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室闕

鎖定
太室闕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太室山中嶽廟南約500米處,原是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始建於東漢安帝元初五年(118年),與少室闕啓母闕並稱為“中嶽漢三闕”。 [1] 
太室闕由鑿石砌成,通高3.96米,分東西二闕,闕門間距6.75米,東闕高3.92米,西闕高3.96米。兩闕結構相同,由闕基、闕身、闕頂三部分構成。闕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四阿頂,南面刻有“中嶽太室陽城”六個篆字,西闕有隸篆參半的銘文。太室闕上雕刻的車馬出行、馬戲、狩獵、神話故事、奇禽珍獸、鬥雞、雜技、樓閣等畫像和裝飾圖案,藝術風格渾樸古拙,氣勢深沉,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在藝術創作上的輝煌成就,其形式和內容對研究建築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歷史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2] 
1961年3月4日,太室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0年8月1日,包含太室闕在內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4] 
中文名
太室闕
外文名
Taishi Que
地理位置
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太室山
所處年代
漢代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Ⅰ-48
分類號
Ⅰ-1

太室闕歷史沿革

太室闕始建於東漢安帝元初五年(118年),為當時的陽城長呂常所建,據説是為了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太室闕是中嶽廟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闕,後來便成為歷代中嶽廟前導空間的重要建築。 [5] 
太室闕銘記中的“東漢延光四年”(125年)年號是後刻的。 [2] 
20世紀40年代,在古建築專家劉敦楨董作賓的建議下,太室闕四周蓋起了一棟磚圈洞式的保護房,但不久就塌了,還砸落了闕頂的出檐。
“文化大革命”中,漢三闕中的少室闕遭到破壞,再加上保護房屋面積狹小,屋頂年久失修,三闕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侵蝕。 [6] 
太室闕四阿頂 太室闕四阿頂

太室闕建築特色

太室闕闕身四面以減地平雕的技法雕刻的車馬出行、馬戲、狩獵、神話故事、奇禽珍獸、鬥雞、雜技、樓閣等畫像和裝飾圖案,藝術風格渾樸古拙,氣勢深沉。 [2] 
太室闕南面陽刻的六個篆字氣勢挺拔,蒼勁有力 [7]  。銘文字體寬和周正,古樸淵雅,隸法遒勁雄渾。 [8] 

太室闕文物遺存

太室闕朱雀圖 太室闕朱雀圖
太室闕分東西兩闕,用青石壘砌,闕門間距6.75米,東闕高3.92米,西闕高3.96米。兩闕的結構完全相同,由闕基、闕身、闕頂三部分組成。每闕又分正闕和子闕,正闕和子闕闕身連成一體,從立面看正闕高、子闕低;正闕在內、子闕在外。闕身的石面除了鐫刻有銘文外,其餘都是以石塊為單位雕刻畫像。
太室闕闕身用長方形石塊壘砌而成,共砌成八層,闕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四阿頂,南面刻有“中嶽太室陽城”六個篆字,西闕有隸篆參半的銘文,記述造闕的經過,上書“元初五年四月陽城□長左馮詡萬年呂常始造作此石闕”等字。闕身四面刻出了人物、車馬出行、馬技、劍舞以及動物等畫像五十餘幅,再現了漢代貴族的生活場面。 [1] 

太室闕歷史文化

  • 文化內涵
魯迅手繪太室闕圖 魯迅手繪太室闕圖
所謂闕,就是建築在城門、墓門、宮門、廟門前的兩個相峙對稱的建築物,古時“缺”和“闕”通用,兩闕之間沒有橫額,作為道路使用。據《詩經》記載,這種建築物早在周代就有,闕的用途主要表示大門,它是象徵性的大門,城闕可以登臨遼望,察看敵情,宮闕和城闕因建置在交通要道上,懸掛佈告、法令,昭示國人。廟闕也叫神道闕。 [9] 
  • 典故傳説
太室闕和少室闕分別是漢代太室山神廟和少室山神廟前的神道闕。因為時間久遠,對於太室山神廟和少室山神廟究竟供奉哪些神,並沒有定論。當地部分文化工作者和大多數民眾都認為這兩座廟分別供奉了大禹的兩個妻子——塗山氏姊妹。
登封當地流傳的《太室山與少室山》就敍述了大禹娶二妻的神話:相傳大禹娶了妻子塗山嬌後,要把妻子帶回崇地。塗山嬌之妹塗山姚不願離開姐姐,也一起到崇地安家。大禹把塗山嬌安排在崇山腳下,把塗山姚安排在季山腳下。後來人們就把塗山嬌居住的地方叫太室山,把塗山姚居住的季山叫少室山。因為大禹的兩個妻子實為姊妹,所以當地人將少室山神廟稱為“少姨廟”。太室闕和少室闕因此成為講述大禹二妻神話的重要媒介。 [6] 
  • 魯迅繪圖
在魯迅編輯整理的有關漢畫像的遺稿中,存有魯迅手繪的六張漢畫像圖,其中兩張圖上標明“太室”,畫的正是河南登封嵩山的太室闕。 [10] 
  • 紀念幣
2011年8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世界遺產——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金銀紀念幣一套,其中5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太室闕建築造型,配以中國古代建築斗拱、方位圖及太室闕畫像石裝飾圖案等組合設計,並刊“太室闕”中文字樣及面額。 [11] 
太室闕文保碑 太室闕文保碑

太室闕文物價值

漢三闕雕刻精美,上面生動記載的歷史畫面和生活場景體現出無可取代的藝術、建築、歷史價值,是研究建築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 [4] 
太室闕上的陽刻篆字和隸篆參半的銘文,是研究中國書法演變的重要實物。 [7] 
漢三闕是建於“天地之中”的古代都城選址登封地區的遺蹟證明,證實了早期人類對 “天地之中”的信仰。 [4] 
太室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廟闕,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實物見證,是中國古代祭祀禮制建築的典範。 [5] 
太室闕銘文 太室闕銘文

太室闕保護措施

太室闕
太室闕(5張)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為防止太室闕遭受人為和自然損壞,當時的中嶽風景區整建會為其修建了5開間硬山灰瓦頂磚木結構的保護房,已成為全國僅存的唯一一處民國年間的文物保護設施,被稱為“保護文物的文物”。 [13] 
1953年,為了保護漢三闕,登封地方政府在闕的外圍都修建了保護房。 [6] 
1961年3月4日,太室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6年12月,國家文物局公佈了調整後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位列其中。申遺期間,國家文物局多次派員和組織專家赴現場實地考察,指導開展各項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鄭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國家文物局的意見,先後完成了申遺文本編制、遺產本體保護和展示、環境整治、專項法規建設、管理機構建設、檔案資料建設、遺產監測、社會宣傳等工作。 [4] 
因太室闕保護房歷史不足百年,但已經破敗,對其加以保護還是全部拆除重建新保護房,一度引發中國文物界爭論。2007年2月,國家文物局巡視員郭旃就此問題專門向設在法國巴黎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總部專家徵詢意見,該保護房被認為是 “保護文物的文物”而應予保護。 [14] 
2008年4月22日起,登封太室闕保護房實施維修保護工程,歷經數月施工,於8月12日全部竣工。 [13] 
2010年8月1日,太室闕作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4] 
太室闕保護房外景 太室闕保護房外景

太室闕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太室闕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東太室山黃蓋峯下中嶽廟天中閣前600餘米處的中軸線上,中心點座標為北緯34°27′06.81″,東經113°04′04.09″。 [5] 
  • 交通路線
自駕線路:從鄭州市出發,進入鄭少高速航海路連接線行駛4.2公里,進入鄭盧高速行駛61.6公里,進入登封大道行駛4.4公里,進入錫海線行駛7.5公里到達嵩山景區。
旅遊巴士:從新鄭國際機場乘坐機場3線巴士到鄭州火車站東廣場,然後在火車站東廣場對面的鄭州中心站乘坐專線巴士到達嵩山景區。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