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

鎖定
《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是唐代韓愈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
作    者
韓愈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作品原文

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
太學博士頓邱李於,餘兄孫女婿也。年四十八,長慶三年正月五日卒。其月二十六日,穿其妻墓而合葬之,在某縣某地。子三人,皆幼。
初於以進士為鄂嶽從事,遇方士柳泌,從授藥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鉛滿一鼎,案中為孔,實以水銀,蓋封四際,燒為丹砂雲。餘不知服食説自何世起,殺人不可計,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書所記及耳聞相傳者不説,今直取目見親與之遊而以藥敗者六七公,以為世誡。工部尚書歸登、殿中御史李虛中、刑部尚書李遜、遜弟刑部侍郎建、襄陽節度使工部尚書孟簡、東川節度御史大夫盧坦、金吾將軍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識。工部既食水銀得病,自説若有燒鐵杖自顛貫其下者,摧而為火,射竅節以出,狂痛呼號乞絕;其茵席常得水銀,發且止,唾血數十升以斃。殿中疽發其背死。刑部且死,謂餘曰:“我為藥誤。”其季建,一旦無病死。襄陽黜為吉州司馬,餘自袁州還京師,襄陽乘舸邀我於蕭洲,屏人曰:“我得秘藥,不可獨不死,今遺子一器,可用棗肉為丸服之。”別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訊之,曰:“前所服藥誤,方且下之,下則平矣。”病二歲竟卒。盧大夫死時,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食泌藥,五十死海上。此可以為誡者也。蘄不死,乃速得死,謂之智,可不可也?
五穀三牲,鹽酰果蔬,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強食。”今惑者皆曰:“五穀令人夭,不能無食,當務減節。”鹽酰以濟百味,豚、魚、雞三者,古以養老;反曰:“是皆殺人,不可食。”一筵之饌,禁忌十常不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務鬼怪,臨死乃悔。後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則不然。”始病,曰:“藥動故病,病去藥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嗚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1] 

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因其常據郡望自稱昌黎韓愈,故後世稱之為韓昌黎;卒後諡“文”,世稱韓文公。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在文學上主張文以載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並稱“韓柳”。詩與孟郊並稱“韓孟”。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3927頁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