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奎文塔

鎖定
奎文塔,位於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信江北岸的岩石山上。 [2]  奎文塔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當時塔名“見龍”,塔下是信江和豐溪河交匯形成的大潭,清嘉慶年間重建易名為“奎文塔”。 [3] 
奎文塔為七級八角形,高49.7米,徑10米,磚石結構,內有石階,可盤旋而上。 [1] 
2018年3月7日,奎文塔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8] 
中文名
奎文塔
地理位置
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8] 
批准單位
江西省人民政府 [8] 
編    號
6-3-030 [8] 

奎文塔歷史沿革

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見龍塔始建。塔下是信江和豐溪二水匯流而成的大深潭,古稱“龍潭”。據史料記載,水滸石壁之上,曾鐫刻有篆書“龍潭”兩個大字,因此古塔原名為“見龍塔”,俗稱“龍潭塔”,後塔坍,僅存二級。 [2]  [4-5] 
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郡守王賡言率同通判汪正修、上饒知縣賴勳在僅存的原塔二層之上重新加建五級,頂層祀奉梓潼帝君神像,易名“奎文塔”。塔下原建有塔院數楹,中有純陽樓、惠濟夫人祠、蒼頡祠、惜字爐、觀水亭諸勝。 [2]  [4] 
清末,除惜字爐外,附屬建築均已毀。 [2]  [4] 

奎文塔建築特點

奎文塔高49米,徑10米,八角形磚石結構。第四層的壁上,鑲嵌有王賡言等重修奎文塔的青石碑記三塊,三至七層的塔磚中,有當年各磚廠的印記。塔內有石階,可盤旋而上。 [2] 

奎文塔歷史文化

奎文塔相關人物

王賡言(1752—1825年),字贊虞,別號簣山,山東諸城人。嘉慶十四年(1809年),王賡言被任命為廣信府知府,不久,調到南昌任江西按察使,掌管江西糧道。嘉慶十七年(1812年),王賡言重新回到廣信府知府任上,前後當了兩任知府,當政了七年。 [7] 
王賡言在廣信知府任上七年,和厚勤勉,遇事立辦,為官清廉,頗著政績,尤其熱衷地方文教建設事業,為後代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王賡言與通判汪正修、上饒縣知縣賴勳等人帶頭捐俸重建了奎文塔(龍潭塔)。奎文塔初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清代已經坍塌為一堆廢墟,僅剩塔基以上兩級。奎文塔,地鎮三江水口,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形象上都是當時信州城的標誌建築。王賡言按清代風水塔的規置在僅剩的兩級塔體上重建五級,並在塔下配建了塔院,奎文塔下兩級是明代規置,上五級是清代風格,一塔見證兩朝。 [6] 

奎文塔傳説軼事

據《上饒縣誌》(同治版)記載:該塔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一1620年),塔名見龍。塔下是信江和豐溪二水匯流而成的大深潭,據傳,河滸巖壁之上,曾鐫刻隸書“龍潭”二個大字,時民眾為求豐收,遂建塔於潭邊,塔名“見龍”,故別名“見龍塔”。 [7] 

奎文塔保護措施

2018年3月7日,奎文塔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8] 

奎文塔旅遊信息

  • 地址
奎文塔位於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信江北岸的岩石山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