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邑塔

鎖定
安邑塔 [1]  又稱太平興國寺塔,建於宋代,為太平興國寺內的存塔,現寺已毀,僅剩塔一座。安邑塔歷經宋代、明代、民國、汶川地震等多次地震而不倒,但塔身出現嚴重裂縫,最寬處裂縫長達1米多,塔頂震落,原高89米、十三層,後來僅存71米、十一層。2004年6月,該塔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安邑塔
外文名
An Yita
別    名
太平興國寺塔
建立朝代
隋朝
地理位置
山西運城郊外

目錄

安邑塔歷史背景

山西運城安邑塔,有1300多年的歷史。安邑古塔也叫是太平興國塔,當地人俗稱“安邑塔”。隋代初建,那時叫“舍利塔”,由於從明時經歷三次地震,幾經大難而沒有跨塌,至今依然高聳雲天,足顯其神奇。塔高86米,總共13級。隋朝是個短命的王朝,一晃便到了大唐王朝。歷史上的唐朝有着寬鬆的政治和宗教環境,武則天執政以後,更是大興土木,全倡導佛教。家鄉的“舍利塔”以故也獲得了更多的膜拜和推崇。大概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舍利塔”更名為“南海觀音塔”。

安邑塔現狀

古塔看起來有點破敗,其實這正是一種美。維納斯的斷臂雕塑,羅馬古鬥獸場石頭\北京圓明園遺址都是一種缺撼美標誌,是人類文化的精華。安邑古塔的保護也應該是這種思路。隨着城市東擴,安邑古城必然發展為城中之城,安邑古塔做為東部城市人文景觀標誌是不可替代的!由此,呼籲市\區政府引起重視。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突出古塔主題搞好環境規劃,增添宗教文化內容以及旅遊資源的應用和整合。

安邑塔傳説

關於這個“南海觀音塔”名字的起源,還有一段家鄉人世代相傳的美好傳説。
説的是,在某一天,家鄉突然出現了一個又窮又醜的老阿婆,走到“舍利塔”前面時停住了腳步。她在塔前轉了幾圈,發現塔身有些部位有侵蝕破敗的痕跡。於是就挨家挨户的遊説大家去修塔,並許諾包辦大家每天的伙食。人們起初自然是不相信的,只有村裏的一個一無所有、食不果腹的窮漢願意去。結果,人們驚奇的發現,窮漢竟然每天吃的都是餃子!這在當時的大多數人家可是隻有過年才能吃上的美味佳餚啊。於是,人們又都踴躍參加“舍利塔”的修繕工作。參與修塔的人是越來越多,可是老阿婆竟然頓頓都能讓所有的人吃上餃子。在修塔的最後一天,一個好奇的人便在大家都幹活的時候偷偷溜進老阿婆平日不讓別人偷看的做飯的地方,想一探究竟。咦?都快要開飯了,老阿婆還是一動不動的在那裏打禪。這個人心想,完了,今天恐怕是要餓肚子了。就在此時,老阿婆站了起來,袖子一揮,便出現了幾大鍋熱氣騰騰的餃子。
在最後一頓飯完成之後,老阿婆現出真身後腳踏祥雲昇天而去…………,原來是南海的觀世音菩薩,她這是在教化這裏的民眾。
為了紀念南海觀音的功德,人們便把“舍利塔”更名為“南海觀音塔”。
到了北宋宋太宗時期,以“南海觀音塔”為核心,修建了太平興國寺。“南海觀音塔”也主隨客便的被稱為“太平興國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