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白金腰

鎖定
太白金腰(Chrysosplenium taibaishanense J. T. Pan),虎耳草科 [1] 金腰屬的一種植物。多年生草本。生於海拔2100米的山谷。
(概述圖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太白金腰
拉丁學名
Chrysosplenium taibaishanense J. T. Pan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虎耳草目
虎耳草科
金腰屬
太白金腰
保護級別
瀕危(IUCN標準)

太白金腰形態特徵

太白金腰植物形態

太白金腰線稿圖 太白金腰線稿圖 [5]
多年生草本,高7-11釐米;鞭匐枝出自莖下部葉腋。莖疏生褐色柔毛。

太白金腰葉子形態

無基生葉;莖生葉互生,具柄,葉片近扇形至近半圓形,長0.4-1釐米,寬0.55-1.5釐米,先端鈍,邊緣具7-9淺齒(齒先端微凹),基部寬楔形至截形,腹面近葉柄處被褐色柔毛和乳頭突起,背面無毛,齒間彎缺處具褐色柔毛和乳頭突起,葉柄長0.9-1.4釐米,僅腹面和葉腋部具褐色柔毛和乳頭突起。

太白金腰花朵形態

聚傘花序具2-3花;花序分枝無毛;苞葉扇形至近半圓形,長5.5-12毫米、寬7-15毫米,先端鈍圓,邊緣具3-9淺齒(齒先端微凹),腹面近柄處具褐色柔毛,背面無毛,柄長1.5-3毫米,腹面具褐色柔毛,苞腋具褐色柔毛和乳頭突起;花梗長不過0.5毫米;花直徑約5毫米;萼片在花期開展,闊卵形至近圓形,長1.5-2毫米,寬1.9-2毫米,先端鈍圓或急尖,腹面中部具1條由褐色乳頭突起組成的弧形橫紋;雄蕊8,花絲長約0.4毫米;子房近下位,花柱長約0.3毫米;花盤極度退化,但仍可辨其痕跡。

太白金腰果實形態

蒴果長約3毫米,先端近平截而微凹,2果瓣近等大,喙長約0.5毫米;種子黑褐色,近卵球形,長約0.8毫米,具微瘤突。

太白金腰花果期

花果期6-8月。

太白金腰生長環境

生長於湖泊、河流、池塘淺水處,水深稀達1米或更深,沼澤、溝渠亦常見,當水體乾枯時可生於濕地及地表龜裂環境中。

太白金腰分佈範圍

產自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新疆、江蘇、湖北、雲南、台灣等省區。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原蘇聯、歐洲、美洲及大洋洲等亦有分佈。

太白金腰主要價值

本種分佈較廣,植株高大,葉片較長,雌花序粗大,經濟價值較高。用途同香蒲。

太白金腰保護現狀

太白金腰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瀕危(EN)。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