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奕經

鎖定
愛新覺羅·奕經(1791年10月28日-1854年1月10日),字潤峯,清朝宗室,滿洲鑲紅旗人,乾隆帝曾孫、道光帝堂侄兼連襟、孝慎成皇后的妹夫(或姐夫)。 [1-2] 
內閣學士,兼副都統。道光五年(1825年)遷兵部侍郎。十四年任黑龍江將軍。十六年授吏部尚書,兼步軍統領。二十一年授協辦大學士。八月受命為揚威將軍,赴浙江抗英。到蘇州後一住二月。旋以夢見英軍逃竄,以為吉兆,乃進駐紹興。次年二月盲目出擊,分三路同時反攻寧波鎮海定海,皆大敗。後卻謊報軍情,掩敗為勝。《南京條約》簽訂後,以勞師糜餉、誤國殃民罪革職。二十三年,與琦善同被起用,充葉爾羌參贊大臣。咸豐三年(1853年)命率密雲駐防兵赴山東防堵太平軍,十二月卒於徐州軍次。 [1-2] 
本    名
愛新覺羅·奕經
潤峯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791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
1854年1月10日
主要成就
協辦大學士,署理藩院尚書
旗    籍
滿洲鑲紅旗

愛新覺羅·奕經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奕經早年經歷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初二日(1791年10月28日),奕經出生,是成哲親王愛新覺羅·永瑆的孫子、貝勒綿懿的庶子。後娶承恩公書明阿(舒明阿)之女(孝慎成皇后的姐妹),成為道光帝的連襟。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十一月,考封二等輔國將軍,賞給頭等侍衞,在乾清門行走。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八月,授尚茶正。九月,授奉宸苑卿。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二月,授內閣學士。是月,解去奉宸苑卿。四月,授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十一月,管理健鋭營事務。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八月,轉鑲藍旗滿洲副都統。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授嚮導大臣。
道光元年(1821年)八月,授正藍旗護軍統領。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解去正藍旗護軍統領、嚮導大臣、健鋭營、鑲藍旗滿洲副都統。
道光四年(1824年)六月,授正白旗蒙古都統。
道光五年(1825年)三月,管理外火器營。四月,授兵部侍郎。十月,轉正白旗滿洲副都統。
道光六年(1826年)十二月,授正黃旗護軍統領。
道光七年(1827年)五月,授左翼總兵。是月,調工部左侍郎。七月,調補鑲黃旗護軍統領。是月,授崇文門副監督。
道光九年(1829年)正月,賞乾清門侍衞。二月,調補左翼前鋒統領。
道光十年(1830年),隨長齡前往新疆抵禦浩罕入侵。十月,調補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十一月,調補吏部右侍郎。
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月,轉授吏部左侍郎。
道光十二年(1832年)三月,管理上虞備用處。
道光十四年(1834年)十二月,授崇文門副監督。七月,調補户部左侍郎。十二月,添派總理工程處,授黑龍江將軍
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調補盛京將軍
道光十六年(1836年)九月,授吏部尚書、步軍統領。是月,授正紅旗漢軍都統。十一月,奉旨在紫禁城內騎馬。
道光十八年(1838年)閏四月,調鑲黃旗都統。十二月,管理宗人府銀庫。
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授閲兵大臣。 [2-3] 

愛新覺羅·奕經抗擊英國

主詞條:浙東之戰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授協辦大學士。其時清軍在鴉片戰爭中接連失利。靖逆將軍奕山在粵戰敗,北犯之英軍又連陷定海鎮海寧波。九月初四日(10月18日),奕經被任命為“揚威將軍”,前往浙江抗英。道光帝把“揚我國威”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一再表示“朕惟卿等是望,亦惟卿等是賴也”“朕拭目以待捷音之至也”。
可是,奕經和奕山一樣腐朽庸懦。“出都時,或戰或撫,遊移兩可”。途經蘇州,既“聞夷信兇猛,槍炮迅利”,又迷戀此“金粉繁華地”,遂藉口奏稱“須在蘇州暫駐數日”,而足足逗留了50天之久。此時,英軍在浙肆掠餘姚慈溪奉化,奕山卻在蘇州尋歡作樂,“圍爐擁酒,侑以管絃”。有人勸其出兵,他就“啓帷探望日:‘寒哉氣也!’”隨其南下的一幫紈挎子弟“借其名以招搖”,他亦縱而不問,以致醜聞遠傳,“怨讟四起”。入浙後,赴杭州度了春節元宵節,才到紹興紮營。
是時,從各省所調之兵10000多,所募之勇20000佘,均已雲集於浙,“人人思奮,敵愾同仇”。但奕經卻乏勇而又無謀。他和參贊大臣文蔚始則以夢見英軍登舟出海為“佳兆”,定議“進剿”,繼而又往西湖關帝廟佔得“虎頭籤”,因寅屬虎,據以擇定“四寅期”——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年,1842年)正月(壬寅月)二十九日(戊寅日)四更(甲寅時)出師,分三路反攻寧波、鎮海、定海三城。同時,輕信來自“夷諜”的假情報,以為成此大功易如反掌。於是奏稱“儘可仰賴天威,一鼓戰勝”。然而,由於英軍早已有備,定海一路未舉先敗,寧波一路慘遭伏擊,鎮海一路城下敗逃,英軍乘勢反撲慈溪。文蔚連夜棄營逃奔,奕經倉皇遁回杭州,遂“擬請暫示羈縻”。道光帝“覽奏不止失望”,且大為震驚,轉而強調“可戰則戰,當守則守”,令奕經奏明打算“作何羈縻”,並急忙起用投降派代表耆英伊里布赴浙。四月,英軍攻陷乍浦。奕經“心悸股慄”.決計釋俘求和。然而隨即覺得自己身為“統領徵兵”之將,“會同辦理羈縻”有所不便,又奏請專委耆英出面“辦理羈縻事宜”。道光帝允其所請,委派耆英專辦“羈縻”,並密令奕經與伊里布“相機辦理,不必強攻”。從此,奕經更憚於出戰;有關乞和事,耆英、伊里布若不相告,他亦不往問,以至無所事事,“戎幕清閒”。而他本人也受到革職留任的處分。
南京條約》簽訂後,奕經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受到革職、斬監侯、鎖拿解京監禁的懲處。但次年三月,道光帝就決定把他與琦善、文蔚同時起用,賞給奕經四等侍衞,授葉爾羌辦事大臣。只因“邸報哄傳,人情震駭”,御史陳慶鏞等奏稱“刑賞失措,無以服民”,道光帝才被迫暫時收回成命。同年十月,奕經還是獲得敍用,賞給二等侍衞,任命為葉爾羌參贊大臣。 [2-3] 

愛新覺羅·奕經晚年去世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調伊犁領隊大臣。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吉沙爾地區的伯克誣稱某肇事之人為張格爾之子布孜爾罕。奕經並未認真審核,只憑當地法官刑訊逼供證詞便予認定奏聞。經伊犁將軍布彥泰等人先後遵旨複查,才發現此係冤案。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七月,道光帝傳旨切責奕經“昏聵謬妄”,將他革職發配黑龍江充當苦差。
咸豐元年(1851年)三月,賞給藍翎侍衞,作為伊犁領隊大臣。五月,賞給二等侍衞,作為英吉沙爾領隊大臣
咸豐二年(1852年)正月,授兵部左侍郎。是月,調刑部右侍郎。七月,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十二月,補放稽察內七倉大臣。
咸豐三年(1853年)三月,授工部左侍郎。是月,調刑部左侍郎。後被調到山東防堵太平天國北伐軍,十二月十二日(1854年1月10日)卒於徐州軍營,享年六十三歲。 [2-3]  [4] 

愛新覺羅·奕經人際關係

  • 曾祖: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
  • 祖父:成哲親王愛新覺羅·永瑆
  • 父親:貝勒愛新覺羅·綿懿
  • 母親:烏拉特哈克氏(額勒沁之女)
  • 哥哥:貝子愛新覺羅·奕緒
  • 妻子:佟佳氏(承恩公書明阿之女,孝慎成皇后的姐妹)、鄂卓氏(吉爾登額之女)
  • 妾室:王氏(王祥之女)、王氏(王忠祥之女)
  • 兒子:愛新覺羅·載聿(早夭無嗣)、愛新覺羅·載奉(早夭無嗣)
  • 養子:愛新覺羅·載鏗(奕紀之子) [2] 
參考資料
  • 1.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 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2252頁.
  • 2.    常林.《愛新覺羅宗譜》甲:學苑出版社,1998年:第119—121頁
  • 3.    陳勝粦.《奕經》,《清代人物傳稿》下編 第1卷: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31頁
  • 4.    阿拉騰奧其爾.布彥泰在新疆[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5(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