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平洋中隆

鎖定
太平洋有地震活動性的海嶺,不在大洋中間,而偏在東邊,這個海嶺不甚崎嶇,沒有被中間峽谷分開的兩排脊峯,一般把它叫做東太平洋中隆,它在加利福尼亞灣北端中斷,與聖安德烈斯斷層相連。
中文名
太平洋中隆
外文名
Mid Pacific rise
別    名
東太平洋中隆

太平洋中隆地理介紹

太平洋中隆是從馬里亞納經太平洋中部向東延伸到智利的隆起地帶。它由一條很長的、寬度不大的、地震不活躍的海嶺所組成,海嶺內發育許多海底平頂山(蓋約特)。海底平頂山的頂部一般位於海平面以下800~1600米。該區目前已經接近均衡狀態。有人認為它是一條已停止活動的化石洋中脊。
太平洋中隆,屬於太平洋洋中脊系。在中美洲以西地貌上表現為寬2000~5000米,高50~300米的深海丘陵,走向大致與擴張方向垂直,剖面形態不對稱,邊坡平緩。深潛器的窄束迴聲探測顯示它們是正斷作用的產物,代表快速擴張的洋脊類型,那裏的擴張速度高達109毫米/年。向北因北美大陸的向西推掩而進入加利福尼亞灣,然後經聖安德烈斯轉換斷層,在俄勒岡州以西重新作為戈爾達海嶺和讓德富卡海嶺出現。

太平洋中隆成因

關於太平洋中隆的成因,大多采用海底擴張説和板塊構造説來解釋。此説認為:中隆軸部是海底擴張的中心,熱地幔物質沿脊軸不斷上升形成新洋殼,故中隆頂部的熱流值甚高,火山活動頻繁。中脊的隆起地形實際上是脊下物質熱膨脹的結果。在地幔對流帶動下,新洋殼自脊軸向兩側擴張推移。在擴張和冷卻的過程中,軟流圈頂部物質逐漸冷凝,轉化為岩石圈,致使岩石圈隨遠離脊頂而增厚。冷卻凝固伴隨着密度增大、體積縮小,洋底岩石圈在擴張增厚的過程中逐漸下沉,於是形成軸部高兩翼低的巨大海底山系。長時間後,再變成另外的樣子。

太平洋中隆科研探索

在太平洋中隆北緯21°和加拉帕戈斯海嶺頂部,由深潛器直接觀察到的海底熱泉,其温度高達380°C,這進一步説明脊頂是熱地幔物質上湧之處,其下可能有熾熱的岩漿房。深潛器還發現熱泉周圍棲息着各種奇異的動物,包括長達3米的巨大管棲蠕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