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契税暫行條例

鎖定
契税暫行條例是我國徵收契税的基本法規。1950年3月31日由政務院第二十六次政務會議通過,1950年4月3日政務院發佈,1954年6月11日財政部奉政務院 (54) 政財習字第48號批示的(54)財農範字第58號通知修改。該條例適用範圍是: 鄉村以完成土地改革地區為限,城市全國通用。條例規定的納税人是土地房屋買賣、典當、贈與或交換契約的承受人。徵收機關為土地房屋所在地的縣(市) 及相當於縣(市) 的人民政府。 契税税率是: 買契税,按買價徵收6%; 典契税,按典價徵收3%; 贈與契税,按現值價格徵收6%。 [1] 
中文名
契税暫行條例
通過時間
1950年3月31日
通過會議
政務院第二十六次政務會議
施行時間
1950年4月3日

契税暫行條例法規頒佈

契税暫行條例
國務院行政法規庫
財農範字第58號
政務院(已變更)
1950-4-3[1]

契税暫行條例摺疊法規內容

契税暫行條例
財農範字第58號
第一條為保證人民土地房屋所有權,並便利其移轉變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施行區域,鄉村以完成土地改革地區為限,城市全國通用。
第三條凡土地房屋之買賣、典當、贈與或交換,均應憑土地房屋所有證,並由當事人雙方訂立契約,由承受人依照本條例完納契税。
第四條契税由土地房屋所在地之縣(市)及相當於縣(市)之人民政府徵收之。
第五條契税税率之規定如下:
一、買契税,按買價徵收百分之六。
二、典契税,按典價徵收百分之三。
三、贈與契税,按現值價格徵收百分之六。
第六條先典後買之買契税得以原納典契税額,劃抵買契税款,但以承典人與買主同屬一人者為限。繼承原承典人之直系親屬及配偶以同屬一人論。
第七條交換之土地房屋,兩方價值相等者,免徵契税,不相等者,其超過部分,按買賣税率納税。
第八條凡機關、部隊、學校、黨派、受國家補貼的團體,國營和地方國營的企業與事業單位,以及合作社等,凡有土地房屋的買、典、承受贈與或交換行為者,均免納契税。(註解:關於免税的補充規定:(甲)政務院財經委員會1954年8月26日(54)財經財(財)字第128號函《復陝西省關於免納契税範圍問題的函》規定,私立學校購房屋,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可免徵契税;(乙)財政部1954年9月29日(54)財農範字85號《關於契税工作中幾個問題的解釋和規定的通知》規定,農民的房屋被國家徵用後,以所領的補償費購買房屋,經鄉人民政府證明,免徵契税;(丙)財政部1963年財農申字第371號《關於華僑用僑匯購買房屋免徵契税問題的覆函》和1963年財農申字第797號《函覆關於華僑用僑匯購買房屋免徵契税的問題》規定,華僑、僑眷、港澳同胞及其家屬用僑匯、外匯購買房屋,均給予免徵契税的優待;(丁)財政部1985年3月9日財農字第22號《關丁城市個人購買公用住宅徵免契税問題的函》規定,對經國務院批准的直轄市和各省、自治區確定實行公有住宅補貼出售的試點城市,個人購買公有住宅一律免徵契税。)
第九條凡屬共有土地房屋,如分析時應將原契連同分析單據呈驗核準後,另換新契,免徵契税,只收契紙工本費。
第十條已税契紙,如有毀壞或遺失者,得報請區村政府召集產鄰出具證明,申請補契,不另徵税,只收契紙工本費。
第十一條完納契税,應於產權變動成立契約後三個月內辦理投税手續,並按當地政府規定交款期限繳納契税。
第十二條凡進行田房買賣、典當、贈與或交換等行為而隱匿不報者,或實系買賣、典當、贈與或交換而以繼承、分析等名義立契企圖矇騙逃税者,除責令據實完納契税外,按情節輕重予以處罰,罰金以不超過應納税額的三倍為限。
第十三條凡匿報產價者,除責令據實補交短納税額外,按情節輕重予以處罰,罰金以不超過短納税額的二倍為限。
第十四條凡已辦理契税手續而逾期不交納税款者,除限期追繳應納税款外,並酌情課以滯納金,滯納金以不超過應納税額的百分之五十為限。
第十五條偽造證據,侵佔他人產業,或以應沒收之敵逆房地產、冒名補契投税者,除沒收已交税額外,並送請人民法院處理。
第十六條本條例施行細則,得由各省(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並報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備查。
第十七條本條例自公佈之日施行。
參考資料
  • 1.    王美涵.税收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