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奉和山池

鎖定
《奉和山池》是南北朝庾信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前六句寫遊幸場面,文辭工穩而力避富麗;後六句寫山池景色,琢句精巧且筆致清新。
作品名稱
奉和山池
出    處
《庾開府集》
作    者
庾信
創作年代
南北朝
作品體裁
五言詩

奉和山池作品原文

奉和山池
樂宮多暇豫①,望苑暫回輿②。
鳴笳陵絕浪③,飛蓋歷通渠④。
桂亭花未落,桐門葉半疏。
荷風驚浴鳥,橋影聚行魚。
日落含山氣⑤,雲歸帶雨餘⑥。 [1] 

奉和山池作者簡介

庾信(513~581)南北朝文學家。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早年曾任梁湘東國常侍等職,陪同太子蕭綱等寫作一些綺豔的詩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亂,庾信時為建康令,率兵禦敵,戰敗。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公元554年(承聖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被留在長安,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又稱“庾開府”。庾信迄今被傳誦的詩賦,大抵是到北方後所作,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詩歌蒼勁沉鬱,和他經歷戰亂及對北方景物有較深的感受有關,代表作有《擬詠懷》27首。他的樂府歌行,常常使用比興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楊柳歌》等。庾信在辭賦方面的成就並不亞於詩歌,同時又是南北朝駢文大家。明人輯有《庾開府集》。 [2] 

奉和山池作品註釋

①樂宮:長樂宮,西漢主要宮殿之一,系漢高祖就秦興樂宮改建而成。此借指梁皇家宮殿。暇豫:閒暇逸樂。豫,逸樂。
②望苑:博望苑,漢宮苑名,系漢武帝為戾太子建,以供其交接賓客。此借指梁皇家苑囿。回輿,乘車周遊。輿,車。
③笳:胡笳,形似笛子,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樂器。陵:越。絕浪:極高的浪。
④飛蓋:疾馳的車輛。蓋,車蓋,代指車。通渠:四通八達的大道。渠,通“衢”。
⑤山氣:山中雲霧之氣。
⑥雨餘:雨後濕氣。

奉和山池作品賞析

既是奉和之作,開頭少不得要鋪排一番皇家出遊的盛大場面。梁武帝在位時期,“五十年中,江表無事”。因而首句寫長樂宮中一派安逸閒暇,既歌頌了天下太平的盛世氣象,也是梁廷悠遊生活的真實寫照。鑾輿暫時在博望苑小作逗留,鳴笳的聲浪在山池的水面上迴響,華麗的車蓋沿着長長的渠道迤邐而來——三四句只從鳴笳聲的高亢與飛蓋的動勢落筆,便有聲有色地寫出了太子出遊時儀仗簇擁的勢派。
後六句一句一景,兩兩相對。桂亭尚未落花,而桐樹葉子已有一半稀疏,可見正是桂花盛開的中秋時節。“桂亭”、“桐門”當是就亭館周圍多桂樹或桐樹而言。如此精煉的構詞,卻概括了山池周圍桂花繁茂、桐林清幽、亭台樓閣點綴其間的優美景色。而“花未落”和“葉半疏”這一近乎樸拙無味的對仗,又以本色的語言一洗皇家池苑的富貴氣息,烘托出山池的清疏雅緻來。
在苑臨秋色的靜態描寫背景上,作者又捕捉到水面上魚鳥的活潑動態,給這幅山池遊幸圖增添了無限生趣:清風吹過荷葉,驚起了在池中沐浴的小鳥。橋上行人的倒影,引來了在水中游動的魚羣。這聯對偶,以“浴”和“行”這兩個動詞形容魚和鳥在受驚前閒適自在的情態,又以“驚”和“聚”形容鳥為荷間清風所驚動、魚為水中人影所吸引的動態,不僅準確地刻畫了魚和鳥的形體動作特徵,且通過動詞的疊用和活用,從一靜一動兩方面反襯出山池平時的清靜,結尾寫日落時分,雲歸山谷、尚待雨後的濕氣,以雲歸暗喻人歸之意,筆端包含水分,讀之如能感受到山池空氣的滋潤和清新。
這首詩前六句寫遊幸場面,文辭工穩而力避富麗;後六句寫山池景色,琢句精巧且筆致清新。因而雖是奉和之作,卻並未落入一般宮廷應制詩華貴刻板的俗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