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失粘

鎖定
失粘為作近體詩(也稱格律詩)術語。寫作律詩、絕詩時平仄失誤,聲韻不相粘之謂。即應用平聲而誤用仄聲,或應用仄聲而誤用平聲。又據宋陳鵠《耆舊續聞》,表啓之類的駢儷文字,若平仄失調,在當時也叫失粘。
中文名
失粘
定    義
為作近體詩(也稱格律詩)術語,寫作律詩、絕詩時平仄失誤,聲韻不相粘之謂
釋    義
作詩時平仄失誤,聲韻不相粘
出    處
《耆舊續聞》

失粘正確説法

關於近體詩(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的“粘”、“對”;“失粘”、“失對”
律詩每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與上一聯對句, 第二字的平仄相同,稱為粘;一聯之中對句第二字與出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反,稱為對。 [1] 

失粘用法介紹

不合乎粘的規則的,叫“失粘”;不合乎對的規則的,叫“失對”。初唐時,格律未嚴,“粘”的規則尚未確定下來,所以有少數失粘的現象,直到王維還是如此。唐詩中,即便如詩仙李白,其所作律詩中甚至也常見失粘的現象,河南文藝版《唐宋詩詞名家精品類編-李白卷》中曾有評價,“太白之作七律,多失粘,然其音響節奏不減杜律,蓋得力於個性體之內節奏也”。至於“對”的規則,似乎確定得較早,所以在唐詩中極少失對的情形。宋代以後,失粘和失對成為大忌,更沒有人犯這些規則了。
作近體詩時應儘量避免失粘、失對。如因迫不得已使用了失粘、失對的句子,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拗救的,但那是很麻煩的,而且三連仄、三連平、孤平等是無法拗救的。
參考資料
  • 1.    葉軍,彭玉平,吳兆路,趙毅,雷恩海著;汪湧豪,駱玉明主編. 中國詩詞 卷4 第3版[M].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18.11.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