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失竊的信

鎖定
《失竊的信》是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所寫的短篇小説。這部小説首次出現於《禮物:給1845年》(1844),並很快被轉載在了許多雜誌和報紙上。
故事寫王后接到一封信。正準備看時國王走了進來。王后來不及收藏,乾脆把信放在桌子上。如她所料,國王果然沒有注意。但隨後進來的D部長卻發現了,他當着王后的面,用外表相似的另一封信換走了王后的信。信對王后很重要,她委託警長替他找回這封信。警長採取各種辦法,跟蹤、秘密搜查寓所,甚至假扮強盜,半路攔住部長搜身,但都一無所獲。他只好求助於私家偵探杜賓。杜賓根據推理,判斷大臣也會像王后一樣將信藏在顯眼的地方,於是也在大臣的眼皮底下,用一封假信在大臣客廳的卡片架上換走了王后的信。 [1] 
這是愛倫·坡以虛構的C·奧古斯特·杜賓為主人公所著的三部偵探故事的第三部,另外兩部是《莫爾格街兇殺案》和《瑪麗·羅傑奇案》。這些故事被視為現代偵探小説的重要的先驅。 [2] 
作品名稱
失竊的信
外文名
The purloined letter
作品別名
竊信案
作    者
【美】埃德加·愛倫·坡
作品出處
《禮物:給1845年》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發表時間
1844年
字    數
10000 [3] 

失竊的信內容簡介

《失竊的信》插圖 《失竊的信》插圖
法國皇宮的一位重要人物接到一封密信,未來及細讀,就因國王的突然出現而將信擱置一邊,這時一位想謀得政治利益的大臣恰在一旁,便當着王后的面將信拿走,而王后因為國王在場而無可奈何。後來,王后委託巴黎警察局長將信找回。警察局長几乎搜遍了大臣的家卻一無所獲,只得求教於偵探杜賓。社賓假裝去拜訪大臣,在大臣家中發現:原來信被改裝後就大模大祥地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上。
於是,他再次託辭拜訪,用一封相似的信將王后失竊的信掉包,最終解決了王后的難題。 [4] 

失竊的信創作背景

坡本人精神並不正常,在《被竊的信》等小説中的對邏輯的着迷,只是在他感覺自己快要發瘋時,用來證明自己的理性的。《被竊的信》是不正常的人寫的不正常的作品。 [5] 

失竊的信人物介紹

杜賓
該篇小説的主人公杜賓,是第一個出現在一系列小説中並貫穿始終的人物。這個作者鍾愛的業餘偵探是個沒落貴族,他聰明機智,知識淵博,又有很強的推理能力和詩人般豐富的想象力,因此能破獲極其複雜的案件。這篇小説中,明明知道是D部長偷的信,警察局長卻無能為力,而杜賓受到一個八歲小孩的啓發,即完全站在D部長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替他想問題,這樣,加上杜賓的想象力以及警察局長失敗的教訓,杜賓很快就意識到信藏在何處,並巧妙地設置的圈套使D部長上當,以和D部長偷信時所用的相同辦法偷回了那封重要的信。小説通過這一系列情節,生動地刻劃了一個出色的業餘偵探的形象。 [6] 
“我”
小説中的“我”,也是偵探小説中常常出現的陪襯人物。“我”一般都是外行,小説中經常由“我”提出一些簡單可笑的問題,來引起主人公的長篇大論,讀者才可能知道杜賓是如何受到孩子的啓發,如何設置的圈套,又是如何進行推理的。“我”一般在性格上沒有什麼特點,其作用就在於襯托,使主人公顯得更加聰明能幹,無所不知。 [6] 

失竊的信作品鑑賞

失竊的信作品主題

《失竊的信》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卻很奇特,從篇名上就可以看出,這是講一個偷信的案件。然而並不是一般的偷竊案,而是一個很奇怪的偷竊案,它奇就奇在作案人的身份、作案的方法昭然若揭,但就是找不到作為證據的贓物——信。為此,巴黎警察局長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興師動眾,運用各種先進技術和手段,仔仔細細地搜查了作案人的房間,卻徒勞無益。最後,還是小説的主人公——業餘偵探杜賓找到那封“失竊的信”。而破案的方式卻讓人啼笑皆非,是用杜賓所説的“八歲小孩的推理能力”進行推理找到了信。這簡直是對巴黎警察的極大嘲弄。 [6] 

失竊的信藝術特色

故事充滿懸疑色彩,這是偵探小説的一大特色。在偵探小説中,人物塑造往往是次要的,作家關注的核心似乎是故事和其中的絲絲相扣的邏輯推理。拉康認為,在整個故事中,信本身的內容並不重要,無論它是情書或是密謀信、告密信還是求救信而重要的是它對主體的制約作用。故事中的“信”的所有權與隱藏過程—直在逃避自身並不斷地成為讀者關注的焦點。 [4] 
《失竊的信》中的人物主要有四種角色:“受害者、罪犯、偵探,以及被罪案威脅又無力破案的人”。這包括證人、嫌疑犯,還有能力平庸的警察和偵探的助手。
愛倫·坡筆下的杜賓,這個性格怪異的業餘偵探成了後世鼎鼎大名的福爾摩斯的前身。他生性孤僻、具有幻想陰鬱的氣質,不僅想象力卓越,也具有超常的理性分析能力,同時具有詩人和數學家的才能。他嗜好黑夜,博聞強記,愛沉思,又好幻想。
小説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敍述角度。從敍事學意義上來看,它代表着一種敍事技巧的自覺性。
“我”行走於小説文本之間,並不插入作家的現實生活,但對於讀者來説,這一點會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因為第三人稱的敍事傳統穩固了閲讀心理,“我”與作家肯定具有權大的認同感,這一認識與我們在閲讀坡的小説時所遇到的敍述語氣產生了矛盾。當最終我們發現了“我”的仿真性敍述語氣欺騙了閲讀感受時,反諷就產生了。言此意彼的敍述態度使文章的表層、深層敍述產生了一種張力,故事性是這種反諷導致的必然結果。讀者所看到的只是一些虛構性的故事,從而使説話者與讀者之間產生了距離。 [4] 

失竊的信作品影響

坡的短篇小説傑作甚眾,但就單篇作品而言,最為評論界關注的可能莫過於《失竊的信》(The Purloined Letter)。一個多世紀來,評論它的文章連篇累犢,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派的雅克·拉康對這篇小説情有獨鍾,借用《竊信案》的文本精到地闡釋自己的學術理論。而解構主義大師雅克·德里達對拉康評論的批評更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這篇小説的興趣。 [7] 
評論界對於《失竊的信》的關注一度集中於它對於偵探小説這一形式的貢獻。確實,在情節沒計、人物建構和敍述方式上,《失竊的信》都是偵探小説的奠基之作。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便是脱胎於杜賓,而華生醫生的形象則來自坡的小説中的敍述者“我”。 [5] 

失竊的信作品評價

偵探文學研究專家霍華德·梅克雷夫特:“這個杜賓也是坡的自我理想化身,因為他自幼聰穎異常,處處想表現自己的優越.所以就把社賓寫成具有超人智力、觀察人微、料事如神的理想人物,為了襯托他的了不起,又借一個對他無限欽佩、相形見絀的朋友來敍述他的事蹟。” [4] 

失竊的信作者簡介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生於1809年1月19日,逝於1849年10月7日,美國作家,詩人,編輯和文學評論家,美國浪漫主義思潮時期的重要成員。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説聞名於世,他是美國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驅者之一,又被尊為推理小説的開山鼻祖,進而也被譽為後世科幻小説的始祖。他是第一個嘗試完全依賴寫作謀生的知名美國作家,從而導致貧困潦倒。 [8] 
參考資料
  • 1.    趙炎秋主編,文學批評實踐教程[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9,第133頁
  • 2.    (美)麥克尼爾著;普雅雯譯,丘吉爾的秘書[M],重慶出版社,2013.11,第119頁
  • 3.    愛倫·坡著 陳良廷等譯.愛倫·坡中短篇小説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06
  • 4.    迴歸文本:《失竊的信》文本分析 徐坤 - 《飛天》- 2010年24期
  • 5.    潘一禾著,故事與意義:現代西方文學名著品評=STORIES AND MEANINGS: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DERN WESTERN LITERATURE CLASSICS[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01,第93-94頁
  • 6.    王洪 吳嶽添主編,世界短篇小説名著鑑賞辭典[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03月第1版,第969-970頁
  • 7.    何寧.《竊信案》:文本與批評的對話[J]-外國文學評論.2001(4)
  • 8.    埃德加·愛倫·坡生平經歷  .網易讀書.09/1019[引用日期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