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平宮

(中國道教全真道華山派宮觀)

鎖定
太平宮,又名太平興國院、上苑,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鎮文登路26號,地處嶗山東部仰口灣畔的上苑山南坡,始建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為道教全真道華山派宮觀。 [1-2] 
太平宮建有正殿三間,祀玉皇大帝,東、西配殿分祀三官大帝、真武大帝,殿堂共9間,皆為硬山式建築,總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宮內有眠龍石、龍涎泉、猶龍洞、白龍洞、雙松抱石、綿羊石、混元石、獅子峯等名勝古蹟,為嶗山道教興起的主要奠基地。 [1-3] 
1982年,太平宮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太平宮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鎮文登路26號
所處時代
宋代
佔地面積
2500 m²
保護級別
青島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6:00~18:00
建築面積
500 m²
氣候類型
温帶季風氣候

太平宮歷史沿革

太平宮
太平宮(6張)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全真道華山派高道劉若拙奉詔入京,與宋太祖趙匡胤談玄論道,太祖大悦遂封劉若拙為“華蓋真人”,並賜巨資修建道場,名“太平興國院”。 [3] 
金代明昌年間,重修太平興國院並更名為太平宮。
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修太平宮。
清順治十年(1653年),重修太平宮。
1956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太平宮。
文革時期,太平宮遭到嚴重破壞。 [4] 
1978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太平宮。
1983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撥款對太平宮進行全面修整,除恢復其原有規模外,還增建有石階遊路。 [4] 
1992年6月1日,太平宮作為宗教活動場所正式對外開放。 [1-4] 

太平宮建築格局

太平宮 太平宮
太平宮為二進院落,正殿建於後院,有東、西兩配殿各3間;山門迎面有磚砌影壁,上書“海上宮殿”四字,為清末書法家華世奎手跡,背面載刻有太平宮的興衰沿革;前院分東、西兩院,各建月洞門;東院建鍾亭1座,西院建道舍客堂。 [2] 
太平宮正殿為玉皇殿,東、西配殿分祀三官大帝、真武大帝,共9間,皆為硬山式建築;另有道舍客堂、廚房8間,總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00平方米。 [2] 

太平宮主要建築

太平宮猶龍洞

猶龍洞位於太平宮後不遠,為天然石洞;洞外石壁上鐫有凸刻雙勾的洞額“鰲老龍蒼”,洞內深闊寬敞,可以容納數十人,祀奉有道教全真道祖師王重陽及北七真邱處機劉處玄譚處端馬丹陽、郝太古、王處一孫不二的神像;明代以前洞內供奉老子,故又稱“老君洞”,洞內刻有“別有洞天”四字。 [5] 

太平宮混元石

混元石 混元石
太平宮猶龍洞洞口右側混元石上鐫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所書《道德經》摩崖刻石,混元石上部刻有3組星座圖,分別代表“九星”、“九宮”、“五行”、“六儀”,另刻有“混元石”三字。 [5] 

太平宮文物遺存

太平宮內存有金明昌年間碑1通及明嘉靖年間、清順治十年(1653年)重修碑各1通;東院存有清代銅鐘1口,高1.4米,重343公斤,周飾雲龍圖,上刻“國泰民安”和《易經》中的八卦爻象,楷書銘文“光緒十八年穀旦韓同茂號廟捐敬獻”。 [2] 

太平宮歷史文化

太平宮相關詩詞

劉若拙《入覲回勞山》
東來海上訪道玄,幸遇一見有仙緣。
宋朝天子丹書詔,奉命敕修道宮院。
海角天涯名最勝,秦皇漢武屢敕封。
古來遊仙知多少?元君老子初相逢。 [1] 
邱處機《太平宮石刻》
華蓋真人上碧霄,道山從此蔚清標。
至今絕壁幽巖下,尚有羣仙聽海潮。 [1] 

太平宮相關人物

主詞條:劉若拙
劉若拙,號華蓋真人,唐宋間人,自幼在羅浮山出家入道,拜李哲玄師兄青精真人為師。因他勤學苦練,深得道教內外雙修的真諦,二十餘年後道成始雲遊各名山,於後唐同光二年(924年)東至嶗山尋訪師叔李哲玄,因師出同門,又相交契合,見環境幽靜遂留於嶗山,晚年往來於即墨城東門外之高真宮佈道講經;羽化後,仙蜕肉身葬於高真宮前。 [6] 

太平宮保護措施

1982年,太平宮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太平宮旅遊信息

太平宮地理位置

太平宮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鎮文登路26號。 [4] 
仰口景區-太平宮

太平宮交通線路

可乘坐青島公交312路、371路、106路至王哥莊鎮下車上山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