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白峯

鎖定
太白峯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太白峯山上的太白峯寺,是座歷史悠久、文化氛圍濃厚的禪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距今約有1350年的歷史,素為莆田、仙遊、惠安、泉港四地羣眾敬仰。據《泉州府志》載,太白峯山原名蓮花山,因四周羣山環抱,層疊有序,如蓮花瓣,而其山峯包裹其中,似蓮花蕊而得名。太白峯寺原名“聖善寺”,《泉州府志》記載:北宋端明殿學士蔡襄(字忠惠)任泉州郡太守時,“山上有石,方如碑碣,蔡忠惠書‘太白峯’三字,刻其上。”人們欽敬蔡襄的文才品德,便以題刻稱呼山峯和山寺,逐漸把原有的名字淡忘了。
中文名
太白峯
地    址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太白峯山上
始建於
唐代貞觀年間
海    拔
1193 m

太白峯歷史背景

景點 景點
關於蔡襄峯石題字的緣由,民間流傳着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據説蔡襄小時候在山巔書院讀書,一日寺裏飼養的白雞不見了,因蔡襄家境貧寒,寺中和尚便懷疑雞被他偷去賣了。蔡襄含冤離開
此地,往虎巖寺發奮苦學。當其任泉州太守時,特意重遊舊地,命峯為“太白”,以表清白。題名掌故還另有一説,相傳唐代詩
仙李白曾賦遊於此,對蓮花峯的美妙景緻大為驚歎,于山巔書院題詩抒懷。蔡襄有感於斯,為紀念李太白留蹤,題“太白峯”三字。兩個傳説都為太白峯披上神秘的面紗,究竟孰更真切,一時也無法考證,或許蔡襄題字時,既心懷李白,又感慨自身,百感交集,也合情理。

太白峯地理環境

太白峯海拔1193米,山上林壑幽美,峯巒奇秀,有蓮花峯、幼蓮出水、佛指戳天、石龜朝佛等奇景。寺院東邊的蓮花峯,以眾多的怪石環抱而成柱峯,貌似蓮花,方圓約十多米,高達14米,主峯周邊還有眾多小石峯,形似幼蓮出水,妍麗多姿。主峯的峭壁上堅刻着“佛光普照”四個大字,字跡遒勁奔放,乃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所書。在太白峯舊寺之後原有石色異彩、酷肖鳳尾的“鳳尾石”和朱熹題字山岩,可惜此二景皆在“文革”期間被毀。
山下一條平坦的水泥路自通港路隨山勢直上山頂。山頂的入口處,正在動工興建一座高約16米的石築“滴水觀音”塑像。太白峯禪寺歷盡千年的世事輪迴,興而復廢,廢而復興,如今有新舊兩寺同存山上,可見其生命力之頑強。隨着太白峯風景區的進一步開發,太白峯禪寺這座千年古寺必將煥發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太白峯主要景點

太白峯古寺

按古寺殘存的基石可測,唐代聖善古寺坐西北向東南,有九進殿堂,據説規模最為宏大時,寺僧多達99人。隨着上千年曆史的潮起潮落,寺宇多次興廢。相傳清代道光年間,古寺日久失修而成廢墟,高僧蓓明禪師發願修復古寺,卻苦於資費不足。一日山上來了一位多年行商在外的鄉人,慷慨捐贈大筆銀兩。禪師大為感動,問其緣故,方知此鄉人行商至海中遇狂風巨浪,船隻將覆,茫茫然間見浪潮中隱約有“太白峯寺”四個金字,連忙發願若能順利歸梓,將捐資修寺興功。禱告方畢,風波倏止。鄉人忙趕回家鄉,得知太白峯寺果真要重建,驚為神奇。這件事在周圍鄉民中引起轟動,善男信女爭相捐資修寺,遂在舊址後面興建坐北朝南,進深三間、寬五開間的殿宇。
太白峯寺自蓓明禪師住持以來,寺中僧徒20多人皆有學識,據説遠至新加坡佛教會副主席達明禪師,近至莆田梅峯寺、仙遊塔鬥寺均有住持系太白峯寺門下。久而久之,騷人墨客和地方士紳接踵而至,遠近香客趨之若鶩,村中民眾亦紛紛捐獻田園以作供佛之資。據寺中尚存的《捐獻田園序》石碑載,光緒二十三年,村眾“獻田園於寺之前後左右,統計六十丘。”可知禪寺在清末影響之大。

太白峯太白舊寺

太白峯上有新舊兩座太白峯寺。舊寺便是蓓明禪師所建,後又經解放初修建的殿宇,其依山勢建於山巔。寺門上有三塊石匾,中間是“太白峯”三字,左右分別為“謫仙過化”和“忠惠留蹤”,意指李白、蔡襄和太白峯的淵源。大門上亦刻“太白”二字的冠頭聯:太一峯中開梵宇,白雲天半護禪林。

太白峯太白新寺

新寺位於舊寺前面的坡下,始建於1988年,是一座在唐朝古寺大殿遺址上重建的殿宇。整座寺院佔地約400多平方米,紅瓦飛檐,彩牆漆門,兩側輔以走廊及護厝,把殿宇襯托得更為宏偉壯觀。殿堂大門上有兩塊匾額,上面的為瓷磚大匾,撰“聖善寺”三個顏體大字,下面為石匾,刻有“太白峯寺”四字。
殿堂分上下廳,中間以天井隔開。下廳前供彌勒佛,左立韋陀,右坐伽藍。柱上有聯曰:蓮峯擁巍峨四山拱衞桑梓,太白倡詩禪一家史傳古人。將歷史傳説與山寺景色融為一體,立意深遠。在天井之右有個唐朝的六角古井,該井經過重新挖掘修砌後,深幽清澈,引出的水可供全寺使用。上廳為大雄寶殿,中供2米多高的如來佛坐像,聖體鎏金。佛祖左右兩個佛龕中分別供奉觀音菩薩和地藏王,旁邊還有兩列高約0.8米的十八羅漢。兩邊護厝的走廊上,各供奉一尊一人之高的菩薩,左廊是普賢騎象,右廊是文殊駕獅。
大殿門前是一個約250平方米的大石埕。旁邊台階上的石柱上方雕刻的是精緻的小石獅,其餘護欄的石柱皆雕有蓮花寶座。石埕裏面井然有序地栽培着塔松,欄杆外和寺院四周也長滿了葱翠的花草和茂密的龍眼樹,使禪寺籠罩着清幽恬靜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