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華鎮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太華鎮)

鎖定
太華鎮,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位於大田縣西北部,東鄰文江鎮前坪鄉均溪鎮,西北與永安市接壤,北接建設鎮,西南鄰上京鎮。區域面積為245.54平方公里。 [1] 
2019年,太華鎮下轄24個行政村:玉井村、羣團村、華溪村、小華村、温坑村、仕坑村、魁城村、張地村、萬湖村、西埔村、莒坑村、甲魁村、湯泉村、羅豐村、池元村、德安村、高星村、黃沙村、錦溪村、潘車村、華山村、坑頭村、大合村、太華村。 [2]  2018年,太華鎮户籍人口為37031人。 [1] 
2018年,太華鎮有工業企業56個,其中規模以上1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1] 
中文名
太華鎮
行政區劃代碼
350425105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
面    積
245.54 km² [3] 
下轄地區
2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太華村
電話區號
0598
郵政區碼
36610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70 萬(2018年)
車牌代碼
閩G

太華鎮歷史沿革

原為尤溪縣和永安縣轄地,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劃歸大田縣。
明清時期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都。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為第三區太華鄉和湯泉鄉。
1949年為太華鄉。
1950年2月屬縣第三區。
1954年成立區一級辦事處。
1957年置太華鄉。
1958年成立太華人民公社。
1961年湯泉從太華分出,另立公社。
1970年湯泉復歸太華公社。
1984年改製為太華鄉。
1993年改鎮。 [4] 

太華鎮行政區劃

2019年,太華鎮下轄24個行政村:玉井村、羣團村、華溪村、小華村、温坑村、仕坑村、魁城村、張地村、萬湖村、西埔村、莒坑村、甲魁村、湯泉村、羅豐村、池元村、德安村、高星村、黃沙村、錦溪村、潘車村、華山村、坑頭村、大合村、太華村。 [2] 

太華鎮地理位置

太華鎮位置境域

太華鎮,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西北部,中心位置約在北緯25°49′、東經117°43′,東鄰文江鎮、前坪鄉、均溪鎮,西北與永安市接壤,北接建設鎮,西南鄰上京鎮。區域面積為245.54平方公里。 [1] 
太華鎮

太華鎮地形地貌

太華鎮境域屬丘陵山區,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峯有10座,其中以瓊山最高,達1212.3米。大部分區域海拔340~860米。 [4] 

太華鎮氣候

太華鎮年平均氣温18℃,無霜期240~310天,年降雨量1071~2346毫米。 [4] 

太華鎮水文

太華鎮境內湯泉村有三口上升温泉,水温55~80℃,出水量6.06升/秒。 [4] 

太華鎮自然資源

截至2017年末,太華鎮已探明開採的有煤炭、鐵礦、錳礦、鉛鋅礦、石灰石、石英石、鉀長石、瓷土礦等礦種。太華鎮有年產30萬噸原煤的太華煤礦,年產30萬噸原礦的太華鐵礦,年產8萬噸石英石、鉀長石的太華非金屬礦。 [3] 

太華鎮人口

1992年末,上華鎮總户數6292户、人口3.0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95人;以漢族為主,高星村有畲族30多人。 [4] 
2011 年,太華鎮總户數8011户、總人口3.44萬人,其中非農業户682户、人口1199人。鎮財政收入1089 萬元、比增10. 33%。 [5] 
2017年末,上華鎮總人口為3.38萬人。 [3] 
2018年,太華鎮户籍人口為37031人。 [1] 

太華鎮經濟

1992年,太華鎮工農業總產值1.03億元,其中工業產值6176萬元;糧豆總產量1.66萬噸,平均畝產310公斤,其中稻穀1.49萬噸,平均畝產398公斤;農業機械年末擁有總動力5803千瓦;農村經濟總收入6278.8萬元,淨收入4675.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81元;鄉財收入255.12萬元,其中預算內收入228.32萬元,預算外收入26.8萬元,自有資金160.6萬元。 [4] 
2010年,太華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15230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26306萬元,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125994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48213萬元,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家,完成固投9.83億元,太華鎮企業實現利潤1503萬元,上交税金70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49元,財政收入1345萬元。
2011年,太華鎮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億元、比增18.25%。完成工業總產值23.34億元、比增86.31%。 [5] 
2014年,太華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3.7378億元,比增12.9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63億元,比增3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05元。 [3] 

太華鎮社會事業

太華鎮人民生活

2011年,太華鎮擁有機動車1385輛(客車23輛、卡車398輛、小汽車573輛、農用車206輛、拖拉機185輛)、比增75輛;有固話1.09萬部、比減1967部,手機2.38萬部、比增2220部。太華鎮有閉路電視用户4187户、比增162户。太華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635元、比增20. 79%;村民人均住房56平方米,居民33平方米;每百户擁有洗衣機85台、自行車40輛、電視機100台(均為彩電)、電冰箱92台、摩托車99輛;鎮有80%的農户用上液化氣、電磁爐。 [5] 

太華鎮教育事業

2011 年,太華鎮教育事業投入938萬元,有各類學校12所,在校生2796人、比減2689人。太華鎮建設校安工程總建築面積7681平方米,總投資938萬元。太華中心小學、羅豐小學、萬湖幼兒園教學樓竣工投入使用;湯泉、魁城小學教學樓完成主體工程進入裝修階段。 [5] 

太華鎮基礎設施

2011年,太華鎮有96%的人口飲用自來水。鎮衞生院有病牀46張,醫務工作人員24人。 [5] 
截至2017年末,太華鎮內水利資源豐富,建有大小發電站12座,年發電量2000萬度以上,萬湖建有1家110KV變電站;集鎮建有1座日供水量達4500噸的太華自來水廠,先後規劃建設日供水量1200噸仕坑片區和湯泉片區供水工程等;廣播電視、網絡通訊均已覆蓋太華鎮。 太華鎮24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水泥路,其中萬川公路、黃龍公路南北走向對接管大線,90%以上的自然村道也已實現水泥路面硬化。動工在即的“長永泉”高速鐵路將途經太華,並在太華設立貨運站,這將大大縮短太華與泉州兩地時間和空間上距離。 [3] 

太華鎮新農村建設

2011年,太華鎮投人200萬元完成太華鎮24個村新村規劃,推進魁城“洋麪新村”。華溪“良益新村”、湯泉“幸福新村”等新村點建設;投人500萬元,完成華麟小區”河濱公園建設、集鎮河道清理整治、河濱水泥路硬化等; 8月,湯泉温泉混凝土道路竣工,全長286米、寬17米。 [5] 
截至2017年末,太華鎮以“規劃先行、打造亮點、構築新村”為目標,完成太華鎮各村新村規劃;先後開發了華溪、魁城、湯泉、萬湖、西埔等新村點,出台補助政策,鼓勵各村按規劃設計要求進行建設裝修;按“五化一配套”要求,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改善人居環境,完善農村居民文化、體育、醫療衞生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健身休閒公園,創建公共文化體系。 [3] 

太華鎮交通

太華鎮內有省道“306”線貫穿全境8個村,集鎮距三明市區69公里,距泉三高速公路石牌互通口30公里。 [3] 

太華鎮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太華,因所在地氣候好,土地平坦肥沃,人口集中,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取名泰(太)華。寓“風景優美、居民康泰”之意。 [4] 

太華鎮風景名勝

  • 綜述
太華鎮內有魁城連氏大宗祠、連氏龍井大宗祠、安堡、廣崇堂等風景名勝。其中魁城連氏大宗祠是兩岸連氏宗親朝奉所在地,受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題名—連氏龍井大宗祠,是涉台旅遊開發的亮點;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的小華村“泰安堡、廣崇堂”,土堡文化濃厚,建築結構獨特,保存完好,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 連氏龍井大宗祠
連氏龍井大宗祠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太華鎮魁城村。龍井祠,又稱蛟龍井祠,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大田縣最古老的祠堂之一。位於太華鎮魁城村下洋宮後崎山麓,坐北朝南,上下兩堂,廳堂為四梁抬井式,重檐懸山頂木結構,頂飾華麗,為魁城連氏總祠。
  • 泰安堡
泰安堡為方型土堡,清咸豐丁巳年(1857年)始建,佔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西南、東北面各延伸30米,堡的左右兩側各延伸14米。 [6] 
西南、東北面各延伸30米,堡的左右兩側各延伸14米。
風景名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