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契刀

鎖定
契刀,漢語詞語,讀音為qì dāo,意思是古錢幣名。 [2] 
中文名
契刀
拼    音
qì dāo
解    釋
古錢幣名
出    處
《漢書·食貨志下》

契刀詞語出處

《漢書·食貨志》載:“王莽居攝,變漢制,……造大錢(大泉),徑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錢五十”。 又造契刀、錯刀。 與五銖錢凡四品,並行。” 栔刀的形制與錯刀相同,狀似現今的鑰匙;刀首有環,長約二寸,銅質,重約16克,刀上鑄有“栔刀五百”四字,意即一枚當500枚五銖錢。 始建國元年(公元9 年)王莽第二次改變幣制,因“劉”字含有金、刀,故取消五銖錢和栔刀、錯刀,專用大小泉。 [1] 

契刀詞語解釋

古錢幣名。契刀,又作“栔刀”。西漢末年王莽第一次改變幣制時於孺子劉嬰居攝二年(公元7年)鑄行的三種貨幣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