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奇雲

(202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奇雲》是一部由[美]約翰·杜海姆·彼得斯所著書籍,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文名
奇雲
作    者
[美]約翰·杜海姆·彼得斯
譯    者
鄧建國
出版時間
2020年12月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頁    數
500 頁
ISBN
9787309152470
原作品
The Marvelous Clouds: Toward a Philosophy of Elemental Media
定    價
88 元
裝    幀
精裝
副標題
媒介即存有

奇雲內容簡介

何謂雲之奇?似有似無,亦真亦幻,難以名狀。
何以知雲之奇?可以用眼看(身體),可以用筆畫(技藝),可以用望遠鏡觀測(技術)。若無眼睛、畫筆、望遠鏡,便不知雲之奇。有了它們,關於奇雲的描述與記錄,匯聚成文化之河,流經時空。
彼得斯問道:若無船舶,海洋是否已經神秘?若無火種,自然是否依然狂暴?若無時鐘和曆法,時間該如何感知?若無書寫,人類是否依然矇昧?……他往來於古今中外,穿梭於學科之林,用現代科學解答古老謎題:人與自然的關係究竟為何?
若無天問,難有奇雲。憑一己之力,跨十數學科,彼得斯的思想實驗最終凝聚成這本《奇雲》,貫穿着一條中心線索——無媒介,不存在;真意卻在言外:人類若能超越媒介,便超越了自身。
看透媒介,繞不開這本《奇雲》。不要用力讀它,讓它向你舒緩綻放,如立於高山之巔,看雲海翻湧,必有所悟。 [1] 

奇雲作者簡介

約翰·杜海姆·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美國當代著名的媒介史學家、傳播理論家和傳播哲學家,國際傳播學會(ICA)會士,有“美國傳播學界的稀有動物”之稱,具有崇高聲望。彼得斯為斯坦福大學傳播學博士(1986),曾長期執教於艾奧瓦大學(1986-2016),任克雷格·貝爾德講席教授,現為耶魯大學英語、電影和媒介研究教授。著有《對空言説:傳播的觀念史》(1999)、《取悦深淵:自由言説與自由傳統》(2005)、《奇雲:媒介即存有》(2015)、《撒播知識:歷史中的信息、圖像和真理》(2020)。 [1] 

奇雲目錄

推薦序(黃旦)
中文版前言
譯者導讀
緒論
居中狀態(In Media Res)
第一章 理解基礎設施型媒介
媒介非表意,媒介即存有
充滿喜悦的1964年
槓桿作用(leverage)
技術(technik)和文明
基礎設施主義(infrastructuralism)
存有與物
經驗與自然
媒介和自然,以及媒介作為自然
浮游於多舟之上
第二章 論鯨類和船舶;或,我們的存在港灣
海洋是媒介嗎?
海洋棲居地中的鯨類
呼吸、臉和聲音
幻想之歷史
沒有基礎設施的政治性動物
有技藝而無技術
非共時性
關於吸血鬼烏賊和家貓
整齊有序與航海技術
自然與技術之間的相互模仿
第三章 一場關於火的佈道
作為煙火之技術
人類的生態優先性
維斯塔火
關於氧氣和油
意義:模糊而強烈
容器型技術
定居地和其他容器
植物的馴化
動物的馴化
人的馴化
第四章 蒼穹中的燈光:天空媒介I(時間)
天空媒介
閲讀天堂
計時
生物歷
日和年
曆法之爭
曆法改革和慣性
被圍困的夜晚
日晷
定位
第五章 時代和季節:天空媒介II (時機)
時鐘和曆法
機械時鐘
時間之協調
塔樓
虛空之召喚
作為氣象兵的海德格爾
天氣和眾神
天氣與現代性
第六章 “臉”與“書”(銘刻型媒介)
語言與書寫
作為媒介的身體
手勢、演講和書寫
遠程在場和(肉身)在場
作為權力技術的書寫
最具變革力量的技術創新
固定和擦除
書寫史上的里程碑
用眼睛聆聽
時空的相互轉化性
第七章 上帝和谷歌
知識之網
宇宙作為一座圖書館
要存在就得先被感知
請繼續搜索
谷歌:一種宗教媒介
生命之書
標籤的節日
充滿了“等等……”的宇宙
有偏向的記錄
本體論是彎曲的
媒介與神學(六重宇宙)
聖哲的放手
結論:意義的安息日
附錄
鯨類通訊中的非共時性
客觀時間線
致謝
譯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