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原鎮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下轄鎮)

鎖定
太原鎮,隸屬於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地處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北部,東接普子鎮,東南靠普子鎮,南連棣棠鄉,西南靠豐都縣都督鄉,西、北面與石柱縣龍潭鄉馬武鎮為鄰,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政府駐地65千米, [1]  區域總面積98.86平方千米。 [2] 
清代,太原鎮一帶屬龍射鄉轄境; [1]  2013年,由太原鄉改為太原鎮。 [3]  截至2018年末,太原鎮户籍人口為12482人。 [2]  截至2020年6月,太原鎮下轄1個社區、3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太原壩。 [1] 
太原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豆類等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牛、家禽為主;工業以個體加工業為主。 [1]  2018年,太原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2] 
中文名
太原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北部
面    積
98.86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太原壩
電話區號
023
郵政區碼
40962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渝H
人    口
12482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太原鎮建置沿革

清代,屬龍射鄉轄境。
民國元年(1912年),分置上、下龍射2鄉,境域屬上龍射鄉。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分上龍射鄉為太原、普子2鄉。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改屬第四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復屬第二區。
1951年2月,全縣劃為9區,太原鄉改屬第九區。
1952年1月,太原鄉析置高橋鄉,駐地高橋。
1956年1月,高橋鄉復併入太原鄉。
1958年9月,太原鄉改為太原公社。
1984年1月,太原公社改為太原鄉。 [1] 
2013年,太原鄉撤鄉設鎮,改為太原鎮。 [3] 

太原鎮行政區劃

2011年,太原鎮下轄麒麟、花園、高橋、區陽4個行政村;下設34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太原鎮下轄1個社區、3個行政村:麒麟社區、花園村、高橋村、區陽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太原壩。 [1] 

太原鎮地理環境

太原鎮位置境域

太原鎮地處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北部,東接普子鎮,東南靠普子鎮,南連棣棠鄉,西南靠豐都縣都督鄉,西、北面與石柱縣龍潭鄉馬武鎮為鄰,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政府駐地65千米, [1]  區域總面積98.86平方千米。 [2] 
太原鎮

太原鎮地形地貌

太原鎮地處山間槽壩;境內最高峯位於花園村花院子,海拔1859米。 [1] 

太原鎮氣候

太原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4.7℃,1月平均氣温4.2℃,極端最低氣温-4℃(2008年1月);7月平均氣温24.5℃,極端最高氣温40℃(1993年8月);生長期年平均256天,無霜期年平均285天;年平均降水量1115毫米,最大雨量2000毫米(2011年),最少雨量950毫米(198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7月最多。 [1] 

太原鎮水文

太原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溪流有馬騾河、埃溪河、清溪溝、太原河、龍泉溪、高橋河、王家溝、板凳溝、麻壩溝等11條水流均發源於東西山麓。 [1] 

太原鎮自然災害

太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風災、霜凍等;暴雨災害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4—10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7月8日,全境受災。 [1] 

太原鎮自然資源

太原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銅、鐵、大理石等。 [1] 

太原鎮人口

2011年,太原鎮總人口134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770人,城鎮化率58%;總人口中,男性6968人,佔52%;女性6432人,佔48%;14歲以下2598人,佔19.4%;15—64歲9352人,佔69.8%;65歲以上1450人,佔10.8%;總人口中,苗、土家族達7102人,佔53%;另有漢、蒙古、回、滿4個民族。2011年,太原鎮人口出生率11.0‰,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3.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4人。 [1] 
2017年末,太原鎮常住人口為7180人。 [5] 
截至2018年末,太原鎮户籍人口為12482人。 [2] 

太原鎮經濟

太原鎮綜述

2011年,太原鎮財政總收入0.5億元,比2010年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3億元,比2010年增長11%。2011年,太原鎮農民年人均純收入5548元,比2010年增長25.5%。 [1] 

太原鎮農業

2011年,太原鎮有耕地面積1.3萬畝,人均1.0畝;可利用林地面積1.8萬畝。2011年,太原鎮農業總產值達到3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120萬元。太原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豆類等為主。2011年,太原鎮生產糧食9857噸,人均735千克,其中水稻6500噸,小麥1200噸,玉米1700噸,豆類457噸。太原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生漆、茶油、棕片、天麻、黃連等。2011年,太原鎮烤煙種植面積3805畝,產值359.7萬元;蔬菜種植面積1325畝,產量724噸,產值184.2萬元;棕片產量2.5噸,五倍子產量2噸,板栗產量1.2噸。太原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牛、家禽為主。2011年,太原鎮生豬飼養量1620萬頭,年末存欄130萬頭;牛飼養量860頭,年末存欄350頭;家禽飼養量2.3萬羽,上市家禽1.2萬羽。2011年,太原鎮生產肉類700噸;畜牧業總產值2804萬元。2011年,太原鎮水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115噸,主要品種有桃、李子、橘。太原鎮漁業以生態養魚為主,總投入2653萬元,魚池修建面積49850.0平方米。2011年,太原鎮漁業總產值100萬元。 [1] 

太原鎮工業

太原鎮工業以個體加工業為主;工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45萬元,比2010年增長5%,工業增加值10萬元。 [1] 

太原鎮商貿

2011年末,太原鎮有商業網點112個,職工201人。2011年,太原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5萬元,比2010年增長1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850萬元,比2010年增長20%。 [1] 
2018年,太原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2] 

太原鎮金融

2011年末,太原鎮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存款餘額為0.7億元,比2010年增長12%,人均儲蓄5000元;各項貸款餘額0.5億元,比2010年增長10%。 [1] 

太原鎮社會事業

太原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太原鎮有幼兒園(所)2所,在園幼兒350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2所,在校生1227人,專任教師5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太原鎮教育經費達35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5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50萬元。 [1] 

太原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太原鎮有文化藝術團體4個,會員60個,其中團體會員3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20件;藝術表演團體4個,演職人員60人,年演出30場次,觀眾達20000人次;鄉級流動電影站1個,年放映30場次;觀眾達8000人次;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914平方米;文體服務中心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個,農村文化中心户2個;公共圖書室2個,建築面積120平方米,藏書4119冊;鄉圖書室1個、村圖書室4個,藏書8000餘冊,專兼職圖書管理員5人;文化行業從業人員8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2人,太原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民間演繹團。2011年末,太原鎮有體育場地1處;36%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42%。2011年末,太原鎮有廣播喇叭32只,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60%。2011年末,太原鎮有線電視用户數為1200户,其中數字電視用户45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85%。 [1] 

太原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太原鎮有衞生院1個;病牀1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2張,固定資產總值89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7人,執業(助理)醫師0.5人。2011年,太原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人次,住院手術12台次,出院病人800人次。2011年,太原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5%,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6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萬人,參合率95%;孕產婦死亡率10/10萬。 [1] 

太原鎮社會保障

2011年,太原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40户,人數63人,支出17.4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230元,比2010年增長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31户,人數735人,支出132.3萬元,比2010年增長5%,月人均150元,比2010年增長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人,支出1.8萬元,比2010年增長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7人,支出20.5萬元,比2010年增長2%;農村醫療救助1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35人次,共支出12萬元,比2010年增長2%;農村臨時救濟12人次,支出2.4萬元,比2010年增長2%;國家撫卹、補助優撫對象79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0萬元,比2010年增長5%。 [1] 

太原鎮交通

太原鎮有S313省道通過境,省道境內長4.5千米,雙向2車道,自石柱通往彭水。2011年末,太原鎮境內公路總里程65千米。 [1] 

太原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太原鎮因此地曾盛產蔬菜,人稱菜園壩,後謬傳為太原壩而得名。 [1] 
  • 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原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太原民間吹打樂、太原舞獅、太原腰鼓等;太原原生態民歌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