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陽村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石井社區下轄村)

鎖定
太陽村,位於坪山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石井村、李屋村、嶺腳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地勢平坦;主要山嶺有涼帽嶺、楊木坑、松崗坑和田頭山,其中田頭山最高,海拔約683米;附近有石坳水庫和楊木坑水庫。始建於清朝,由大坪和楊木坑兩個自然村合併後各取村名首字諧音(客家方言中"大"與"太"同音),取名太陽村。
中文名
太陽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石井社區
地理位置
坪山街道東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石井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彭姓和陳姓。彭姓先祖最早從河南遷徙到廣東潮州、經今梅州豐順、興寧等地,再遷移至石井老屋村;清朝中期從石井老屋村遷移至石井村,後從石井村遷移至此。陳姓先祖最早從江西遷移到今廣東五華縣,最終遷移至此。
2015年末,户籍人口86人,其中男性45人,女性41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86歲(女)非户籍外來人口約10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約3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50人,主要分佈在美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花生、甘蔗等。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傳統農耕成為歷史。2005年,成立深圳市坪山太陽股份合作公司,村民成為股東。現村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和管理為主,有4棟廠房,2015年租金收入約3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和房屋出租等。
省道S359線坪葵路、省道S356線橫坪公路、比亞迪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初通電,s0年代中期通電話,1997年通自來水,90年代末通互聯網,201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5座,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彭氏宗祠,始建於清末,20世紀70年代重修,佔地面積約70平方米,為單開間兩進一天井佈局,宗祠門前有對聯"商賢世澤;宋史家聲"。外牆保存完好,內部有少許破損,現仍作為宗祠使用。
陳氏祖公廳,始建時間不詳,佔地面積約80平方米,內部部分坍塌損壞,仍為村民使用。過去曾組建有麒麟隊,在當地頗有名氣。逢年過節時,該村麒麟隊會在整個坪山鎮和葵涌巡迴表演,通常會巡演半個多月,口碑較好。
彭姓村民於每年農曆八月初一至重陽節間選定一日到楊木坑老村祭拜先祖。部分彭姓村民同樣會在農曆八月初一後選定一日,與石井村、老屋村、井子嚇村、田頭埔村的彭姓村民一起到大亞灣掃墓,祭拜共同先祖。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至重陽節,陳姓村民會到坪山赤坳墓園祭拜先祖。
代表性人物∶
彭治華(1934—),曾任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處級審判員。陳桂生(1934-),曾任深圳市福田區財政局副局長。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1 坪山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