大觀 第3冊.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56
  • 37.    白壽彝.《中國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編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 38.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五·列傳一百七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9-26]
  • 39.    《清史稿·杜受田傳》:文宗門六歲入學,受田朝夕納誨,必以正道,歷十餘年。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長且賢,欲付大業,猶未決。會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奕訢獲禽最多,文宗未發一矢。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受田輔導之力也。
  • 40.    閻崇年.《正説清朝十二帝》:中華書局,2006:第246頁
  • 41.    異辭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7-24]
  • 42.    清史稿 本紀二十 文宗本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1-010-4]
  • 43.    宗彝.道鹹以來朝野雜記[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2.
  • 44.    閻崇年.《正説清朝十二帝》:中華書局,2005年:第242頁
  • 45.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7:第313—314頁
  • 46.    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上冊,第五章第八節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 47.    王豔春,李賢淑.清代后妃: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
  • 48.    李敖.北京法源寺: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4
  • 49.    清馨.大清王朝未解之謎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012年6月第1版:221-221
  • 50.    張宏偉.中國后妃全傳: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558-563
  • 51.    鄭欣森:《清代康、雍、乾三帝與詩歌評議》,《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10期,第233頁  .故宮博物院官網[引用日期2021-04-28]
  • 52.    鄭欣森:《故宮學的學科體系》,《故宮學刊》第18輯,2017年,第18頁  .故宮博物院官網[引用日期2021-04-28]
  • 53.    王樹卿、李鵬年.《清宮史事》: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第28頁
  • 54.    許指嚴:《十葉野聞·四春瑣譚五則》  .中華典藏[引用日期2021-08-17]
  • 55.    徐珂:《清稗類鈔》第三冊:園中傳有五春之寵,所謂天地一家春者,乃孝欽後(懿妃那拉氏)所居,其杏花春、武陵春、海棠舂、牡丹春,皆漢女分居之。
  • 56.    小當家 第1集 - 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 芒果TV  .芒果TV[引用日期2022-02-14]
  • 57.    咸豐朝整飭吏治的舉措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22-08-21]
  • 58.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編.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檔案史料彙編 第5冊[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4.10:1828
  • 59.    《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之六·咸豐十一年十月九日》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3-04-27]
  • 60.    鄭天挺主編.清史 下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05:37-38
  • 61.    鄭天挺主編.清史 下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05:36
  • 62.    呂思勉.中國近代史[M]: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01:63
  • 63.    孟森.清史講義[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04:390
  • 64.    鄭天挺主編.清史 下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05:36-38
  • 65.    李治亭主編.清史 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2:1595-1596
  • 66.    愛新覺羅·奕詝  .清史網[引用日期2023-06-01]
  • 67.    高文文著.清朝十二鐵帽子王[M].武漢:華中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20.12.第167頁
  • 68.    故宮學的學科體系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6-01]
  • 69.    成乃凡編.增編歷代詠竹詩叢,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09.第1460-1461頁
  • 70.    《中國皇帝全書》編委會主編.中國皇帝全書,第6卷[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10.第3732頁
  • 71.    《中國皇帝全書》編委會主編.中國皇帝全書,第6卷[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10.第3732頁
  • 72.    鄧明編著.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紀錄[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10.第370-371頁
  • 73.    咸豐皇帝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6-11]
  • 74.    清人畫奕詝朝服像軸  .故宮博物院數字文物庫[引用日期2023-09-08]
  • 75.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21
  • 76.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23-524
  • 77.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30-531
  • 78.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42
  • 79.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51
  • 80.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63
  • 81.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57
  • 82.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46
  • 83.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69
  • 84.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66-567
  • 85.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71
  • 86.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55
  • 87.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60
  • 88.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49
  • 89.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53-554
  • 90.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38-539
  • 91.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44
  • 92.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62
  • 93.    文宗顯皇帝實錄 卷之三百五十六  .明清實錄[引用日期2023-10-25]
  • 94.    文宗顯皇帝實錄 卷之三百五十六  .明清實錄[引用日期2023-10-25]
  • 95.    文宗顯皇帝實錄 卷之三百五十六  .明清實錄[引用日期2023-10-25]
  • 96.    文宗顯皇帝實錄 卷之三百五十六  .明清實錄[引用日期2023-10-25]
  • 97.    圓明園最後一位主人的荒唐歲月  .新浪網—文史參考[引用日期2023-11-0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