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陰曆

鎖定
曆法的一種。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週期(即“朔望月”)制定,因古人稱月球為“太陰”,故稱“太陰曆”,簡稱“陰曆”。 [1] 
中文名
陰曆
外文名
lunar calendar
別    名
太陰曆
月亮歷
隸    屬
曆法

陰曆算法

陰曆,其計算方法是: 以太陰圓缺一週為一月,歷時29日12小時44分2.8秒,太陰圓缺十二週為一年,歷時354日8小時48分33.6秒。每一年的12個月中,“大建”每月為30天; “小建”每月為29天;在逢閏之年,將12月改大月為30天。該歷以30年為一週期,每一週期裏的第2、5、7、10、13、16、18、21、24、26、29年,共11年為閏年, 不設置閏月,而在12月末置一閏日,閏年為355日,另19年為平年,每年354日。故平均每年為354日8小時48分。按該歷全年實際天數計算,比迴歸年約少10日21小時1分,積2.7迴歸年相差一月,積32.6迴歸年相差一年。該歷對晝夜的計算,以日落為一天之始,到次日日落為一日,通常稱為夜行前,即黑夜在前,白晝在後,構成一天。

陰曆太陰曆

人們通過觀察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編制了太陰曆。他們規定七天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班,從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別:太陽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我們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就是由此演變過來的。

陰曆區別關係

陽曆也就是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數積累起來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裏,這一年叫做閏年,故而閏年的二月有29天。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按照一般的説法,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區別。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折中的歷,即是所謂陰陽合曆,中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有人叫它農曆),即是這種陰陽合曆。它跟陰曆一樣,也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朔望月),由於朔望月的長度並不是固定的,為29天多,取整計數,農曆月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以調整四季,夏曆約每過二、三年多一個閏月。 [2] 
“陰曆”又名“太陰曆”,系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再配合地球繞日一週之時數為一年,中國在民國元年前採用此歷,為與現行之歷相對稱,故名之曰“舊曆”。一般人以為陰曆適合於農家,而名之日“農曆”,細究,陰曆和農曆是有區別的。農曆,顧名思義,為指導農業生產的歷法,以二十四節氣來分別。因每月天數不能有奇零,故陰曆一個月為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每月以合朔之日為首,即以朔日為初一日。每年以正月(中氣雨水所在朔望月)的朔日為歲首
地球繞日一週,即月球繞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內之月數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個月,僅三百五十四日,與歲實相比較,約餘十一日,積至三年,餘三十三日,故每三年須置一閏月,尚餘三日或四日,再積二年,共餘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可置一閏月,平均計算,每十九年須置七閏。以有節無氣之月為閏月,有閏月之年為閏年,閏年有十三個月,平年則十二個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