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爾各特法

鎖定
太爾各特法:赫瑞鮑-太爾各特(Horrebow Talcott) 方法,測定天文緯度的一種方法。十八世紀由丹麥的赫瑞鮑(Peder Horrebow)最先提出﹐1857年﹐美國的太爾各特加以改進並應用於實際工作﹐故又稱赫瑞鮑-太爾各特法。它是迄今為止測定緯度最精確的方法之一﹐在各緯度觀測站和野外天文測量中得到廣泛應用。這種方法要求在中天時觀測天頂南北兩顆近乎等高的恆星的天頂距差(見天球座標系)。
中文名
太爾各特法
學    科
天文學
性    質
名詞
提出時間
十八世紀
公式
定緯度的基本公式為﹕
聯立得
上式中
以及
分別表示南、北兩星的赤緯、天頂距和大氣折射改正。由於太爾各特法不用垂直度盤來測定單顆恆星的天頂距,而用目鏡測微器直接測出南北星對的天頂距差
,這就避免了垂直度盤的刻線誤差,並大大減少了大氣折射的誤差,從而使測定緯度的精度大大提高。用太爾各特法測定緯度的儀器有天頂儀中星儀以及高精度的全能經緯儀。這些儀器除附有目鏡測微器外,還裝有高靈敏度的太爾各特水準器。太爾各特水準器又稱望遠鏡水準器,它的作用與一般用來置平儀器的水準器不同。它同望遠鏡緊固在一起時,可以在觀測一對星的過程中,測出望遠鏡高度的微小變化,並由此改正緯度觀測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