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陰寺

鎖定
太陰寺俗稱卧佛寺,位於絳縣衞莊鎮張上村中,坐南朝北。南北長108米,東西寬81米,佔地面積為8748平方米,始建於北魏時期。 [2] 
太陰寺是研究古代建築、壁畫、雕刻藝術以及佛教歷史的珍貴遺產,幾經證實太陰寺是國家圖書館,被視為鎮館之寶《趙城金藏》的主要雕印地。
2001年,太陰寺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太陰寺
地理位置
絳縣衞莊鎮張上村中
佔地面積
8748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
始建年代
北魏時期
別    名
卧佛寺
批准單位
國務院

太陰寺歷史沿革

北魏時期(公元386至534年),始建太陰寺。
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及明清時期均有修繕。 [1] 

太陰寺建築格局

太陰寺坐南朝北,二進院落。佔地面積8748平方米。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有山門、北殿、南殿。南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檐下懸掛“大雄寶殿”木匾乃金大安二年(1086年)鐫刻。柱頭斗六鋪作單抄雙下昂,重計心造,螞蚱形耍頭,每間施補間鋪作一朵。殿內中部設木製佛龕,龕內有木雕釋迦牟尼卧像一尊。像長4米,高1.5米。雕造於金大定十年(1170年)。龕內繪有明洪武五年(1372年)繪製的一組佛弟子弔唁壁畫。 [2] 
太陰寺原中軸線依次排列有山門、過殿、大雄寶殿、舍利塔。兩側分別排列有東配殿、西配殿、東耳殿、西耳殿、齋堂和僧舍。現僅存過殿和大雄寶殿。過殿台基為宋金時期遺存,木構為1916年(民國五年)失火燒燬後,從附近範村整體搬遷來的1座家廟。大雄寶殿為金代遺構,寺內保存有木雕像5尊,彩塑4尊,五代至清碑共7通。 [3] 

太陰寺文物遺存

太陰寺內存有中國最大的獨木雕卧佛:一尊軀長4米、獨木金身釋迦牟尼涅槃卧像。造型端莊,誇張得當,神態安詳。木雕神龕內還完好保存有明代洪武年間繪製的一組弔唁壁畫,十分生動、形象。據元代碑文記載,這是金大定二十年雲公、法澍(佛龕西側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陰寺、補雕《趙城金藏》時雕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時雕刻的還有三士佛像。
釋迦牟尼涅槃卧像 釋迦牟尼涅槃卧像
太陰寺是大藏經《趙城金藏》的重要雕印地,歷代刊刻大藏經中流傳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經《趙城金藏》,是目前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被譽為有史以來第一大發心的藏經。大藏經從開雕到續雕、補雕、印製,歷經金、元兩個朝代。太陰寺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雕印場所。龕內有明洪武五年繪製的一組弔唁壁畫。同時繪製了南北大殿內的巨幅壁畫。可惜的是殿內極為珍貴的金代壁畫與三士佛像的頭部,在民國十二年被地方鄉紳勾結古董商賣給了荷蘭帝國。 [1] 
壁畫 壁畫

太陰寺文化活動

《探索發現》欄目拍攝的《趙城金藏之四方奪寶》、《趙城金藏之絳縣因緣》含有太陰寺的介紹,於2016年4月在中央十套播放。 [5] 

太陰寺研究價值

太陰寺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壁畫、雕刻藝術以及佛教歷史的珍貴遺產。 [1] 
太陰寺大雄寶殿的建築風格體現了晉南早期建築較高的藝術水平,是研究早期建築的重要實例標本,具有重大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3] 

太陰寺保護措施

1986年,太陰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1年,太陰寺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太陰寺旅遊信息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絳縣衞莊鎮張上村
太陰寺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收費標準:門票免費
交通指南:自駕路線:從垣孫高速絳縣橫水高速口下,沿沁東線絳縣方向行駛約19.3公里,即到太陰寺景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