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極

(儒學術語)

鎖定
周易》用以反映筮卦和世界本原的最高範疇。見於《繫辭上》,其文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是最先最高,極是極點頂點。太極二字合言,即謂本原。這四句話古人有不同的理解,或以為是反映世界生成的過程,則太極為世界之本原;或以為是反映筮卦生成的過程,則太極為筮卦之本原。以為是筮卦生成的過程者,對太極的理解又有不同,一説“大衍之數五十”,其一不用的一為太極;一説50根蓍草或49根蓍草混而未分為太極。今人有的認為這四句話既反映筮卦的生成過程,同時也反映世界生成的過程。太極是筮卦的本原,也是世界的本原。今人的這種説法有道理。因為《周易》筮卦是世界的摹本,筮卦生成的過程即反映世界生成的過程。 [1] 
中文名
太極
定    義
《周易》用以反映筮卦和世界本原的最高範疇
出    處
《繫辭上》
引證解釋
太極究竟是什麼?古人的理解不相同。漢人鄭玄説:“極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氣也。”許慎説:“唯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唐代孔穎達説:“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此三人説法相同,意謂太極指天地未分之前處於混沌為一狀態的氣,亦即太初、太一,相當於今語之物質性實體。還有另一種説法,虞翻説:“太極,太乙也。”太乙是北辰之總名,故馬融説:“太極,北辰也。”太極可以叫太乙,太乙即北辰,但是《周易》説的太極必不指北辰言。
《周易》既然把混沌未分的初始狀態的氣稱為太極,就意味着《周易》認為太極是世界的本原,在它之前不再另有什麼。宋人張載説“大易不言有無,言有無諸子之陋也”,正是這個意思。太極就是“有”,亦即存在。“有”是本原,故不言有無的問題。《老子》與《周易》不同,他在太極(《老子》)稱為一、有加上個道、無,説“道生一”,“有生於無”,以為世界的本原不是太極、一、有,而是道、無。太極是混沌未分的初始狀態的氣,即物質性實體,而《老子》説它是道生的,則《老子》的道顯然不是太極,是非物質性實體。
宋人周敦頤作《太極圖説》,提出無極而太極的命題,在太極之前加上個無極,與《老子》的“道生一”,“有生於無”,意義相同。朱熹作《太極圖説解》,説無極、太極本一物,它是理。
《周易》本來沒有太極之圖。今所見之太極圖是周敦頤根據宋初道士陳搏所畫無極圖略加改造而成的。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