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廉堂

鎖定
宗祀建築。位於上虞章鎮新魏家莊村,魏姓族人祠堂。建築始建年代可以追溯至宋,現存建築為清光緒癸巳年(1893)所建。因村人崇尚先祖唐朝宰相魏徵剛正不阿、敢於進諫的清正廉潔精神而將祠堂命名為“太廉堂”。
建築坐北朝南,由門屋(早年已毀)、堂屋、戲台、正堂和兩側廂樓組成。通進深40米,通面寬26米,佔地約1000平方米。整體建築特色鮮明,用材講究,製作規範,體量高大,雕刻精細,是我市發現的唯一一處保存基本完整,古風尚存的祠堂建築,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中文名
太廉堂
屬    性
宗祀建築
建造時間
1893
地    址
上虞章鎮新魏家莊村

目錄

太廉堂簡介

保護範圍:整座祠堂四周輪廓線內。
建設控制地帶:祠堂四周50米。

太廉堂由來

南宋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八月,經大臣推薦,由魏杞出使,攜帶宋孝宗國書前去金國談判。
魏杞北行之前,回鄞辭別老母,母親鼓勵他“好男必盡節報國”。魏杞在去金邦路上累遭金兵刀槍威脅,甚至利刃及頸,但仍以大國使者身份,理直氣壯,視死如歸,直達王宮,訂立了“隆興和議”。魏杞回朝時,金邦欽佩他的人品、學識和膽略、贈了一批金銀禮物,魏杞婉言謝絕。宋孝宗賞賜他一大批珍寶,魏杞“一介不取,悉歸於官”。宋孝宗贊他“卿亦太廉”。並以“太廉堂”三字賜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魏杞出任右丞相,向朝廷推薦了二十多位賢才,他官位顯赫卻潔身自律,將“太廉堂”三字掛於自己居宅。
魏杞後裔建“太廉堂”弘揚祖風,其分支又遷新昌、嵊縣、上虞、諸暨和台灣,他們也都以“太廉堂”後裔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