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失踪者

下落不明、未被寻获的人
展开13个同名词条
"失踪者"作为汉语词语,指因各种原因失去踪迹且未被寻获的人群。该词在司法实践中特指超过48小时未被发现而进入法律程序的个体,法医学中运用DNA分型技术对其身份进行鉴定。其语义延伸至文学领域,用以构建荒诞叙事或隐喻被主流话语遮蔽的群体,如韩松落小说通过失踪者群像揭示现代生存困境 [1],穆旦则因历史原因成为文学史上的"失踪者"。
拼    音
shī zōng zhě
词    性
名词
法律界定
失踪满48小时可立案
文学隐喻
制度压抑的象征符号 [1]
身份鉴定
STR分型技术应用

词语释义

播报
编辑
"失踪者"由动词"失踪"加后缀"者"构成,其中"失"包含失去控制、未达目的等四重含义,"踪"指行动痕迹。在法律实务中,公安机关对失踪者立案需满足48小时失联条件,该标准既区别于短期失联情形。

文学意象构建

播报
编辑
西部文学作品中常以失踪者为叙事载体,如《晚春情话》通过蒲一林寻亲等情节建立卡夫卡式荒诞感。该意象包含三层维度:
  • 批判现代制度对个体的规训暴力 [1]
  • 将西北荒野转化为精神救赎场域 [1]
  • 通过地理迁徙探索存在主义命题 [1]诗人穆旦则因作品长期被忽视,被喻为"文学失踪者",其重新发现过程被视作对主流文学史书写的修正。

法医学应用

播报
编辑
2024年法医学研究确认: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引入使骨骼降解样本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7%,为陈年失踪案件侦破提供新可能。

社会寻助体系

播报
编辑
公益寻人平台形成多层级网络:
  • 《等着我》栏目实现全媒体覆盖
  • 警方协查通告包含悬赏机制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4小时内发布的寻人启事找回率达99%,亲属DNA预存制度使身份确认效率提高40%。

语义扩展

播报
编辑
该词衍生出"文化失踪者""历史失踪者"等概念,指代被主流叙事忽略的群体。在语言学层面,'失踪者+'构词模式催生出'失踪者文学'等跨学科术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