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原科達

鎖定
太原科達是一種科達科科達屬植物。
中文名
太原科達
植物界
松柏門
松柏綱
科達目
科達科
科達屬
太原科達
拉丁學名
Cordaites taiyuanensis Wang et Tian, 1995

太原科達形態特徵

葉可能為匙形或舌形,最大長度不小於30cm,最大寬度不小於7cm。近基部葉脈較稀疏,10-12條/cm,突起較強烈,脈間距不均勻;中部葉脈突起較明顯,16-17條/cm,脈間距較均勻;近頂部葉脈細密,約30條/cm,脈間距均勻。脈間紋3-5條,多為3條。葉厚0.1-1mm以上,基部厚,向頂部變薄。有些葉表面不平,呈波狀起伏,另一些葉表面則較平。在葉的橫切面上中央部分較厚,向葉緣處逐漸變薄,但在近葉緣處由於皮下厚壁組織十分發育,使得葉緣處強烈加厚形成一個鼓槌狀。葉肉由同型薄壁組織構成,橫切面上細胞近等徑,直徑0.035-0.075mm,平皮切面(即平行於葉表面的切面)和縱切面(垂直於葉表面但平行於葉脈的切面)上細胞多呈矩形,長邊為0.075-0.125mm,與葉脈平行,壁明顯內折,突入細胞腔內。葉肉內常發育有氣腔,在平皮切面中表現很明顯。葉脈維管束的橫切面多呈豎的橢圓形,長徑達葉厚的一半以上。木質部中始式,由2-4個大的管胞(直徑0.06-0.1mm)構成的向心式後生木質部靠近葉的上表面;離心式後生木質部則靠近葉的下表面,管胞直徑較小。有時在離心式後生木質部的下方有少量次生木質部發育。維管束鞘由2-3層細胞構成,橫切面細胞近圓形,直徑約0.04mm,縱切面和平皮切面上細胞則呈矩形,長達0.16-0.24mm,壁直。葉脈維管束間有時存在轉輸組織,其細胞壁上具螺紋加厚紋飾。脈間皮下厚壁組織束在上、下表皮均為3-5條,多為3條,細而短,其中中間的一根稍長。 [1] 
(以上內容為部分展示)

太原科達時代產地

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組7號煤層煤核;早二疊世早期。山東陶棗-兗州煤田太原組16號煤層煤核;早二疊世早期或晚石炭世晚期
參考資料
  • 1.    中國煤核植物,2009:第109頁