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子參

(中藥)

鎖定
太子參,中藥名。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乾燥塊根。分佈於福建 [4]  、遼寧、內蒙古、河北、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常用於脾虛體倦,食慾不振,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乾咳。
別    名
孩兒參
童參
雙批七
四葉參
米參
中藥名稱
太子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中央種子目
石竹科
孩兒參屬
孩兒參
分佈區域
福建、遼寧、內蒙古、河北、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4] 
採收時間
夏季莖葉大部分枯萎時採挖
用    量
9~30g
貯    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防蛀

太子參入藥部位

乾燥塊根。

太子參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太子參歸經

歸脾、肺經

太子參功效

益氣健脾,生津潤肺。

太子參主治

用於脾虛體倦,食慾不振,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乾咳。

太子參相關配伍

治自汗方:太子參三錢,浮小麥五錢,水煎服。

太子參用法用量

9~30g。

太子參採集加工

夏季莖葉大部分枯萎時採挖,洗淨,除去鬚根,置沸水中略燙後曬乾或直接曬乾。

太子參植物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20釐米。塊根長紡錘形。莖下部紫色,近四方形,上部近圓形,綠色,有2列細毛,節略膨大。葉對生,略帶內質,下部葉匙形或倒披針形。先端尖,基部漸狹,上部葉卵狀披針形至長卵形,莖端的葉常4枚相集較大,成十字形排列,邊緣略呈波狀。花腋生,二型:閉鎖花生莖下部葉腋,小形,花梗細,被柔毛;萼片4;無花瓣。普通花1~3朵頂生,白色;花梗長1~4釐米,紫色;萼片5,披針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頂端2齒裂;雄蕊10,花葯紫色;雌蕊1,花柱3,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熟時5瓣裂。種子扁圓形,有疣狀突起。花期4~5月。果期5~6月。

太子參生長環境

產於福建 [4]  、遼寧、內蒙古、河北、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生於海拔800-2700米的山谷林下陰濕處。日本、朝鮮也有。

太子參藥材性狀

呈細長紡錘形或細長條形,稍彎曲,長3~lOcm,直徑0.2~0.6cm。表面黃白色,較光滑,微有縱皺紋,凹陷處有鬚根痕。頂端有莖痕。質硬而脆,斷面平坦,淡黃白色,角質樣;或類白色,有粉性。氣微,味微甘。
[1-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