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平天國侍王府

鎖定
太平天國侍王府,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酒坊巷,曾是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在浙西的指揮中心,總面積6.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 [1] 
太平天國侍王府建築分為宮殿、住宅、林園、練兵場四部分,發現有各種磚、石雕刻作品41件,畫棟雕樑500餘方、壁畫119幅,彩畫407方,是現存太平天國王府建築中保存原貌完整、藝術品最多的一處。它對研究太平天國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1]  太平天國侍王府裝飾在建築上的木雕、石雕、磚雕及壁畫、彩畫豐富多彩,題材廣泛,數量極其可觀,藝術價值高。 [2] 
1988年1月13日,太平天國侍王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4] 
中文名
太平天國侍王府
外文名
Prince Shi Mansion
地理位置
浙江省金華市酒坊巷 [1] 
所處時代
1861年 [4] 
佔地面積
63000 m² [1]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4] 
編    號
3-0005-1-005 [4] 

太平天國侍王府歷史沿革

據金華文獻史料記載,侍王府於唐宋時為州治所在;元時為浙東道宣慰署、肅政廉訪司署;明初朱元璋曾駐紮於此,後為巡按御史行台;清時為試士院。 [3]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5月28日,李世賢率太平軍功克金華後,修葺擴建了原來的試士院,將其作為侍王府。 [1]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軍撤出金華後,侍王府被清政府改為通判,經歷兩署。 [3] 
民國時期改為學堂,後又改成浙江省立第七中學。 [3] 
解放後維持現狀。 [3] 
1964年,成立太平天國侍王府紀念館。 [3] 
20世紀60年代,東院的中北部被當時的塔下寺小學(建國路小學)所用,中南端被金華師範學校所用。 [3] 
1982年,建國路小學遷出。 [3] 
1996年,金華師範學校遷離。 [3] 
1999年初,太平天國侍王府正式對外開放。 [3] 

太平天國侍王府主要建築

宮殿建築
太平天國侍王府東院建築式樣為宮殿建築,東院原為衙署遺址,多重建築在一條中軸線上,由南到北地勢漸高,建築依地勢而建,明人章懋之撰文載“其地後枕岡阜,前雄麗譙,而堂寢崇大,廊廡宏敞”,可見這裏的建築在當年頗為壯觀,經李世賢修建後,至今保存當年殿堂式的雄偉氣派。最南是照壁,其建築雄麗,裝飾豪華,照壁高6米,寬17米,整個照壁裝飾由石雕、磚雕鑲嵌而成。照壁後是東院的大門,原大門東、西各有轅門,過大門是甬道,有石板平鋪而上至大殿。大殿清代叫“廉威堂”,是當年太平軍首領舉行軍事會議的地方,故也叫議事廳,其建築是整個王府中最為雄壯的,闊27.65米,進深16米,大殿高數丈,用材考究,大柱高聳,殿內原有一暖閣(講道台),原大殿內的牆壁、柱、梁、枋上都繪有壁畫、彩畫。現位於正桁檁墊壁上留有六幅花鳥圖,其餘均被毀。過大殿即為二殿,“中為廉威堂,後為自公堂”,故二殿也叫“自公堂”,這是清嘉慶年間重修的建築,二殿兩側為東、西廂房,大殿與二殿之間為廊式過廳,其建築與大殿二殿組成“工”字形。過二殿便是東院的最後一進叫“耐寒軒”,耐寒軒共有九間,為一字形建築,整個東院建築為硬山頂,磚木結構,具有典型的衙署式風格。 [2] 
住宅式建築
西院為太平天國侍王府住宅式建築,這是在原明代“千户所”遺址上重新建成的。西院共為四進,在同一中軸線上,整個建築左右對稱,呈現傳統建築,西院現保存完整,其建築內“無一不畫”,大量的壁畫、彩畫保存完好。 [2] 
西院大門的封護檐下均有磚雕裝飾,並左右對稱,大門捲棚式抱廈(亦稱八字牆),踏入大門,進入眼簾的便是巨幅的獅、象、龍三幅壁畫(原有‘鳳圖’已毀),西院一進分為正廳及東、西廂房,房內有壁畫,二進為西院的主要建築,特別是正廳,傳説這裏是李世賢當年辦公處,梁、枋、柱、檁都滿施彩繪,牆上都繪有壁畫,正廳裏裝飾得較為壯麗。第三進傳説是侍王的住房,其格局與進相仿,現保留部分彩畫。第四進是樓屋,共九間,傳説是侍王衞士住的地方,該建築的柱樑枋上都繪滿彩畫。西院佈局合理,裝飾華麗,青磚碧瓦,庭院花木點綴其間,更顯寧靜、幽雅,是居住、會客、辦公之宜地。 [2] 
西院第二進正廳西山牆壁畫 西院第二進正廳西山牆壁畫
園林建築
太平天國侍王府的後花園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太平天國王府花園,雖經歷史變遷,此地已幾易其主,昔日廳、台、樓、閣早已不復存在,但仍依稀可見當年園林的規模。全園以山丘、水池林木為主,原太平軍在山丘上築有望樓與小亭,山丘下為水池,池邊由湖石堆疊而成,水池與山丘相映成趣,園內原有許多樹木,在文革期間被砍,現還留有朴樹、冬青、香樟等古樹,據專家測定,朴樹樹齡為140年至150年左右,以此推算,此朴樹所植時間與當時造園時間(1861年)年相吻合。根據現存留在園內的假山石、石礎、石欄杆等物來看,可得當年花園之形制:這是一個山水縈繞、水波倒影、亭榭精美、迴廊起伏的江南秀園。 [2] 
庭園
太平天國侍王府內庭園主要分佈在每進建築之間的空敞地上,庭園小景設置典雅、古樸。“耐寒軒”前兩株千年古柏樹,一棵為檜柏,一棵為龍柏,樹高25米,徑圍分別為300釐米和190釐米。清光緒年間,陳文驟在《耐寒軒》匾額中記述:“軒前雙柏聳立,天嬌猶龍,相傳為錢肅王(五代吳越國王)手植……”清代詩人阮元(1764一1849年),也留有“自公堂後雙古柏,六百餘年老宋客,蟠根鬱律透重泉,生氣勃然出堂脊”的詩句。 [2] 
太平天國侍王府庭園景觀

太平天國侍王府建築特徵

太平天國侍王府建築格局特徵如下:
注重選址與營造
侍王府的主要建築原創時為府署。因此,該建築羣選址、營造等方面的考慮基本按照衙署風水要求進行。如大門朝向為正南,而當地傳統民居建築風水則要求大門朝向以朝南偏東三分或偏西三分為宜。 [3] 
突出等級區劃
侍王府所處古子城片區為古時金華府城中心,是金華地區政治、文化的核心地段。故建築規模較大,型制較高,且內部佈局劃分等級,如侍王府東路軸線通進深比西路軸線的長出62.85米。兩條軸線的建築規模、構造形制、空間尺度、裝飾繪畫等諸方面都各有特色。 [3] 
兩路院落風格迥異
東路院落選址時利用金華黃土丘陵的自然地貌,建築依其南低北高的地勢逐級抬高建造。現存建築序列,自南而北依次為:照壁(前有長70米,斜30°的斜坡)、廣場、台基、大門、甬道、大殿、穿廳、二殿、穿廊和耐寒軒。其中甬道上的儀門、兩側廊廡等建築已毀。東路軸線上的漫長斜坡、高大照壁、層層台基、宏敞殿堂、蒼勁古柏,襯托出主體建築羣雄偉神韻,營造威嚴的空間氛圍。 [3] 
西路院落由侍王李世賢攻克金華後,利用原明代千户所舊址拓建而成,是侍王辦公、安寢之所。西路軸線共有四進建築,依次為:西路山門、穿廊、二進大殿、三進大殿和九間頭。西路院落側重生活起居,建築的空間尺度,建築體量均比東路小且私密性強。 [3] 

太平天國侍王府文物遺存

太平天國侍王府綜述

太平天國侍王府內三雕和彩繪藝術豐富,故侍王府有“太平天國藝術大寶庫”之稱。三雕即木雕、石雕和磚雕。據統計,侍王府內現存木雕526方、石雕磚雕共46萬。 [2] 

太平天國侍王府木雕

太平天國侍王府建築木雕共有526方,主要分佈在梁、枋、桁、撐栱(俗稱牛腿)、花牙子等木構件上,這些精美雕飾,題材十分廣泛,概括地可分為三類,即祥禽瑞獸類、花草瓜果類和人物故事類。在西院一進門廳抱廈捲棚下的隔架間拱上雕有兩對雙獅戲球,其雕刻採用圓雕與平雕相結合的工藝,造型玲瓏生動,工藝精美,既起到支撐作用,又收到藝術裝飾雙果。 [2] 
西院一進廂房上的雙鹿,一雌一雄口含靈芝,弓腳昂頭作奔跑狀,形態栩栩如生。西院廊上的四根柱樑上雕有十六隻飛狀的鳳凰,以顯王宅氣派。花草瓜果類則多以反映本土文化的特色,如金華佛手、茶花以及各類瓜果、豆角等田園果蔬,這類木雕作品在以往的衙著建築中是不多見的。人物故事類的木雕主要分佈在建築的撐栱和雀替上,如在一進與二進的走廊上,則有代表福、祿、壽、喜的祥瑞人物的撐栱,造型傳統,古意益然。此外,在西院門廳上還有一組《太白醉酒》《東坡玩硯》《羲之戲鵝》《長亭餞別》等歷史人物故事。這類人物木雕,造型古拙,雕刻線條流暢,也給侍王府增添了幾分風雅。侍王府建築木雕都出於“木雕之鄉”東陽雕刻藝人之手,這些作品顯示了東陽木雕藝人的藝術智慧與卓越的雕刻技能。 [2] 
▲福祿壽喜等木雕照片——侍王府的木雕藝術 ▲福祿壽喜等木雕照片——侍王府的木雕藝術

太平天國侍王府石雕

太平天國侍王府的石雕,主要分佈在照璧的基座上。照壁是當年太平軍修建侍王府時所建的,石雕內容主要是:基座正面以“雙龍戲珠”為中、以“仙鶴壽桃”、“雙獅戲球”布其兩邊,背部基座上“雙夔捧壽”為中、左右各為“仙鶴壽桃”,“蝙蝠壽桃”,每方尺寸較大,縱68釐米,橫240釐米至410釐米不等。 [2] 
太平天國侍王府團龍 太平天國侍王府團龍
最精彩的石雕要數原嵌在照壁正面的石雕團龍(現為國家一級藏品),該團龍造型優美、龍眼突出,龍鱗遍身,龍爪剛健,祥雲與火球烘托出龍的威豪。石雕為高浮雕工藝,並運用了透空鏤鑽的傳統石雕技藝,此團龍由七塊石雕巧合組裝而成,主體是盤龍,外扣六塊扇形的蝠紋圖案拼合而成,這是一件美輪美奐的石雕藝術精品。以上提到的石雕龍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為“五爪金龍”。中國曆代王朝有嚴格禁令,只有親王以上方可繪製“五爪金龍”,郡王以上只能有“四爪之蟒”。太平天國敢於打破禁令,用“五爪金龍”來裝飾王府,實現了洪秀全“天人一氣理無二,何得君王自私專”的豪言壯語。 [2] 

太平天國侍王府磚雕

侍王府磚雕,分佈在照壁和西院大門東西二壁上,在照壁的正面護檐下有一組高浮雕的磚雕,組圖內容是“雙獅搶球”為中,兩旁各為“將軍出巡”的人物,再兩邊為“鹿羣”與“羣麟”,該組磚雕篇幅巨大,縱50釐米、橫1600釐米,這樣巨大的磚雕組圖是不多見的,實有波瀾壯闊之感。仔細觀察照壁上的磚雕,發現磚雕上染有幾處石青石綠的色斑,其原貌應當是一幅施彩的磚雕,內容為“雙龍戲珠”和“荷花水鳥”與“雙鹿”。組雕縱45釐米、橫520釐米。侍王府磚雕作品,粗獷豪放,簡繁相間,集拙樸秀美於一體,其刀法渾厚,富有較強的立體感。特別是其從幾米到幾十米的組合,頗有一種宏大之美。 [2] 

太平天國侍王府壁畫與彩畫藝術

以璧畫與彩畫裝飾王府建築是太平天國王府的特色。當年,太平天國政府還專門在天京(南京)設置了“繡錦衙”的機構來管理王府繪畫及刺繡,故太平天國王府都有“無處不畫”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1963年,政府組織力量,對侍王府內所有牆面進行細剝,於是被埋沒了一百多年的119幅壁畫重見天日。壁畫與彩畫題材多樣,既有反映政治、軍事題材,又有反映王權的龍鳳圖案,也有反映民間生產、生活、喜氣吉祥的題材等等。反映太平天國政治、軍事題材的畫面有西院二進,原李世賢辦公處有一幅《望樓兵營圖》,畫面上有一望樓,上有大旗招展,下有兵營防駐,畫面左上角有一城池,城門緊閉,這是一幅反映太平天國攻打衢州戰役的寫照,但整個畫面空無一人。右牆上的《王府圖》是反映太平天國的某王府的畫面,王府內有亭、台、樓、閣,室內書案上放有文房四寶,整個畫面也空無一人。這兩幅壁畫,完全符合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先生提出的,“太平天國壁畫不準繪人物”的結論。 [2] 
象徵皇權的龍鳳圖紋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龍鳳都作為皇權的標誌,侍王府同樣以龍鳳來裝飾在王府的顯要位置,如西院大門就繪有龍、鳳(已毀)、獅、象等巨幅壁畫,特別是《雲龍圖》(縱430釐米,橫370釐米)氣勢雄壯,這是一條盤據在海浪上的“五爪金龍”,龍身騰躍於雲海之間,龍鱗內用系硃砂點染,石綠畫祥雲,紅綠相襯。以龍為內容的壁畫還有,西院二進的《鯉魚成龍》圖,二進廊上的《龍騰圖》等等。這些龍圖,再現了洪秀全“虎嘯龍吟光世界”的詩意。以鳳凰為內容的壁畫、彩畫也到處可見,如西院一進東廂北壁《鳳凰梧桐》,二進的東、西廂都繪有《丹鳳圖》,在西院三進東廂廊上的枋上繪有大幅《麒麟鳳凰圖》(縱117釐米、橫367釐米)等等。 [2] 
雲龍圖(局部) 雲龍圖(局部)
民間吉祥畫
在侍王府的壁畫中最多的是民間吉祥畫,民間吉祥畫是我國千百年來民俗文化中一朵豔麗的鮮花。昔日,盛行於鄉村、市井中的民間藝術,一直為所謂的高雅藝術所不齒,這種感情樸真,充滿活力的民間藝術,卻在太平天國政權下得以新生,一批以諧音喻意的手法來表現祈求安康、辟邪消災。納福求祥等民俗繪畫題材進入侍王府的建築中,諧音類的民間吉祥主要有,《瓶案(平安)圖》《貓蝶(耄耋)圖》《蜂猴(封侯)圖》《柏鹿(百樂)圖》《柏綬(百壽)圖》《麒麟鳳凰圖》(棋逢對手)等等。這些民間畫作品民間俗稱為“口彩”,盛行於民間民俗活動中。喻意類的作品是用象徵性的物體來表達美好的意願,主要有《三羊開泰》《英雄圖》《麟鳳相會圖》《松鶴圖》《喜上眉梢》《鯉魚跳龍門》《桃蝠圖》《雲蝠圖》等等。人們的吉祥崇拜是永恆的,太平天國政權也不例外,這些民間繪畫崇尚幸福,祈願吉祥,內容積極向上,構圖豐滿團圓,色彩強烈明亮,造型拙樸可愛,侍王府的主人和畫師們,通過吉祥的壁畫,來歌頌、祝願太平天國永久昌盛和萬世不衰。 [2] 
反映人民生產、生活的壁畫
反映漁樵耕讀等勞動人民生產和生活內容的壁畫在侍王府建築中隨處可見。在西院二進正廳的《四季捕魚圖》,該壁畫共四幅,分別為春、夏、秋、冬不同季節中漁民捕魚圖,畫家生動地繪出了漁民們在水中或岸上勞作和生活的情景,該畫題材新穎,色彩淡雅,生活氣息十分濃郁,作者把江南的漁民生產、生活的場面描繪的淋漓盡致。壁畫以水墨為主,以墨線勾出輪廓,再以淡墨皴擦,然後用赭石、石綠、石青礦物質顏料略加點染,呈現出秀雅細潤的藝術風格。在廳堂的主要位置,繪製多幅漁民捕魚圖,這在封建王朝的王府官署的壁畫中是難以見到的。 [2] 
▲秋季捕魚圖 ▲秋季捕魚圖
西院一進西廂的《樵夫圖》(縱197釐米、橫147釐米),該壁畫是一幅反映勞動人民生產的寫實作品,又名《挑刺圖》,圖中的一位樵夫腳上紮了刺,他緊抱大樹,另一位全神貫注地給他挑刺,人物神形兼備、造形生動、惟妙惟肖,這是來自於生活的壁畫在王府官署中是別開生面的。漁、樵、耕、讀系列的璧畫還有西院一進西廂的《讀書圖》(縱200釐米、橫135釐米),西院二進東廂的《寒山書屋圖》(縱191釐米、橫156釐米)、《樵夫憩息圖》(縱181釐米、橫166釐米),西院二進西廂東壁的《讀書圖》(縱166釐米、148釐米)等等。自宋代以來,文人畫中常有“漁、樵、耕、讀”為題材的作品,侍王府壁畫中的“漁、樵、耕、讀”的繪畫,都來自於生活,題材純樸,立意新穎,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王府主人不滿足那種內容貧乏,矯揉造作的柔媚之作,同時也流露出主人對民間生活的懷舊之情。 [2] 
▲樵夫挑刺圖 ▲樵夫挑刺圖

太平天國侍王府文物價值

太平天國侍王府 太平天國侍王府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由於清政府對太平天國諸王府進行大肆焚燒,所以僅存的太平天國王府屈指可數。侍王府作為一個保存完整、建築規模大、藝術品多的太平天國王府,是較為珍貴的。侍王府的建築與藝術是天國天國運動留下的一道奇特的景觀。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太平天國的政治、軍事和文化,它對於太平天國的研究,尤其是對其文化特徵、建築特色、繪畫制度、創作思想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依據。 [2] 

太平天國侍王府保護措施

1988年1月13日,太平天國侍王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太平天國侍王府文保碑 太平天國侍王府文保碑

太平天國侍王府地理位置

太平天國侍王府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酒坊巷。 [1] 

太平天國侍王府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在金華市內搭乘24路公交在四牌樓站下車,步行480米。
參考資料
  • 1.    太平天國侍王府[J].浙江學刊,1996(4):129.
  • 2.    蔣鵬放,施德法.侍王府建築及裝飾藝術淺述[J].古建園林技術,2008,10(2):25-27+24.
  • 3.    吳修民.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金華太平天國侍王府幾個保護問題的思考[J].建築與文化,2006(6):84-87.
  • 4.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4-07-21[引用日期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